提請監管部門學會用DNA鑒定“食品安全”

2014-09-19 13:32:42 來源: 光明網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夏天到了,傍晚,到大排檔、路邊攤,烤上幾串羊肉串,再來瓶啤酒,想必是不少人,在夏天最喜歡選擇的一種解暑休閑方式。然而最近,安徽大學學生薛純,通過DNA檢測的方式,對合肥66個攤點的肉串進行了肉類成分檢測,結果出乎意料,在采集的66個樣品中羊肉只占大約兩成。(9月18日《人民網》)

  掛羊頭賣狗肉,聽得爛熟,現在卻是掛“羊肉”賣的不是知是什么肉。以不知名的肉充當“羊肉”,這不是什么稀奇事,也不難做到。這基于兩個原因,一個是消費者至今還沒有煉成火眼金睛,還無法辨別羊肉的真假,另一方面是監管部門反應遲鈍,甚至是沒有任何監管。

  據了解,在生物檢測領域,DNA鑒定是標準的一招定乾坤。目前通過對肉品中提純DNA樣本的擴增,基本上可以確認真假羊肉。且這種基因檢測技術目前已很成熟。“因為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它的DNA是不會說謊的,是誰就是誰的。”既然如此,想要檢測商家賣的是否真羊肉,用這種方式豈非是最為簡單的事嗎?

  監管部門為何不用這種檢測方式?是否成本太高,從大學生的“實驗”來看,顯然不會太昂貴;是否技術很難掌握?顯然也是否定的。缺的不是錢,不是技術,缺的恰恰是決心。如果下定決心去監管路邊攤、大排檔,如果真能夠為了老百姓的身體健康,如果真能夠做到以食品安全為重,那么大學生能夠想到的檢測方式,監管部門早就想到了,早就去實踐了。

  大學生檢測的結果并沒有讓公眾意外,在食品普遍不安全的當下,這樣的結果幾乎是可以肯定的。如果檢測結果再低些,也是極有可能的。這么想,第一,是基于商家的心太黑,許多商家早就喪失了最為基本商業道德,第二,是對監管部門的失望?,F在的監管部門往往是跟在媒體監督之后,當媒體介入了,曝光了。公眾也清楚了真相之后,監管部門才會跟著介入,這在許許多多的食品事件上都得到了證明。

  保障民眾的食品安全,并不能指望商家“道德的血液”,并不能指望消費者擁有過于豐富的識別不良食品能力,最需要的是能夠做到有法必依、監管強大。

  大學生能想到用DNA鑒定羊肉串,監管部門更應該想得到,大學生能做到,監管部門更應該做得到。用DNA能鑒定羊肉真假,那豬肉呢?監管如果能夠舉一反三,才能在更大程度上保障食品安全,給我們足夠的安全感。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監管部門 食品安全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