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謠言”何以瘋傳? 科普工作任重道遠
本刊記者 張聰
webeditor01@cnfoodsafety.com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席卷全球,而伴隨疫情蔓延的還有各種食品安全謠言。網傳大蒜、乳鐵蛋白、花菇等“抗病毒”食物可防治新冠肺炎,中國藥學會官方微博隨之辟謠——網傳的“抗病毒”食物雖具有一定的營養價值,但都沒有明確的抗病毒作用,更不能用于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身為一線防疫專家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曾提到,每天吃3~4個雞蛋被寫入治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處方內,由此引發了人們搶購雞蛋的熱潮,張主任后續也做出了“沒有哪種食品吃了就不生病”的辟謠言論。也許人們會秉承“寧可信其有”的心態去相信謠言,但在未知事實全貌的情況下,謠言不僅會造成極大的恐慌與不安,某些時候所帶來的傷害更是難以逆轉的,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食品安全科普在特殊時期的重要性。
在我國,盡管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百姓關心、政府重視、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但人們還是會受到錯誤食品安全信息的影響,進而做出諸如搶購食材等不理智的行為。究其緣由,主要為食品安全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誤讀。由此看來,我國食品安全科普工作仍任重道遠,唯有社會各界協同共治,形成崇尚理性與科學的良好社會氛圍,才能開創食品安全科普教育的新局面。本期科普微電影《突圍》專題圍繞科普傳播、檢測報告解讀、企業商戰、標準制定及企業社會責任這5個方面的學術成果,科普微電影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晦澀難懂的科學命題轉換成人物故事,并由此形成完整的劇本創作。通過藝術的渲染和包裝使科普成果的內容通俗化、藝術化,進而變成具體臺詞,并由演員進行再創作,最后形成科普微電影,在潛移默化地向受眾傳達科普知識的同時還不會引起受眾的逆反心理,不失為一種良好的科普方式。
伴隨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陰霾的逐漸消散,下半年各類食品領域展會將逐漸從“云端”落到實地,在轉型中升級,在創新中開拓,持續為食品行業人士提供前沿資訊與豐富的研究成果,敬請期待。
2020年9月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