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謠言泛濫朋友圈 背后商業利益作祟
如今微信朋友圈什么最多,養生、“雞湯”,還是八卦?日前,一項分析報告顯示,排名靠前的“謠言”主題是:健康養生、疾病,其中以“養生食品安全”等死亡焦慮為主題的謠言占55%。
業內人士表示,偽科學信息滿天飛,微信朋友圈已成為健康謠言的重災區。要戳破朋友圈的偽科學,管理部門、新媒體和用戶等需合力。
年齡越大越愛轉養生帖
眼下,各種公眾號關于健康養生信息的推送層出不窮,一則健康信息的閱讀量少則幾百人,多則上萬人。
“生病要吃對水果”、“人體排毒周期”、“一天要喝幾杯水”……剛有微信賬號的時候,張女士成為養生帖的追帖族,訂閱了好幾個養生公眾號,基本上是有帖必看??吹竭m合自己的,還會親身實驗。但時間一久,張女士漸漸發現,這些養生帖讓她有些凌亂了。很多養生帖都互相沖突,“有些帖子說吃這些食品能降糖,換了一個帖子又說吃這些可能對人體有副作用,一下不知道到底該吃什么,感覺很糾結。”張女士說。
記者的微信朋友圈中也不乏分享健康文章的達人,頸椎病、減肥、美容,越是常見的健康問題,相關文章越多。不少文章宣稱,天天堅持某項運動或者吃某種食物,能夠根治某種疾病;還有各種用常識做幌子的科普帖,比如接聽電話用左耳更安全、晚上不宜洗澡;一些文章最后還推出某種保健品,稱集納了某些食物的精華,效果更佳。
記者在隨機調查中發現,八成的受訪者表示經常在朋友圈看到健康類信息。同時,年齡越大的微信用戶更愿意相信并轉發此類信息,特別是已婚已育的大齡女士更是健康養生信息的轉發主體。市民周女士稱,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平時就特別注意健康飲食,看看微信學習健康知識很便捷。
不過,記者注意到,市民很少主動辨別健康信息的真偽,基本不會主動驗證,更不會對謠言進行舉報。
五成謠言與死亡焦慮相關
微信朋友圈被廣泛流傳的養生帖到底有多少是靠譜的呢?
日前,中山大學大數據傳播實驗室推出了新一期《微信“謠言”分析報告》。報告分析了自2015年4月10日至6月5日的周舉報數排名前100位謠言,共600篇公眾號文章,排名靠前的謠言主題是:健康養生、疾病、金錢、人身安全、政治、政策相關、社會秩序、呼吁求救,其中以“養生食品安全”等死亡焦慮為主題的謠言占55%。
報告指出,健康養生、疾病主題的謠言在引起讀者恐慌情緒和死亡焦慮上有著不容小覷的能力。巧用病從口入的傳統觀念,將近三分之一的疾病、健康類謠言都涉及食品安全。在這些謠言里,生病是因為吃了不健康的食物,例如含有激素、致癌的牛奶;含有重金屬和寄生蟲的小龍蝦;長了三四只翅膀的變異雞……而這些病從口入的謠言,看準了吃貨們的心理。
同時,調查發現,30%的謠言都提到了癌癥。癌癥因其致死率高、治療過程痛苦、病因復雜等原因,成了造謠者信手拈來的一種簡單好用的必殺器。另一方面,謠言也用防癌當誘餌,趁機賣起了凈水器和保險。謠言還常常用身邊常見的食品用品當陷阱,例如雞蛋、牛奶、西瓜、蒸鍋、肥皂等,這些你平時使用時未加思考的東西,突然變成了致命毒藥。
許多謠言通常都假借專家身份,如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加拿大腫瘤專家等,進而說服讀者相信它們。同時,用專業術語精心包裝,激素催生技術、抗生素、硫化促進劑等專業術語的使用使這些謠言看起來頭頭是道。
食品安全信息交流中心專家阮光鋒表示,很多謠言披著科學養生的外衣,使許多網友特別是中老年網友深信不疑,并借助微信等平臺傳播。貌似科學的實驗或者結論都影響著人們的健康觀念甚至生活觀念,同時也給標榜健康的流言創造出機會。
謠言背后或有利益作推手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鐘凱表示,大家熱衷于傳播微信中的所謂養生帖,主要是因為科學素養不夠,對這些健康知識了解不夠。在國外,這樣的情況就很少,比如在微信上廣為流傳的“蘋果早上吃是金,中午吃是銀,晚上吃便是砒霜”的說法,根本沒有任何根據。
其實,一些造謠傳謠者背后往往有商業利益,不少公眾號通過造謠文章博取點擊出售廣告,甚至直接推銷產品。一些業內人士也透露了微信廣告推送的“潛規則”:一個5萬粉絲的公眾號,接一個頭條圖文的廣告收費標準是1000——5000元,10萬粉絲的號收費2000——10000元……謠言與廣告之間,已然建立了目標與手段的因果關聯,利益已經成為其內在驅動。此外,一些企業利用微信謠言抹黑競爭對手的手段,也夾雜在朋友圈謠言圈中。
中山大學互聯網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張志安教授在接受有關媒體采訪時表示,造謠者往往利用公眾恐懼死亡、疾病的心理來制造噱頭,傳播錯誤健康知識。實際上,造謠傳謠者背后往往有著很強的商業利益驅使,不少公眾號通過造謠文章博取點擊率出售廣告,甚至直接推銷產品。
相比造謠者干勁十足,辟謠者卻明顯缺少動力。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馬冠生告訴記者,由于每天的診療任務繁重,還有科研論文需要撰寫,大多數醫學專家并沒有時間進行科普文章的寫作。
“科普文章盡管有可能產生較大的社會影響,但并沒有納入學術業績考核體系,不會因此在業內獲得更高的聲譽,進行職稱評定時也不會作為一項指標。一條閱讀上百萬的微信不會比一篇引用量僅僅幾十的權威期刊論文管用。有些謠言要證偽需要科學實驗作為支撐,比如傳播甚廣的骨頭湯補鈣,但這樣的基礎性實驗并不會納入科研考核,科研人員從事這項工作也缺少動力。”
實際上,辟謠文章除了數量較少,質量也不容樂觀。鐘凱介紹,科普文章寫作不僅需要專業知識,還需要一定的表達技巧,既懂醫學又有很好文學素養的人相對較少。
抓住細節辨別健康謠言
所有涉及人身傷害或者影響健康的問題,人總是傾向于寧可信其有。專家表示,目前,社會公眾的健康素養與網絡素養亟待提高,轉發之前多想想、多查查,看看文章來源于哪里,證據鏈條是否充分,是否有商業營銷的目的,往往就能斬斷謠言的傳播鏈條。
有網友表示,現在微博微信上很多熱傳的所謂健康養生知識,看上去很有道理,公眾不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很難辨別真偽。那么,微信上的健康謠言有啥特征?如何辨別呢?
一是查看信息是否為老帖,健康謠言往往具有重復傳播的特點,一些陳年舊帖往往在改頭換面后被再次傳播;另一個方法是查看信息來源和出處,那些證據來源不明、穿插廣告、專業性不強、數據不客觀的信息,基本可判定為謠言。細心的網友可能會發現,一些健康謠言通常都會推薦一個公眾微信號,甚至有些還附著養生項目的地址和電話。這是一些營銷公司用作營銷、推廣盈利的工具,利用人們對養生信息的關注而推廣傳播,在看到類似信息時,如果有很明顯的信息植入或者前后背景,不要輕易相信。用戶還可以對微信公眾號的定位和所發內容進行對比,比如房地產商轉發醫學問題,顯然就不如權威認證的醫療賬號來得可靠。
此外,微信的謠言樣本庫積累的種子量已經達到30萬個,可以覆蓋到60%的謠言,用戶可通過舉報等方式參與辟謠,也可關注“謠言過濾器”的微信公眾號,及時了解被證偽的健康信息。
專家還建議,要戳破朋友圈的偽科學,還需要政府、新媒體、用戶多方合力。政府在對微信的監管方面,應做好微信公眾賬號的備案,對微信自媒體的言論以及傳播內容進行監督,在出現違規行為時可以及時處理,從而推動自媒體平臺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也要制定相應的規范措施,建立處罰機制、提高違規成本,使各微信公眾賬號自覺杜絕謠言的傳播。
□相關
上半年朋友圈八大健康謠言
日前,微信辟謠中心等發布的上半年朋友圈八大謠言,包含“蒸鍋水易致癌”、“大蒜鑒定地溝油”、“牙膏底部有黑條不能用”、“各種食物相克”、“自制水果酵素瘦身美容”、“‘肉丸’全是添加劑有害”、“果核煮水根治糖尿病”和“轉基因有毒”。微信方面表示,用戶可能也常常在朋友圈看到親朋好友分享的各種生活健康小常識。但這些“常識”可不都是那么靠譜。以上謠言已經列入微信辟謠中心。
謠言1
蒸鍋水易致癌
【流言】反復用來蒸饅頭等的剩鍋水,重金屬和硝酸鹽的濃度會增加,而硝酸鹽受熱分解成亞硝酸鹽,對人體危害嚴重。
【真相】亞硝酸鹽本身并無致癌性,轉化為亞硝胺類物質才致癌,而轉化需要很多前提條件,不是沸水就能生成。另外,水只要符合國家標準,其中硝酸鹽含量很低,反復加熱也不會憑空生成硝酸鹽,對人體無害。
謠言2
大蒜鑒定地溝油
【流言】檢測是否是地溝油的最簡單方法:在炒菜時放一顆剝皮的蒜,如果蒜變紅色,就是用了地溝油。另外冷凍也可方便檢出地溝油。
【真相】這都是非常不可靠的方法,沒有黃曲霉毒素遇大蒜會變色的科學依據,另外即使地溝油中的黃曲霉素合格,也不代表安全,而冷凍的檢測方法既可能“冤枉”好油,也可能“放過”壞油。
謠言3
牙膏底部有黑條不能用
【流言】牙膏底部的彩條標識了牙膏成分:綠色表示純天然;紅色表示一半是天然成分,一半是化學成分;黑色表示全部是化學成分,使用黑色條紋的牙膏就是在吸毒。
【真相】牙膏并不是按天然或者化學成分分類的。牙膏底部的顏色只是生產線上的一個標記,是為了幫助牙膏皮裁切、圖案印刷、電眼質檢校對。
謠言4各種食物相克
【流言】一些常見的食物,比如柿子和蟹、蝦和水果、豆漿和雞蛋,混在一起吃會相克,輕則導致身體不適,重則使人中毒。
【真相】營養界主流意見否定“食物相克”的說法??茖W家曾對常見的“食物相克”配伍進行驗證,結果無一成立。所謂“相克”,多是因為不潔飲食以及極少數的特殊過敏反應所致,一般公眾在生活中無需顧忌。
謠言5自制酵素瘦身美容
【流言】想瘦身美容,自己在家自制水果酵素就能做到。
【真相】要想發揮水果對健康的積極作用,把水果吃掉就是最直接、簡單、有效的做法。
謠言6肉丸全是添加劑有害
【流言】現在很多肉丸價格明顯低于原料肉的價格,根本沒有肉,都是淀粉加一些膠類物質和香精調制而成的。
【真相】商家及企業,必須誠實地標識配料成分,絕不可沒有肉卻假稱有肉。不過,肉丸有沒有肉與是否安全沒關系,沒有肉的仿生肉丸多是用大豆蛋白加淀粉混合擠壓而成,比較適合需要控制體重、預防三高的人群。
謠言7果核煮水根治糖尿病
【流言】糖尿病被滅了,準備木瓜子、荔枝核、元肉骨若干,煎服兩大碗,中午、晚上各服一碗,連服20副,大多數病人血糖值恢復正常。
【真相】關于荔枝核“降糖活性”的研究尚處于動物藥理的初步階段,并不足以證明它能有效治療糖尿病,況且在實驗中用的粉碎萃取等操作和家里簡單的煮水也有很大差別。糖尿病患者如果輕信偏方并中斷正規治療,可能加劇病情進展。
謠言8轉基因有毒
【流言】美國環境醫學科學研究院推出報告稱:“一些動物實驗表明,食用轉基因食品有嚴重損害健康的風險”。
【真相】“美國環境醫學研究院”的委員會未經美國醫學專業委員會認可,該組織的合法性、權威性存在爭議,且除了宣布轉基因有毒以外,沒有公布過其他任何信息,可信度極低。而流言中提到的其他的轉基因危害也很早就被證實是謠言。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9-19)網傳廣西百余小學生餐后中毒已2死 官方稱系謠言
- (2015-01-26)破解:關于豆漿與食物相克謠言
- (2015-05-27)食品謠言傷害企業制造消費恐慌 多部門將合力打擊
- (2015-05-29)網傳十大食品謠言,你信了嗎?
- (2015-06-04) 高考前的“食物謠言”:給孩子加強營養你會選擇啥?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