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謀劃 創新發展 品牌塑造 推動黃酒產業高質量發展
本刊記者吳楚陽 特約通訊員葉玲
黃酒,與啤酒、葡萄酒并稱世界三大古酒,獨源于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與傳承。在商周時代,國人獨創酒曲復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制黃酒,此后數千年,黃酒在中國飲酒史上長期占據著統治地位。酒因紹興而名,紹興因酒而傳。提及黃酒,人們自然會想到紹興黃酒,素有“天下黃酒源紹興”的美譽。紹興嵊州小黃山遺址中發現9000多年前的糧食谷物留存和陶器,印證了紹興漫長的釀酒史。到了明清時期,紹興黃酒確立了中國黃酒之冠的地位,康熙年間有“越酒行天下”之說,涌現出花雕、太雕、女兒紅、狀元紅等盛極一時的名酒。
紹興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黃酒是紹興文化之魂,從勾踐投醪勞師,王羲之曲水流觴,陸游沈園題壁,徐渭狂生醉酒,到秋瑾貂裘換酒,魯迅把酒論世,再到周恩來總理的黃酒外交,黃酒已成為解析紹興這座城市厚重歷史的鑰匙與密碼,傳承和發揚黃酒文化是每個紹興人的不懈追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任職期間先后7次考察紹興黃酒集團,2003年1月,他在第一次考察時作出重要指示:“黃酒是紹興經濟發展的財富,也是文化發展的瑰寶,必須進一步保護好、發展好。”當時,黃酒產業正面臨諸多挑戰,消費市場區域化、消費群體老齡化、消費場景單一化、消費檔次低端化等“四化”問題比較突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紹興振興和發展黃酒產業提供了根本遵循。
保護和發展千年國酒,是紹興人的使命和責任。歷屆黨委政府都高度重視黃酒產業的傳承與發展,高位謀劃、創新發展、品牌塑造,著力推動黃酒產業轉型升級,讓國酒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目前,全市擁有SC認證黃酒企業79家,上市黃酒企業2家,紹興酒品牌價值409億元。2022年,全市共生產黃酒49.96萬千升,總產值約115億元(含黃酒衍生食品產值),紹興黃酒銷售收入占全國黃酒銷售收入的45.21%。
一、政府重視、高位謀劃,拓展產業發展“新路徑”
傳統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政府的強力扶持,紹興通過立法保護、戰略規劃、政策扶持、園區集聚等方面綜合施策,全面加強頂層設計,努力實現千億級黃酒夢!
(一)立法保護構建良好生態。針對黃酒保護和發展,2021年7月30日,省人大出臺《紹興黃酒保護和發展條例》,提出加強“中國黃酒之都、世界美酒產區” 建設,明確黃酒傳統釀制工藝,突出釀酒原料“原產地”概念,市政府要建立紹興黃酒歷史文化保護名錄,保護產業生態良性發展。
(二)高位引領錨定千億目標。省市兩級高度重視,成立“振興黃酒工作專班”,將黃酒產業發展融入城市重大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共同富裕地建設有機結合。
2015年11月,浙江省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推進黃酒產業傳承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黃酒產業持續較快發展,成為全國黃酒產業傳承發展引領區;2021年7月,紹興市委市政府出臺《紹興奮力打造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市域范例行動方案》,全面振興黃酒產業發展,重塑傳統產業核心競爭力;2022年9月,紹興市政府制訂《紹興黃酒保護和發展“十四五”規劃》,力爭到2025年黃酒產值突破300億,加快形成黃酒千億級產業集群。
(三)政策扶持加速產業集聚。近年來,紹興市政府先后出臺《關于加快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4151”計劃專項政策》等文件,加強糯米培育、產業創新和專業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扶持傳承振興歷史經典產業集群,全面推進智慧黃酒產業園項目建設,打造三大黃酒產業集聚區,加快產能釋放。古越龍山在原有黃酒集聚園區的基礎上全新打造全國首家5G黃酒產業示范園區,列入“浙江省2022年度生產制造方式專項示范項目”,一期占地面積1100畝,投入55億元,年產黃酒10萬噸,園區全部建成后可年產黃酒32萬噸,年產值超過百億。會稽山整體集聚湖塘廠區集約生產,建設集聚釀造、包裝、物流于一體的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黃酒生產基地配套設施,形成年產1.7萬噸傳統黃酒、10萬千升灌裝的生產能力。
二、技改提升、創新突破,打好產業突圍“攻堅戰”
傳統產業需要不斷推陳出新才能適應新消費需求,紹興積極推進制造、技術、文旅等深度融合,加快建設集黃酒生產、技術研究、原酒交易及相關產品于一體的產業鏈。
(一)“流程再造+技術革新”推動轉型升級。黃酒企業積極優化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生產要素配置,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近三年全市黃酒企業累計投入12.7億元用于技改提升,重點推進黃酒品質識別技術、糖多孢菌麥曲工藝優化、黃酒生產工藝數字化控制等研究,助推傳統產業效率提升。古越龍山在全省率先實現黃酒產業 GM2D(全球二維碼遷移計劃)“一件一碼”“一箱一碼”落地貫通,列入 GM2D浙江示范區重大階段性成果,在首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之江數字貿易主論壇上進行發布。
(二)“國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強化專業支撐。依托全國唯一國家級黃酒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級黃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省級黃酒企業技術中心和10余所國內外著名科研院校,創建黃酒產業技術聯盟,開展深度合作。2020年,古越龍山獲批全國首家黃酒企業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積極培養跨學科、復合型和創新型人才。近年來,紹興在黃酒產品創新、工藝突破和成果轉化等領域取得優異成績。“黃酒綠色釀造關鍵技術與智能化裝備的創制及應用”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是黃酒行業第一個國家級獎項;“紹興市黃酒感官品評系統”獲得軟件著作權;“提高黃酒的愉悅度關鍵技術研究”榮獲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科學技術二等獎。
(三)“消費場景+產品升級”豐富產品體驗。建設專賣店、品鑒館、慢酒館和小酒館等多樣化新消費場景,實現紹興黃酒“逆生長”。延伸黃酒“觸角”,推出黃酒棒冰、黃酒奶茶、黃酒面膜等衍生產品,獲得廣泛好評。圍繞“品質+”“健康+”趨勢,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與龍頭企業聯合攻關,開發不上頭、無焦糖色和低嘌呤等黃酒新品,2020年來新增利潤5000余萬元。
三、品牌推廣、維權保護,構筑產業發展“新高地”
品牌塑造是企業贏得市場的重要法寶,紹興通過加大品牌建設、宣傳推廣和維權保護力度,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助力紹興黃酒走向更廣闊市場。
(一)品牌升級深挖核心價值。強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加強質量技術攻關和質量監管,走以質為先的創牌之路。2021年,浙江古越龍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被授予浙江省人民政府質量獎。2022年,古越龍山以491.88億元的品牌價值,第12次蟬聯亞洲品牌500強榜單。引入跨界聯名、話題營銷等方式,深入布局高端市場,已涌現“古越龍山國釀”“塔牌本酒”“會稽山蘭亭大師”三大“千元級”品牌。巧借魯迅文化符號,升華為紹興文旅融合IP,重點保護傳承“咸亨”“沈永和酒廠”等老牌酒企,全市共有“老字號”黃酒企業31家。加強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和保護,2020年7月20日,紹興酒入選中歐地理標志首批保護清單;至2023年,使用“紹興黃酒”商標和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紹興黃酒企業達24家。
(二)古鎮節會激活文化基因。積極打造精品古鎮和經典節會文化,提升紹興黃酒國際國內知名度。投資300多億元打造集“黃酒產業創意商貿區、酒鄉文化風情體驗區、黃酒國際養生休閑區”為一體的紹興黃酒小鎮,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列入省級旅游風情小鎮,紹興黃酒嘉年華活動期間,小鎮共接待游客5萬人次,通過活態展示、手工體驗、展演、研學交流等方式加強對黃酒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古越龍山投資4.2億元建設中國黃酒博物館,以宣傳黃酒文化,弘揚黃酒產業為己任,每年游客量在20萬人次以上。承續和發展“開耕、會市、開釀、封壇”為主的四大節會活動;積極組織企業參加日本國際食品展(JFEX)、成都糖酒會、瀘州酒博會等酒類展會;舉辦市首屆酒文化藏品暨原酒競賣會,單品最高成交額達40萬元。
(三)執法維權規范市場秩序。聚焦問題高風險,強化執法打擊,為我市黃酒產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2017年,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合成立紹興黃酒商標維權辦公室,成為全省唯一實現公檢法聯絡機構全覆蓋的行政執法機關。五年來,共查辦黃酒維權案件98起。吊銷、注銷營業執照21家,先后奔赴省內外打擊非法生產銷售窩點50余處,追究刑事責任64人次,查扣問題黃酒70000余瓶,紙箱包裝169000余套,有效凈化了黃酒產業發展市場環境。
稽山鑒水、越釀飄香!黃酒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是紹興打造品質之城的“文化符號”。作為黃酒文化發源地的紹興,將把貫徹好、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全力推動黃酒文化振興發展的不竭動力,讓黃酒文化綻放生機活力,讓千年黃酒香飄世界各地!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