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采編工作應踐行群眾路線
電視作為一種傳播媒介,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愈來愈凸顯出其在眾多傳媒中的主導優勢。電視新聞是以聲音、畫面為傳播符號,對新近或正在發生、發現的事實進行報道,因此,辦好電視新聞意義重大。然而,目前縣級電視臺電視新聞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會議報道多,群眾實踐報道得少;黨委政府政策報道的多,群眾呼聲體現的少。結果往往是電視上宣傳黨的政策不遺余力,但生活中群眾牢騷時隱時現,宣傳效果不理想。之所以出現這些現象,很大程度上是由新聞采編工作質量較低造成的。要提高新聞采編工作的質量,實現黨的政策與群眾意愿的有機統一,就必須在新聞采編工作中踐行群眾路線。習近平總書記告訴我們:“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新聞采編工作者只有走群眾路線、堅持群眾觀點、強化宗旨意識,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電視新聞才能接“地氣”,才有生機和活力。
堅持群眾路線,廣泛搜集新聞素材
一個成功的新聞稿件,要做到“一分寫、二分想、七分跑”。只有廣泛的占有素材,才有篩選的空間,才有出精品的基礎。只有廣泛的占有素材,事例才會新穎,人物才會鮮活,稿件才能引人入勝。
縣級電視臺既要為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造勢,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又要反映社情民意,傾聽群眾的呼聲。這就要求既要及時把縣委縣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通過電視這個媒介迅速傳達到全縣的每個角落,又要及時把政策貫徹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取得的成績、好經驗、好做法及時反饋給縣委縣政府,這是一個反復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過程。
胡錦濤同志說過:“要在密切聯系群眾上下功夫,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淺出地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實際情況和工作部署講清楚,了解群眾疾苦,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做到人對人、面對面、手拉手、心連心做群眾工作。”對我們新聞采編工作者而言,要自覺摒棄“泡會議、轉通稿、抄材料”的作風,“筆頭向下、眼光向下、身子向下”,要深入實際,深入村企,到田間地頭、到車間班組,敏銳捕捉每一個新聞線索,每一個新聞亮點。把新聞觸角延伸到全縣的每一個角落,最廣泛地捕捉信息,最廣泛地搜集素材,最及時地反饋情況,不僅要上情下達,更要體察民情,搜集民意。
堅持群眾觀點,深刻剖析新聞事件
廣泛占有素材,是做好新聞采編工作的基礎。而要做好新聞采編工作,僅此還遠遠不夠。范長江曾對新聞做出過定義:“新聞就是群眾欲知、應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實。”從這個角度說,新聞是廣大群眾應知的重要事實,這就是新聞的價值屬性。做好新聞采編工作,不僅要善于發現新聞線索,更要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洞察力,挖掘新聞事件背后的精髓,從繁雜的新聞素材中提煉出閃亮的金子。
有深度的新聞報道,既能給實際工作者以啟迪,又是推動一個部門、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助推器”。透過一個個先進典型,及時總結成功的經驗;透過個別失敗的案例,能使我們及時汲取教訓。
要深刻剖析新聞事件,必須有一雙“火眼金睛”。“火眼金睛”從哪里來?從實踐中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是一切創造力的源泉。毛澤東同志曾說過:“要聯系群眾,就要按照群眾的需要和自愿。一切為群眾的工作都要從群眾的需要出發,而不是從任何良好的個人意愿出發。”
每一位新聞采編人員都要堅持群眾觀點,不唯上、不唯書,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站在黨、國家和人民的立場,以獨特理性的視角,堅持有利于社會穩定、有利于經濟發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原則,理性而又深刻地分析、及時客觀地報道發生在群眾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事為民所辦。
強化宗旨意識,準確選題立意
審時度勢,準確選題,是一個將廣泛占有的素材在搜集、匯總、剖析的基礎上提煉和拔高的過程,也是新聞采編工作的關鍵環節。新聞稿件的選題立意是一篇新聞稿件生命力的源泉;好的選題立意,能使人耳目一新,使新聞稿件的傳播力、感召力大大增強。而不合適的選題立意,不容易引起人們的重視和注意,新聞稿件的傳播力、感召力將大打折扣,新聞稿件也就失去其應有的價值。而好的選題立意需要審時度勢,原人民日報總編輯范敬宜同志有句名言:“不審時就不能度勢,不度勢就不能選題”。做好縣級電視臺的新聞采編工作,要胸懷遠大、顧全大局,既要善于從宏觀中把握微觀,又要善于從微觀中體現宏觀。所報道的每一起事件既要適宜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又要有益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
做好這個環節的工作,不僅要廣泛占有素材,深刻剖析新聞事件,更要把事件內在的本質放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考量、提升,從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出發,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這就需要新聞采編工作者不僅要有深厚的理論功底、敏銳的新聞觸角,更要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和堅定的政治立場。
首先,要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和堅定的政治立場。毛澤東同志提倡“要政治家辦報”,作為基層新聞采編人員,你可能不是政治家,但必須有正確的政治立場。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當代中國最大的政治。新聞工作者必須時刻明確“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只有這樣,才能“不忘本”、“不失足”。其次,要不斷加強學習,打造深厚的理論功底。一方面,要認真學習新聞宣傳知識,熟練掌握新聞采編技能。作為新聞編輯,不僅要熟練掌握編輯的工作技巧,還要掌握記者的工作技巧;另一方面,要廣泛學習涉獵各個行業的知識,拓寬編輯思路。再者,要加強職業道德建設,不搞有償新聞、人情新聞。
當前,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我們基層的新聞采編工作者提供了充足的精神營養,我們一定要搶抓機遇、順勢而為。無論是記者還是編輯,都應當堅持群眾路線、群眾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新聞采編工作中廣泛占有素材,深刻剖析新聞事件,審時度勢、精煉提升,制作出無愧于黨、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精品稿件,助推縣域經濟增長、社會發展、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
( 河南省魯山縣廣播電視局 張秋艷)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6)京版控煙條例 有望明年出臺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