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作坊重現網絡訂餐 北京食藥局出重拳
打電話,送外賣,這是如今很多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網絡點餐,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著食品安全的隱患。最近時常有媒體曝光外賣平臺上的黑餐館,“一些無證、無照的黑作坊辦假證擠進外賣平臺,北京食藥監部門近日將對三大外賣平臺立案調查”的消息再次引發大眾對外賣平臺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美團外賣、百度外賣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回應將嚴厲處罰違規商戶,同時積極配合政府部門的監管。餓了么回應被調查一事稱正在確認消息。
網絡訂餐屢出問題 監管嚴厲表態
8月9日晚,北京市食藥監局網監大隊連夜查詢多家網絡訂餐平臺店鋪的證照公示情況,結果不容樂觀。10日上午,北京市食藥監局約談多家網絡訂餐平臺,公布了美團外賣、百度外賣、餓了么三家網絡訂餐平臺上60家未依規公示證照信息的店鋪名單。因三家平臺涉嫌對店鋪證照信息未盡到審核公示的義務,北京市食藥監局擬對三大平臺立案調查。在北京食藥監局召開的網絡訂餐平臺問題通報會上,盡管出席會議的幾家網絡訂餐平臺代表都紛紛表示要加強管理,嚴格自查整改。但是這樣的表態并沒有得到監管部門的認可。
被曝光店鋪中不乏知名品牌
北京市食藥監局副局長唐云華介紹說,自9日通知約談美團外賣、百度外賣、餓了么、到家美食會等網絡訂餐平臺后,北京市食藥監局網監大隊連夜查詢各家平臺店鋪的證照(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公示情況,發現大量店鋪沒有依法公示。“蹊蹺的是,他們剛鎖定一些違規店鋪,再搜索就找不到了,”唐云華說,“顯然,網絡訂餐平臺也在忙著對這些店鋪做下線處理。”10日上午,北京市食藥監局公布了美團外賣、百度外賣、餓了么三家網絡訂餐平臺上各20家未依規公示證照信息的店鋪名單,內容包括店鋪名稱、url、聯系地址,及其所屬平臺。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唐云華在會上說:“你們屢屢出事、屢屢表態,我看你們很多情況下,真的讓我覺得你們缺乏誠意,幾個記者一問,你們都語無倫次,因為你們壓根不敢把自己真實的情況說出來,不敢把自己真實心態說出來。”監管部門之所以如此嚴厲表態,是因為自去年十月新《食品安全法》實施以來,尤其是今年“3•15”中央電視臺曝光網絡訂餐平臺的問題以來,北京市食藥監局對網絡訂餐平臺存在無證照店鋪的問題進行了多輪查處,但結果卻是屢教不改。
訂餐平臺上黑外賣眾多
3家訂餐平臺60家“黑商戶”被曝光。在通報會上,北京市食藥監局首次曝光了三家網絡訂餐平臺上60家無公示證照外賣商戶,并表示將對未依法公示上線商鋪證照信息的上述三大平臺立案調查。外賣平臺無證餐館可以說是最為常見又屢禁不止的問題。這也是今年“3•15”晚會曝光的外賣平臺主要的問題之一。不到半年,下線黑店重回訂餐平臺,餐館無證、廚房衛生臟亂不堪、多店一鋪、偽造證件、網絡顯示照片與現實照片完全不同等,都是爆出的網絡訂餐平臺餐館的主要問題。“3•15”之后,三大訂餐平臺紛紛下架無照無證商戶。然而,不到半年時間媒體再次爆出“315下線黑店重回餓了么,辦假證擠進百度美團推薦”。“黑外賣搭上了O2O”便車發展迅速,在最新的報道中,廁所里洗菜、黑作坊擠進百度、美團外賣推薦等外賣亂象又重新回答了人們的視線。在北京像素小區甚至能出現102家開在走廊里的小餐館,專營外賣,90%以上都是無照經營?;ヂ摼W公司他應該是有監管責任的。“招募家庭廚師入駐,無嚴格資質審核,吃頓家的味道”,這是一家互聯網餐飲平臺的宣傳語,顯然,這也是給了消費者一個有別于外賣平臺的選擇,但令人不安的是,類似的O2O平臺,在招募家庭廚師入駐時,同樣沒有進行嚴格的資質審核。 在這家餐飲平臺上,已經上線的家庭廚房都有顯著的已認證標簽,但這樣的認證有沒有效果,又能起到怎樣的保障,恐怕只有消費者與商家出現糾紛時才會得以驗證。
外賣送餐平臺現“幽靈”店鋪
在外賣送餐平臺上,每家店鋪都會留下地址,但循著一些地址去找,有時會出現“查無此店”的情況。按照送餐平臺上商家進駐的要求:證照齊全,有實體店,經過“到店拜訪”后才能入駐,那這些沒有實體店的“幽靈”店鋪又是如何出現的?記者調查發現,在某大型服務平臺上,有部分商家自稱可“代辦”網上送餐平臺的開店業務。記者調查發現,即使沒有實體店,沒有營業執照,沒有食品經營許可證,只要提供一個手機號碼和一張身份證,再支付數百元費用,三天內商家便為北青報記者在“餓了么”上成功“代辦”了一家“幽靈”店鋪。多商家地址雷同”牽出送餐平臺“代辦”業務,近日,有網友發帖稱,自己無意中在“餓了么”送餐平臺上檢索發現,附近同一個地址上注冊了5家實體餐廳,而實際探訪卻發現這5家餐廳并不存在。該網友稱,自己向“餓了么”平臺反映后,這5家店隨即被下架。同時,爆料網友稱在淘寶網上檢索發現,有商家自稱可代辦送餐平臺開店的業務,但不知這一消息是否屬實。不同送餐平臺代開店報價不同,記者檢索幾家外賣平臺的官網獲悉,除了個人資料,商家進駐還需要有營業執照、餐飲服務許可證、健康證,以及有能夠提供堂食服務的實體店面。交流中,多名商家透露沒有上述材料也能在送餐平臺上開店。此外,商家稱,代辦不同送餐平臺店鋪的收費也不同。代辦“餓了么”店鋪的收費從400元至550元不等,而商家稱“美團按照城市不同收費不同”。
以“加盟商”身份冒用企業證照開店
記者聯系了一名自稱可以代辦“餓了么”店鋪的商家。商家說,只要提供身份證的正反面照片、一張銀行卡信息和一個白號,他就可以為代開一家店鋪。按照“餓了么”官網顯示的店鋪進駐流程,在提交申請時必須上傳店鋪的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照片,代辦商家稱,這是整個申請流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但他承諾只要付款,就會給弄到全套證照。“我們現在都推薦客戶使用企業證照”,代辦商家解釋稱,企業證照可以“加盟商”的身份進駐,“一個企業旗下可以分很多個分公司和子公司,全部都可以掛靠一個總部的營業執照下。”按照商家的說法,他手里有全國各個區域的企業證照,都是花了錢,“通過專門的渠道”買來的。“包括他們的法人、股東和注冊資金我們都知道的,而且證照信息都可以在工商那邊查得到,保證是真的。”進駐送餐平臺是否環環有“監管”?記者注意到,進駐“餓了么”店鋪,審核之后還需要有一個“到店拜訪”的環節。代辦商家解釋,“到店拜訪”就是“餓了么”的區域負責人會去申請人的實體店鋪去查看,“但基本上不會看”。商家稱,如果不放心,可在審核通過后將手機關停幾天,或告訴區域負責人自己的店鋪正在裝修,即可躲過這一環節。
一位送餐行業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幽靈”店鋪他們有時也會遇到。“明明是這個地址,但找不到這個店鋪,所以只能給店鋪老板打電話,約好地點去取餐再配送。”此外,該業內人士稱,自己也曾遇到兩家店合用一個實體店,其中一家店沒有門頭標志的情況,“跟主營的那家店商量好,兩家店合用一套證照,再去平臺上注冊新店,也會出現有網上店鋪但沒實體店的情況。”
后續——
《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或首亮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表示,若監管部門依據確鑿的證據立案調查,三大平臺未來可能會面臨被處罰。7月14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全球首部《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國家食藥監總局食品監管二司副司長崔恩學在當天發布會上表示,網絡食品的經營監管中,要抓住第三方平臺這個“牛鼻子”?!掇k法》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對入網的生產經營者食品生產許可證、入網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生產許可證等材料進行審查,如實記錄并及時更新?!掇k法》明確,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未按要求建立食品生產經營者審查登記、食品安全自查等制度的或者未公開以上制度的,由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延伸——
15天的外賣塑料袋可覆蓋一個西湖
近兩年來,網絡外賣發展迅速,CNNIC(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到1.5億,用戶使用率達21.1%,用戶規模較2015年底增加3610萬,增長率為31.8%。外賣市場日益火爆,大量的餐飲包裝垃圾也隨之產生。塑料或發泡餐盒、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等,構成了外賣垃圾的主要部分。目前外賣垃圾基本處于無人回收的狀態。一份外賣至少產生餐盒、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等垃圾。根據美團外賣、餓了么、百度外賣等此前公布的數據,這三家外賣平臺的日訂單量大概在700萬單左右,據此可以粗略算一筆賬,按照每單外賣用1個塑料袋,每個塑料袋0.06平方米計算,每天所用的塑料袋可覆蓋42萬平方米,大約相當于59個足球場,大約15天即可覆蓋一個西湖。今年公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已經明確提出,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回收的銜接。
10日,國家發改委官網消息稱,近日就《循環發展引領計劃》(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兑庖姼濉诽岢?,要完善一次性消費品限制使用制度。加大對生產超薄塑料購物袋的查處力度,鞏固“限塑”成果。堅決關停無照經營、達不到環境標準和安全標準的小企業、黑作坊。
對三大平臺立案調查 最高罰款20萬
北京市食藥監局副局長唐云華在約談會上表示,目前已對上述違規商戶信息進行證據留存,并將于近期對三大外賣平臺進行立案調查。記者了解到,根據《食品安全法》的規定,三大外賣平臺將面臨最高20萬元的罰款?!缎?a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食品安全法》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未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審查許可證,或者未履行報告、停止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等義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這意味著,三大外賣平臺此次將面臨最高20萬罰款。
“平臺提出‘審核難度大’完全是借口”
“死灰復燃”是各外賣平臺上無證照餐飲商戶的一大特點。新《食品安全法》實施以來,北京市食藥監局多次約談外賣平臺負責人,各外賣平臺負責人在約談會上屢次表示已清理一批無證照商戶。經歷“315”大面積清理之后,外賣平臺上的無證照餐飲依然占據著不小的比例。對于無證照餐飲在外賣平臺上“死灰復燃”的原因,各平臺均有自己的說辭。餓了么認為前期對商戶的審核系統不夠嚴謹。市場競爭情況下部分人員業務壓力大,鋌而走險,導致無證照商戶出現在外賣平臺上。百度外賣表示,“平臺審核證件的難度比較大”,有些商戶利用PS手段偽造證件,超出工作人員可識別的審核范圍,同時也有審核人員與商戶勾結的情況存在。而美團外賣則表示“外賣平臺作為新興行業,難免存在管理跟不上的情況”。對于各平臺提出的“審核難度大”等理由,北京市食藥監局副局長唐云華說:“315之后就將全市22萬家餐飲商戶的數據庫開放給各平臺,便于批量對比審查。說一兩個月甚至半年才能比對結束完全是借口,全市22萬家餐飲單位的篩查也就是一晚上的時間。”
據了解,去年10月施行的“史上最嚴”《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二條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明確其食品安全管理責任;依法應當取得許可證的,還應當審查其許可證”。第一百三十一條規定,違反上述規定的,將被食藥監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造成嚴重后果的,責令停業,直至由原發證部門吊銷許可證”。唐云華說,北京市食藥監局網監大隊已對這60家未依規公示證照信息的店鋪固定了證據,下一步將對三家平臺立案,調查其是否盡到審查義務,并依法處理。除了對平臺的處罰,北京市食藥監局還將把相關商鋪信息轉給各區食藥監局進行查處。在監管部門看來能夠以這么快速度將沒有無證經營的商家下架就說明在技術上是能夠做到的,之前沒這樣做只是因為不想。因為目前平臺才是商家是否具備合格資質的第一把關人,掌控著市場入口的網絡外賣平臺。外賣平臺應該成為黑作坊和無證經營的連帶責任方,對食用不合格餐飲的消費者承擔賠償責任,而不僅僅是下線黑商戶這么簡單。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監管二司副司長崔恩學說:家庭廚房分散在千家萬戶的居民家當中,如果他提出許可(申請),我們會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要求和條件依法進行審查,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和條件的,按照行政許可法會依法頒發許可,納入到監管的范圍,開展正常的經營活動。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5-03-17)最嚴《食品安全法》再度重拳出擊 網購食品有保障
- (2015-06-25)貫徹落實“零容忍” 重拳出擊確保食品安全
- (2016-08-22)網絡“黑餐”頻現 必須重拳打擊
- (2018-08-23)孟州市食藥監管局 “重拳出擊”開展疫苗等藥品安全隱患排查工作
- (2014-07-29)6萬噸走私大米沖擊國內市場,流向米線作坊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