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可以在食品安全中有所作為
這是一個不忍再提、卻不得不提的話題——食品安全。這廂在“民以食為天”語境下淺吟低唱,那廂卻不得不面對各種不堪的現實。在繼近日曝出某超市貨架上的混亂和某知名食店的倒掉后,一家隱蔽于居民區的無證冷凍肉銷售點浮出水面。這只是源于一次有關部門的突擊檢查,無營業執照、無食品流通許可證、無健康證,而據賬本顯示,這些無證豬肉流往周邊近二十家餐飲店,被做成了“香噴噴”的包子、餃子。(詳見本報B01版)
逐利沖動之下,所有的不堪,都是可以想見的發生。于是,苛法重典、嚴厲監管、制度建設等等,成為我們在每一次遭遇食品安全危機時的慣常疾呼,與此同時,我們也不曾吝惜心力對道德倫理的吁請。每個人都希冀著這樣的軟硬兼施,在市場規制尚不完善的背景下,以法治和監管扼制逐利沖動下的肆無忌憚,以內化于心的倫理堅守完成資本在利與義上的自我救贖。
這些當然是值得期待的路徑依賴,也是現代文明進程中的可循動作,但是,無論是制度建設還是信仰重建,既要面對路徑抵達上的時空損耗,同時也要正視其本身衍變過程中的沉淀成本。就此而言,與其高蹈虛華的宏大敘事,不如針尖對麥芒般的現實求變。在此過程中,每個人都可以有所作為。
每個人在食品安全中有所作為,并非是虛妄的鼓噪。一如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當買賣因“用腳投票”而變得無利可圖時,這本身就是維護食品安全的作為。而選擇用腳投票,并非存在技術上的門檻,根據查證者的說法,近些年查過幾起案子,都與無證包子鋪有關。換言之,如果在消費時,能多留一個心眼,先確定包子鋪有無證照,再做出消費選擇。那些為逐利而干著非法勾當的無證包子鋪,將在你的“用腳投票”中走投無路。這既是對食品安全的倒逼,也是對自身安全的保護。
沒有誰可以在食品安全闕如中獨善其身,但誰都可以于此有所作為,前提是需要權利意識的覺醒。當然,這依然還需要公權與法律秉持嚴峻的姿態,需要道德和倫理得以重建和信守。

相關熱詞搜索:食品安全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6)家樂福與您一起努力建設食品安全誠信
- (2014-06-16)以誠信保障安全 中國食品安全誠信宣言大會在京召開
- (2014-06-16)張志剛:提高誠信自律,共為食品安全獻計獻策
- (2014-06-17)食品安全治理:挖根去皮方得實質效果
- (2014-06-17)搞好食品安全農產品生產是關鍵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