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產許可現場核查關鍵環節的技術分析

2017-04-18 16:32:40 來源: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 章發盛 湖南省湘西州食品藥品檢驗所
摘 要:食品生產許可現場核查是食品生產企業取得生產許可證的關鍵環節,本文根據作者現場核查十多年的工作經驗,介紹了食品生產許可現場核查的流程細節和核查方法,剖析了當前食品核查工作中的常見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為打造職業化專業化食品檢查員隊伍提供實踐經驗,對食品生產企業提高技術及管理水平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食品生產許可 現場核查 關鍵環節 技術分析

    食品生產許可現場核查是指審查組在企業現場進行核查過程中的全部活動。核查組對企業現場核查的依據是“兩法兩細則”(《食品安全法》《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食品生產許可審查通則》和相應產品的審查細則),對照生產場所、設備設施、設備布局和工藝流程、人員管理、管理制度以及試制產品檢驗合格報告等六部分,共34個核查項目[1]。核查組要嚴格按照審查內容做出科學、客觀、公正的判定,提出整改建議,提高企業生產水平。
    1 現場核查工作程序[2]
    1.1 首次會議
    首次會議是現場核查的開始,參加人員包括核查組成員、縣市局觀察員、企業負責人、部門和車間管理人員及相關人員。內容包括:組長宣布開會、人員介紹、與會人員簽到、生產許可現場核查筆錄簽字確認、由組長講解現場核查的依據、程序、范圍,宣布核查計劃、做出技術和商業保密的承諾,企業負責人簡要介紹情況、協商配備協助員、確定工作場所等內容。首次會議一般不超過30分鐘,要求語言精煉,內容完整。
    1.2 現場考核
    現場參觀和考核是整個現場核查的關鍵階段,是了解企業生產現狀的直接途徑,針對申請材料與實際狀況的一致性和合規性為主要審查內容。由企業負責人帶領核查組,對企業申證產品的所有生產環節、場地范圍進行參觀?,F場參觀的過程,是觀察、考核的過程,要利用有限的時間收集最大量的信息。在現場參觀時,要及時提出有關問題,有目的地觀察生產場所、生產車間、設備設施情況,做好記錄。核查組在現場觀察時所提的問題,要由現場操作人員回答,不應由管理者代答?,F場參觀應在核查日程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防止由于企業管理人員過細介紹,拖延了觀察時間,影響后面的工作進程。也不要因個別審查員對某個問題的深入核查而耽誤了其他審查員的時間。一般情況下,審查員應將發現的情況記錄下來,觀察結束后再繼續審查。特殊情況下,組長可以派一名審查員及時追蹤,其他人員繼續現場觀察。
    1.3 匯總情況
    各審查員根據分工和核查情況,提出不符合項、觀察項或整改項。不符合項:因為場所車間、設備設施、人員或管理制度等存在重大缺陷,嚴重不符合規定要求的,評分標準為0分。觀察項:在現場考察、資料查詢或人員考核發現的問題或產生疑問,及時做好記錄,需要進一步證實的項目。整改項:核查發現的確切的客觀證據,證實某項目不完全滿足規定和要求,評分標準得1分。對于不符合項和整改項,應取得核查組和企業的共識比較妥當。
    1.4 形成結論
    核查項目單項得分無0分,且總得分率≥85%,該食品類別及品種明細判定為通過現場核查。[3]否則,判定為未通過現場核查。填寫《食品、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證現場核查報告》和《申請人對審查工作的反饋表》。
    1.5 末次會議
    由核查組長主持,核查組成員、觀察員和企業負責人、部門和車間管理人員參加,并在末次會議簽名。其內容主要包括:組長介紹現場核查總體情況,宣讀整改項或不符合項,宣布現場核查結論。企業負責人對現場核查發表意見,表示謝意。
    2 現場核查常用方法
    2.1 縱向審查法是一種經常采用的檢查方法。按照生產工藝流程,從生產場所、原輔材料倉庫、生產車間、成品倉庫和檢驗室順序核查。
    2.2 采取看、問、聽、查與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核查。審查員應該多看、多觀察,看資料,觀察車間、設備設施、生產過程???,應該是全面、系統和有重點的觀察。審查員應少講多問,以提問的方式獲取充分的信息,如為了弄清人員培訓情況,可選擇向人力資源部門提問,檢查培訓計劃及實施的記錄。審查員要注意態度友善,口氣隨和,以商量式的方法切入那些可能存在分岐的問題,使用恰當的肢體語言和目光交流,獲取盡量多的信息。提問是收集信息的開始,聆聽企業的回答才能獲得審查員所要求的信息。在交談中得到的信息不能全作為證據,還要對照現場、文件和記錄來進一步獲取客觀、公正證據。食品生產許可各個環節之間是一個完整、系統的整體,審查員在核查中應逐步形成聯想、追溯、綜合分析的習慣。
    2.3 召開預備會議,做好審前準備。預備會議一般由評審組長主持,組織審查員熟悉企業申請材料,通過審查組內部溝通,明確內部分工,落實評審計劃,確保專業條款由專業審查員審查。
    3 現場核查常見問題及處理方法
    3.1 現場核查是否必須處于生產狀態。“兩法兩則”沒有明確,《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證審查通則》(2010版)規定“實地核查應當在企業生產運行狀態下進行”,新廠首次申證,按照6.1規定,既然有試制產品檢驗合格報告[4],就應該在試生產狀態下核查,如果換證就更應該在正常生產狀態下核查。
    3.2 在現場核查時,審查細則對現場核查相關內容進行細化或者有補充要求的,應當一并核查,并在《食品、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現場核查評分記錄表》中記錄。如茶葉產品,茶葉感官審評人員要求取得國家特有工種“評茶員”的職業資格后,才能從事茶葉檢驗工作[5]。
    3.3 生產場所污染源的距離問題。“兩法兩則”沒有明確,只有《茶葉生產許可證審查細則》(2006版)規定,“生產場所應離開垃圾場、畜牧場、醫院、糞池50米以上,離開經常噴施農藥的農田100米以上,遠離排放三廢的工業企業”。實踐中,食品生產企業不得居于居民區之中,離外緣公路必須有緩沖間,一般把茶葉生產細則規定的距離作為參考。
    3.4 對外設倉庫的核查。外設倉庫,指申請人在生產廠區外設置的,用于貯存已經入廠檢驗的原輔材料和未經出廠檢驗的成品的場所。核查組根據需要,可對外設倉庫進行現場核查,或者通過查看影像資料的方式進行核查。
    3.5 食品加工用水符合GB 5749項目問題。GB 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全檢106項目,對于公共供水系統的企業,需要提供供水企業的檢驗合格報告單;對于非公共供水系統的企業,需要提供水質常規指標檢驗報告單;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因條件限制,水質部分指標可按照GB 5749表4執行。
    3.6 管理制度核查問題。除了5.1至5.6六項管理制度外,5.7其他制度,至少應包括:從業人員健康制度、食品安全追溯制度、食品銷售記錄制度、食品原材料采購檢驗制度、食品運輸貯存交付控制制度和工具設備清洗消毒制度等六項管理制度。首次申證,只需審查制度是否齊全,符合法律法規。換證核查,不但要核查制度齊全,也要核查執行情況。
    3.7 試制產品非食品安全標準檢驗項目的確定問題。截止2016年底,國家衛計委共發布了979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括50項產品標準:腌臘肉制品、豆制品、蜂蜜、蒸餾酒配制酒等。試制產品必須既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非食品安全標準檢驗項目又符合審查細則的有關要求[6]。例如有些腐乳僅檢驗通用食品安全標準的項目,沒有水分、氨基酸態氮、食鹽和水溶性無鹽固形物等質量指標,可以定為缺乏非食品安全標準檢驗項目,按照評分標準得0.5分。
    4 小結
    食藥總局通過“五取消四調整四加強”,大力推進食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改革,落實“四有兩責”要求。各級審查員在全國12.7萬家食品生產企業的核查實踐中,打造職業化專業化食品檢查員隊伍,促進食品企業創新創業,推動各地食品產業健康持繼發展。
    參考文獻:
    [1]食品、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現場核查評分記錄表,第2頁.
    [2]食品、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現場核查通知書,第1頁.
    [3]食品、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現場核查評分記錄表,第2頁.
    [4]食品、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現場核查評分記錄表,第12頁.
    [5]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匯編,第187頁.
    [6]食品、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現場核查評分記錄表,第12頁.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食品生產 環節 關鍵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