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別把監管當救命稻草

2014-06-17 10:20:03 來源: 食安中國網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食品安全不能完全依賴于監管,更不是檢驗出來的,從根本上說是生產出來的。”全國人大代表、佛山市市長劉悅倫在兩會上專門提出建議,讓政府從被動的市場抽檢這一傳統食品監管方式,轉變為主動參與企業食品安全體系的建立,促進企業更積極地實施安全控制。

  國內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塑化劑”飲料、“鎘”大米、病死豬肉、“地溝油”等,反映出當前我國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這些問題主要是由于國內食品經營戶規模普遍偏小、食品安全意識不強、質量管理水平較低造成的。要從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就必須強化行業治理,督促食品經營者有效落實主體責任,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實食品安全的道德和良心的自律責任。

  不安全食品屢屢出現,不難看出不法分子的喪盡天良,生產黑心食品,為了賺錢,不擇手段,喪失了基本的做人良心和職業良心。然而,瀏覽有關食品安全的新聞,有憂也有喜。成都“油條哥”李剛一年內實驗50多次,將油條的含鋁量降低到16mg/kg,遠低于國家標準規定的100mg/kg。此事經媒體報道后,李剛的油條一夜走紅,食客絡繹不絕。但他并不滿足目前的實驗結果。開發新口味油條是他新的奮斗目標,而將油條里的含鋁量無限降低,是他的終極目標。“油條哥”鍥而不舍地鉆研、試驗,就是為給顧客提供相對安全和健康的油條。他對油條安全、顧客健康的負責態度,體現了不一樣的經營責任感,更體現了一種做買賣的很高境界。

  “用良心做放心食品”,更大的意義在于對現實食品安全境遇的隱喻和返照,在毒饅頭、毒豆芽等不安全的食品時隱時現,在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不斷出現的境遇下,事后的反思和舉一反三,說得最多的就是依法監管和法治,可是卻對食品安全從業者的道德操守、商業倫理和行業自律極少關注。食品安全是個社會問題,管理無非來自兩方面,首先是法制,其次是職業道德的自律。在依法監管食品安全因為種種原因差強人意的現實窘迫下,寄希望于提高從業者的道德教育就顯得格外迫切,尤其是對散兵游勇的中小餐飲經營者來說,成本最小、最有效的監控就是良心的發現和職業道德的提升。

  將造不造假看成是食品企業興衰成敗的關鍵,將問心無愧地賺良心錢看成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將誠信經營看成是生意好的法寶,將企業信譽看成是至高無上的文化理念。一位企業家,若能夠堅守這些美好的經營品德,不為巨大的經濟利益所動,用漫長的時光丈量職業美德,難能可貴。

  “做食品,寧可得罪供貨商,也不能得罪消費者。”這是一句樸實得不能再樸實的大實話和大白話,道理雖然不深奧,但是體現的意義積極而深遠,得罪了供貨商,大不了進不來好原材料,大不了影響生產,大不了重新尋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但是一旦得罪了消費者,讓消費者吃虧上當,蒙受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損失,甚至造成了消費者的健康損害,那么就會永遠失去了消費者的信任,想要再重新挽回信譽比登天還難,這樣的道理在投機取巧和急功近利的利潤面前,往往一敗涂地,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正因為難才要迎難而上。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善和不善也是一念之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面對食品安全的“易糞相食”的危機,每個經營者都應該捫心自問,自己是否在褻瀆和違背良心,“擲出窗外”才是喚回良知的明智之舉。該怎么樣做放心食品、做良心餐飲,“油條哥”和那些默默無聞的堅守職業良心的經營者給社會做出了回答,做出了榜樣。食品餐飲行業的行業自律,食品安全注入誠信“正能量”并非那么悲觀,讓越來越多的食品經營者良心發現,用道德溫情溫熱“舌尖上的中國”,并非是很難回答的道德難題。

  食品安全別把監管當救命稻草,從生產的源頭進行管理不但有效,而且事半功倍,如果越來越多的食品生產者積極踐行用道德溫熱“舌尖上的安全”,那么“食品安全是生產出來的”的愿景就會實現。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食品安全 稻草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