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舉措夯實監管 全方位確保食藥安全
本刊記者 安海軍 通 訊 員 張晶晶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近年來,內蒙古商都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肩負著全縣34萬人口食藥安全監管職責,始終把飲食用藥安全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以建立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為抓手,忠實履行“為民監管、依法監管、全程監管、有效監管、科學監管”神圣職責。
完善機制 加大安全監管力度
今年4月23日,內蒙古商都縣食藥監局召開了食藥品安全監管工作會議,全縣兩級政府均成立了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兩級政府主要負責人分別兼任主任,迅速實現了職能、人員、經費、裝備、培訓“五到位”,并以行政村為單位,配備了協管員213名,按照“工作量化、責任明確、職責到人、各司其職”和“網定格、格定責、責到人”的工作機制,將各監管所的監管區域劃分為若干個責任區,在做到“有責任、有崗位、有人員、有手段”的基礎上,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強化日常食藥品市場的巡查頻次。
多措并舉 開展專項和綜合治理
今年以來,按照上級提出的“清源、凈流、安心、護民”行動要求,商都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緊緊圍繞生產、流通、餐飲“三個環節”,嚴厲打擊食藥違法經營行為。為了加強示范創建力量,該局抽調20名監管人員,組成4個創建組,逐街逐片逐戶開展工作,并推出了“12345”創建法(“1”全縣餐飲示范創建統一標準和統一要求;“2”所有餐飲企業必須要有餐飲服務許可證和從業人員健康證;“3”餐飲企業必須做到操作間分開、生熟食料存儲分開、冷熱菜制作分開;“4”餐飲企業必須達到食物存儲超市化、餐具洗消流程化、廚具管理綠色化、衛生保潔常態化;“5”抓好索票索證、食品安全管理、從業人員健康管理、食品留樣、廢棄食用油脂管理),制定出臺了餐飲示范創建補貼辦法,充分調動餐飲企業參與示范創建的積極性。
按照自治區出臺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和《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登記及監督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在摸清底數、建檔立賬的基礎上,分門別類、因地制宜地搞好許可和備案工作。對于具備條件并經驗收合格的,辦理許可手續,對于條件不具備但能通過整改達到要求的,先予備案,整改合格后辦理許可手續,對于條件較差且無法整改的,堅決予以取締,對于已獲得備案或許可和可能獲得備案或許可的小作坊,全部推行網格化監管。同時,按照疏堵結合、以疏為主和便民為民、保障安全的原則,采取財政補貼的辦法,推動食品園區建設。
依照“一法一條例”,該局制定出臺了涉及食品生產、流通、質量控制、追溯、有獎舉報、責任保險、行業自律等方面的制度70多項,并編制成冊,大力實施《商都縣農村自辦家宴管理規定》和《商都縣食品流動售貨車備案登記管理辦法》,有效降低了潛在風險。同時,與公安、農牧業等部門建立了聯動機制,經常性地開展了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和私屠亂宰整治等行動,特別是對無證幼兒園開辦食堂進行了全面整治。年初,縣食藥監局與縣城鎮管理局共同印發了《關于在城區主要街道集中收集餐廚垃圾的通知》,并配備了一臺餐廚垃圾收集車沿街回收。
在稽查打假方面,該局多次重點對全縣食品藥品經營狀況、市場健康運行情況、監管覆蓋面、制度建設、持證經營情況、餐飲保潔、材料采購、添加劑的使用情況、醫療器械的管理使用、化妝品的監督管理、農村聚餐的監管情況等問題進行了全方位、全覆蓋的“拉網式”巡查,嚴厲查處食藥品違法經營行為。
大力宣傳 營造安全氛圍
通過“3.15”、食品安全宣傳周等一系列宣傳活動,該局進一步強化食藥品從業人員的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提高公眾的安全意識和依法維權意識。通過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大講堂”、“食品安全進校園”等活動,幫助廣大消費者提高鑒別假冒偽劣食品的能力,增強民眾對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通過集中制作食藥品安全小冊子,在全縣范圍內開展宣傳教育,增強食品安全知識的傳播力、吸引力、感染力。
依法行政 提升安全
在執法時,該局要求執法人員必須亮證,在辦理案件時做到事實清楚、程序合法、證據充分,在辦案過程中做到文明執法,并詳細告知行政相對人享有的權利和義務。同時,積極推行行政公示制,通過公示牌將執法依據、執法程序、執法權限、辦結案期限等職權目錄以流程圖、公示欄等形式向群眾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公開舉報投訴電話,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20名,擔任食品安全義務監督員,對轄區內食藥品安全監管工作進行檢查、指導,改進工作作風。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5-06-12)李克強:以“零容忍”的舉措懲治食品安全違法犯罪
- (2015-07-06)福建省食藥監局四舉措加強入市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 (2016-06-24)多舉措開展 食品安全周宣傳活動
- (2016-07-22)清徐縣食藥監局 多舉措確保食品安全
- (2016-07-22)寶雞市多舉措落實 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創建工作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