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味道 楊安智造 ——調味品特色鎮楊安鎮走訪紀實
關奇 本刊記者 申萌


今年6月,青島上合峰會以天為幕、以海為臺、以城為景、山水倒影、如夢如幻的燈光焰火秀讓世界人民和與會的各國元首久久不能忘懷。同樣,歡迎各國元首的孔府晚宴也是精雕細刻,美輪美奐。有誰知道,提供此次重要國際會議的部分調料品就出自山東德州樂陵市楊安鎮的樂暢調味品有限公司。
從改革開放至今,楊安鎮與調味品已有40年的不解之緣。目前楊安鎮的稅收95%來自調味品的貿易、生產和深加工,全鎮5萬余人近三分之二人口從事與調味品相關的行業,產品出口70多個國家。作為山東省調味品特色鎮,如何讓傳統行業煥發新活力,如何攻破短板讓產品持續優化,未來向精細化、標準化發展?在第三屆中國(樂陵)調味品產業博覽會召開前夕,記者與中國調味品協會一道,來到久負盛名的山東省德州樂陵市楊安鎮采訪,一探該鎮40年調味品不斷發展的奧秘。
淵源流長的40年發展史

“楊安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時期,那時曾是楊家將屯兵的地方。”對于楊安鎮的前世今生,分管招商工作的副鎮長石德磊可謂了如指掌。他介紹說,楊安鎮是以香辛料為基礎集貿易、生產、深加工、出口為一體的調味品集散地,前后經過四個階段共40多年的發展歷史:第一階段,原始貿易期。上世紀70年代后期,即1976~1977年,在計劃經濟、掙工分年代,以杜占臣為首的第一代調味人偶然發現,將辣椒加工成辣椒面出售能夠獲利,后來又擴展到“十三香”等品類。隨著改革開放,這些首先跑市場的人成為村集體的業務員,自然也是首先富起來的第一代調味品人。第二階段,繁榮期。1980年到1995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加快經濟發展的利好政策,有著商貿基因的楊安鎮人更是如魚得水。1992年,楊安鎮政府在省道邊以民宿為基礎,建造了擁有700多家門店的調味品原料市場。“在交易旺季,交易品類有600多種,每天進出的大貨車有40~50輛??梢哉f,當時楊安鎮掌控著全國八角、胡椒的市場行情。”石副鎮長不無自豪地說。第三階段,轉型期。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規范,到90年代后期,經過近20年的市場洗禮,楊安鎮的調味品市場已經十分成熟,這時一部分調味品人走出楊安鎮,走向北京、廣西、海南等全國市場,像北京新發地、廣西玉林等調味品市場,近四成從業者都是樂陵和楊安鎮人;大部分人則留在楊安鎮,由粗加工向深加工發展,形成了貿易、制作、加工一條龍產業鏈。第四階段,高速發展期。2000年至今,楊安鎮登記在冊的工商業戶發展為2000多家,深加工企業達253家,規模以上企業有52家,具有出口資格的有13家,形成了具有八大類200多個品種,買全國、賣全球,年交易量達100億的山東省調味品特色鎮。
從引領到領跑楊安鎮道路幾何
在聽完石副鎮長的介紹后,我們一行4人拜會了德州市人大代表、樂陵市調味品行業商會會長、山東龐大調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龐國平。龐大公司是楊安鎮第一家擁有獨立商標的民營企業,董事長龐國平是我國40年改革開放成果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可以說是楊安鎮在改革開放后調味品產業發展的活歷史。他感慨地說到,楊安鎮從原來一家一戶的調味品家庭式作坊,到現在形成加工、制作、生產、貿易、批發一條龍產業鏈,首先要感謝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早在上世紀60~70年代,樂陵幾個鎮已經把調味品買賣作為副業經營,直到1985年,政策準許個人做買賣后,他們開始名正言順地甩開膀子干。全國買原料,加工后再賣到周邊幾個縣市,再賣到全國各省市地區,是名副其實的“買全國,賣全國”。經過10多年商貿經營的沉淀和積累后,他們也開始注冊自己的商標,龐大成為國內眾多的餐飲飯店、大型商超、各大食品廠的調料品供貨商。
作為一名有40多年資歷的老調料人和商會會長,他認為楊安鎮在全國調味品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都是名列前茅的。但是,在多年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同質化嚴重,產品研發能力弱,鎮里缺乏拳頭產品、商標和品牌。一旁陪同走訪的樂陵市調味品行業商會秘書長蘇新稱,商會下一步將在鎮政府的領導下,借新舊動能轉換契機,將本土眾多企業進行整合培養,樹立3~5個標桿企業,與中國調味品協會一起,共同打造中國香辛料交易平臺等多個品牌化項目,將楊安鎮調味品產業做成規范化、專業化、品牌化的產業集群。針對楊安鎮和中國調味品行業現狀,中國調味品協會副秘書長郭暢指出,目前全國調味品行業有17大類,擁有QS認證的企業全國有8000余家。今后,楊安鎮如何從引領山東產品市場到領跑全國,尋找什么路徑和方法,中國調味品協會將會同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一起,在我國倡導中餐標準化的大趨勢面前,共同探討發展之策,共謀發展之路。希望協會與楊安鎮人協力引導消費市場,打出品牌。

賦能新時代打響楊安牌
“經過幾代楊安調料人的不懈努力,時至今日,楊安鎮已聚集了像‘飛達’這樣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像‘云海’‘龍盛’等7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楊安鎮也因此在2016年被農業部命名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2017年獲‘山東省首批調味品特色鎮。’”楊安鎮黨委書記蔡文峰在百忙中接受了我們的采訪。蔡書記介紹說,調味品是樂陵的七大產業之一,另外六大產業包括五金機械裝備、食品加工、汽車零部件、新能源汽車、體育、精細化工等。中國調味品協會秘書長白燕曾說過:在中國像這樣固態與半固態的香辛料聚集度如此高的城鎮,只有楊安鎮了。實際上,楊安鎮的香辛料占長江以北50%以上的市場份額。
蔡書記進一步介紹說,目前楊安鎮調味品企業發展到現在主要分為四大類:第一類,像“飛達”“天宇”這樣的外向型企業,主要做國外業務。飛達的黃金椒,口味偏酸和辣,非常符合國外消費者的口味。
第二類,像“龐大”、“樂暢”“華暢”“樂家客”等小包裝為主的企業,直接面對老百姓,產品全部進入國內各大型商超,大部分的商品都是通過商超進行銷售。
第三類,做食品工業的,像“金源”“山東海天”“騰達”,他們面對工業客戶,直接對接“康師傅”“統一”“雨潤”“雙匯”等大型企業。
第四類,做中輕個體化,企業有“神廚”、“華暢”、“祥瑞”,他們直接面向的是餐飲行業,包括餐飲連鎖以及旅游行業。
雖然楊安鎮經過40多年的持續積淀和發展,在全國也小有名氣,但也有自己的痛點和短板:其一,缺乏原材料種植基地。楊安鎮在上世紀90年代號稱是“買全國,賣全國”,但很多調味品楊安鎮種不出來,都是在外面采購,像八角和桂皮是在廣西的玉林購買,胡椒在海南購買,姜是在云南的羅平和新疆購買,有的還要從印度等國外進口,這就造成了雙向成本增加。
其二,缺乏集體商標。楊安鎮現在擁有100多個品牌、200多家企業,企業產品雖各有特色,但品牌定位雜亂,不便對外宣傳。
其三,新產品研發能力滯后,制約了楊安鎮調味品產業的快速發展。
面對這些短板和不足,本屆鎮政府敢于直面痛點,以問題為導向,制定了具體的時間表和路線圖,那就是采取一降、二升、三提高、四建立和一發布的多步走戰略:
第一步,降成本。針對楊安鎮缺乏原材料種植基地這一現狀,鎮政府正在與中科院、農科院對接,邀請各路專家考察土壤墑情,在區域內尋找適合各種農作物生長的環境和土壤,力爭解決各種原材料本土化種植問題。目前,楊安鎮已初步解決了十幾種調味品原材料的種植難題。
第二步,提升知名度,打造集體品牌。楊安在調味品品牌建設上,鎮政府一直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目前,楊安鎮已注冊了集體商標,商標的使用權由商會掌控,商會負責授權給商家。與此同時,提升美譽度,楊安鎮政府還著手進行區域共用品牌打造,力爭打造像七彩云南、普洱茶這樣的知名地域商標。日前,楊安鎮已與中國調味品協會簽訂了品牌推廣協議。
第三步,提高楊安鎮在調味品領域的市場占有率。楊安鎮目前正在與中國食品工業集團洽談,整合現有企業和部分品牌,成立楊安調味品產業集團,主推中餐標準化建設。目前雙方已達成了初步協議。
提高楊安鎮在全國人民心中的認知度。楊安鎮將參與農業農村部主抓的地理標志認證。今后,像提到郫縣,就讓人們想到郫縣有豆瓣醬一樣,強化地理坐標概念。
提高消費者健康意識。楊安鎮已于2016年10月份建立了調味品博物館,展館不但展示了楊安鎮調味品各個階段的發展歷史,而且今后還將進行健康知識的科普宣傳工作,提高健康意識,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引導消費,打下“健康+”的烙印。
第四步,建立楊安調味品產業孵化中心。計劃一期占地300畝的工業園區已開工建設,共1500畝,將過去鎮里分散的、不安全又不利于監管的企業整合成一個以生產、加工為中心,設備精良化、生產標準化、管理規范化的現代化生產加工園。
建設孵化園區污水處理廠。環保是當下的頭等大事,鎮政府將抓住新舊動能轉換的大好時機,淘汰落后產能,進行環保設備升級和改造。
建立產品檢測中心。目前已建立了山東眾信食品檢測中心楊安分中心,形成原料檢、成品檢、出廠檢的三級檢驗制度。
建立一個國家級的調味品研發中心,形成業務下行落地、技術上行進化的良性發展機制。集合全行業力量,合縱聯盟,將產品向縱深精細化發展,研發符合人們對美好生活期待的健康少油、低鈉低鹽的調料品和延伸產品。目前鎮政府正在和天津科技大學、揚州大學進行商談,整合6~10所高校資源,研發推出系列產品,研發結果將全鎮共享。今后,在商會的領導下,引導鎮企業合規、合法生產。達到要求的企業,可以共享研發成果,否則不允許使用。5月25日,鎮政府已與安徽路網集團簽訂了投資達30億的整體規劃、建設運營特色小鎮的協議,目前已簽訂了3批項目。
“發布”是指楊安鎮計劃在9月份初步發布調味品指數,并準備于11月16-18日在廣州舉辦的中國(國際)調味品及食品配料博覽會(簡稱CFE)進行調味品指數正式發布,希望納入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的指數平臺,在制定政策時參照調味品的指數,加強楊安鎮在政策層面的話語權。
蔡文峰書記最后指出,8月8日,參政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聯合發布了《關于支持打造特色載體推動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升級的實施方案》。根據《方案》,中央財政將通過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于2020年以前安排100億元支持引導200個國家級、省級開發區打造不同類型的創新創業特色載體。創新創業特色載體應從產業有特色、雙創有氛圍、工作有基礎、升級有潛力的優質實體經濟開發區中選擇并予以支持,《方案》充分體現了三部委對實體經濟的重視。他有信心,在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在中國調味品協會的支持下,在全鎮調味品人的努力下,一定會把楊安鎮的調味品產業提升到一個新高度,打造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中國味都”!
“千年走來楊安鎮,四季夢飄調料香”,對于有著40年調味品發展史,至今亦在不斷前行的楊安鎮人,我們為他們對調味品的執著和堅持所感動,我們深信他們一定能再造輝煌,成為中國調味品產業一顆璀璨明珠!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6-07-29)中國調味品協會醬油專業委員會換屆大會
- (2014-07-18)2014(第五屆)中國食品安全高層對話在京舉行
- (2014-07-23)“外來”快餐店,緣何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如此多?
- (2014-07-29)福喜為中國食品安全教育出資千萬,目的何在
- (2014-07-30)食品安全專家陳君石:解讀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四大誤區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