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通報環境類檢驗檢測機構雙隨機監督檢查情況
石桂敏 本刊記者:祝富
檢驗檢測行業是國家質量基礎設施,也是現代服務業、 生產性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中的重要門類。檢驗檢測貫穿于現代社會經濟活動從研發到生產直至消費領域的全過程。目前,檢驗檢測服務領域覆蓋了包括產品質量監督、環境保護、交通運輸、醫藥衛生、農林建筑、工業信息、國防軍工在內的幾乎所有國民經濟行業。檢驗檢測機構的綜合能力與檢驗水平,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與職業操守,對于加強質量安全、促進產業發展、維護消費者權益、保護生態環境和社會公共安全等具有重要作用,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產生巨大影響。同時,檢驗檢測也是現代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為各行業領域的行政監管、公共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檢驗檢測數據及結果是判斷產品是否符合質量、環保、安全等相關標準和技術規范要求的具體依據,因此被廣泛運用于國民經濟各行業的監管和治理過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在市場監管領域全面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要求,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 4月22日,省市場監管局聯合省生態環境廳舉行2019年度環境類檢驗檢測機構“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啟動儀式。經過,組織人員現場檢查、召集專家評審研判、行政約談相關機構等一系列舉措后,近日,省市場監管局聯合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發文通報了此次雙隨機監督檢查情況。
此次檢查共分5個檢查組,對全省13個市25家環境類檢驗檢測機構進行了現場檢查。25家機構是在全省檢驗檢測機構庫中通過雙隨機的方式抽取產生的。此次現場檢查包括文件資料檢查、檢測環境檢查。抽查檢驗檢測報告300余份,發現120余條問題,檢查結果均經檢查組和被檢查機構現場確認。被檢查的25家檢驗檢測機構中,3家機構在管理和技術方面存在輕微問題,自行整改;15家機構責令改正;4家機構責令整改;3家機構移交行政審批部門,建議撤銷資質認定證書。
本次監督檢查共發現檢驗檢測機構存在4大類問題:一是原始記錄與報告內容不符問題,例如檢驗檢測報告內容無法直接溯源檢驗檢測原始記錄、設備使用記錄、環境信息記錄等;二是管理體系運行問題,例如部分機構技術負責人、授權簽字人、檢驗檢測標準、經營地址等發生變化,但未及時辦理變更手續;三是儀器設備狀態問題,例如儀器設備未及時檢定校準;四是標準規范使用問題,未嚴格執行標準規范開展檢驗檢測,報告缺項漏項現象仍未杜絕。
通報要求各相關檢驗檢測機構要在規定時間內做好整改落實,各設區市市場監管局、生態環境局要對其整改情況進行跟蹤檢查,積極探索建立環境類檢驗檢測機構長效監管機制,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工作。對責令規定時間內整改不到位的機構,我局將依據《檢驗檢測資質認定管理辦法》對檢查中發現問題的檢驗檢測機構進行行政處罰、撤證等相應處理。
經過此次環境類檢驗檢測機構雙隨機監督檢查,進一步加強檢驗檢測活動事中事后監管,加大“檢驗檢測亂象”整治力度,嚴厲打擊檢驗檢測行業違法違規行為,保持市場監管的高壓態勢,為推進我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提供重要技術支撐和能力保障,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作出新貢獻。
檢驗檢測行業是國家質量基礎設施,也是現代服務業、 生產性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中的重要門類。檢驗檢測貫穿于現代社會經濟活動從研發到生產直至消費領域的全過程。目前,檢驗檢測服務領域覆蓋了包括產品質量監督、環境保護、交通運輸、醫藥衛生、農林建筑、工業信息、國防軍工在內的幾乎所有國民經濟行業。檢驗檢測機構的綜合能力與檢驗水平,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與職業操守,對于加強質量安全、促進產業發展、維護消費者權益、保護生態環境和社會公共安全等具有重要作用,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產生巨大影響。
檢驗檢測的本質屬性是“傳遞信任、服務發展”,在生產者、 銷售者、消費者、企業、政府、社會、國際之間傳遞信任,以解決現代大 規模生產方式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因此,檢驗檢測服務產生的檢驗檢測報告,被形象地稱為質量管理的“體檢證”、市場經濟的“信用證”、國際貿易的“通行證”。檢驗檢測為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手段。

[責任編輯:崔愛霞]

相關閱讀
- (2015-06-09)國家衛計委綜合監督局局長薛曉林到新鄭市督導衛生工作
- (2015-12-29)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部署“明廚亮灶” 推動主體責任
- (2018-08-06)江蘇省委第七巡視組巡視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工作動員會召開
- (2018-08-14)江蘇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全面加強食鹽質量安全監管
- (2018-08-15)徐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扎實推進餐飲服務明廚亮灶工作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