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新冠病毒趁“冷”而入,穩步推進食品安全建設
本刊記者 王翠竹
pack@cnfoodsafety.com
近期,全國多地出現了冷鏈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的情況。僅11月13~18日這6天時間里,已有約10個城市通報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或弱陽性。其中,武漢、濟寧、廈門這3市曾兩次通報。很多人不禁發問:為何冷鏈食品外包裝頻頻檢出新冠病毒?冷鏈食品,特別是進口的冷凍生鮮食品還能吃嗎?
為打消民眾對冷鏈食品安全性的疑慮,全國多地嚴抓生鮮冷鏈安全防控措施,并出臺相關的嚴防嚴控標準。此外,有關權威部門也做出了回答。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表示:“近期,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動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加強境外輸入疫情防控。”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畢克新則指出:“為有效防范新冠肺炎通過進口冷鏈食品輸入,全國海關進一步加大對進口冷鏈食品的檢疫力度。同時,將進一步強化源頭管控,暫停出現員工聚集性感染企業的產品輸華;加強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風險監測,檢出陽性后實施緊急預防性措施。”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經營司負責人陳谞表示,市場監管部門正會同相關部門重點抓好進口冷鏈食品的風險監測和排查處置工作。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處于一個相對平穩的狀態,各行業已穩步恢復正常運轉,眾多因疫情影響而推遲的展會及論壇也相繼舉辦。10月29~31日,第二屆國際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其緊緊圍繞“營養、健康、食品安全”這一主題,對滿足營養、健康、安全、食品創新驅動內在價值和產業(產品)轉型升級的科學路徑,以及實踐的具體舉措進行深入交流與探討;11月4~5日,第十四屆中國國際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會議(CIFSQ 2020)在上海舉行——全球行業專家共同探討食品安全熱點問題,交流食品安全在科研創新、數字化技術、最佳管理實踐,以及監管立法等多層面提升食品安全措施和手段的最新進展;11月18日,第三屆“舌尖上的科技——植物基美食創新高峰論壇”于上海舉辦,眾多行業專家及食品企業圍繞植物基食品的創新、技術、供應鏈、法規等內容展開了深入探討……本期相關欄目對此進行了詳細報道。
2020年12月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