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觸即碎社交媒體動搖公眾食品安全的信心

2015-08-11 10:30:07 來源: 北京青年報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8月2日下午,一段2分41秒的視頻在網絡傳開,視頻中導游直指康師傅母公司頂新集團“餿水油”問題,并呼吁大陸一起響應臺灣“滅頂(新)行動”,抵制頂新旗下康師傅等產品。對此,康師傅控股8月3日發嚴正聲明否認大陸產品涉及“餿水油”并稱已報警。

  從這一事件可以看出,在社會化媒體發達的今天,人人都可以是內容的生產者和發布者。這種輿論“去中心”化成了新媒體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這有利于普通網民在話語傳播上的增權,但是這種傳播環境也帶來了很多的副作用。

  那么問題來了,一則在社交媒體上流傳的視頻讓康師傅不得不發表聲明,還要請司法介入,頂新集團的油到底有沒有問題?然而,目前并沒有最終的結論。

  事件回放:一波三折目前尚無定論

  臺灣導游視頻爆紅后,康師傅表示,自2014年開始,康師傅已多次通過官方及媒體渠道進行事實澄清,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臺辦也分別于2014年10月22日和2014年10月29日正式發布澄清消息,證實其在中國內地生產所使用的油品安全無虞,并貼出了上述兩部門發布通告的截圖,力證清白。

  頂新集團的“問題油”事件可以追溯到2013年底,直到2014年一共發生了三次油品安全事故,分別是2013年10月,頂新集團旗下的頂新制油公司被查出向大統長基食品公司購買含銅葉綠素的食用油品;2014年9月,頂新集團旗下味全公司因向強冠公司采購劣質地溝油,導致該公司包括味全肉醬、味小寶肉松等12款產品在臺灣下架;2014年10月,頂新集團旗下正義公司向鑫好股份有限公司購買動物性飼料用油,摻在自己的油品產品中銷售。

  在出現第三次油品安全問題后,這家臺灣企業就遭到了臺灣各界抵制,全面退出臺灣油品市場。而集團旗下的康師傅、味全品牌也都被卷入其中,股價應聲下跌。

  由于康師傅主要業務在內地,約有90%的銷售額都是來自內地市場。為此康師傅專門發表聲明,重申與臺灣味全食品工業、頂新制油實業及正義股份為獨立運作,無直接關聯,內地生產及銷售產品未涉及臺灣油品事件。聲明發表后,康師傅股價有所回升。

  然而,就在幾天前,“劇情”卻出現了反轉,媒體爆出頂新集團飼料油事件或許是烏龍。2015年7月28日,媒體曝光的法院審理進程讓當初認定“頂新集團鐵定是黑心企業”的媒體和觀眾目瞪口呆:頂新集團從越南大幸福公司購入的食用豬油根本不是什么飼料油、餿水油等廢棄油脂,而是完全合格的食用油。當天公布的檢驗報告證明,彰化檢方使用不規范的方式進行的檢驗,而該份檢驗報告正是彰化檢察官控訴頂新公司的主要證據,更讓人感覺“劇情”反轉。

  隨后的8月2日下午,一段2分41秒的視頻在網絡傳開,視頻中導游直指康師傅母公司頂新集團“餿水油”問題,并呼吁大陸一起響應臺灣“滅頂(新)行動”,抵制頂新旗下康師傅等產品。該段臺灣導游的視頻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迅速傳播,并包括一些網絡名人參與其中。微博認證為“臺灣著名歌手,主持人,作家”的黃安也轉發了該段視頻,并且留言“頂新的背后是日本日清集團,同胞們吃一碗,小日本賺一碗,他能瞧得起人傻錢多的咱嗎?”進行譴責。內地崔永元、李開復等人轉發稱“應該讓更多人知道”,不過李開復目前已經刪除該微博。

  該段視頻爆紅網絡后,許多人在朋友圈表示,抵制康師傅產品,在表達憤怒之情并譴責康師傅的同時,質疑政府部門的失職??祹煾碉@然坐不住了。隨后他們針對近日網絡中流傳的“某臺灣導游惡意中傷康師傅”的視頻,發表嚴正聲明如下:

  一、康師傅在中國內地生產與銷售的產品從未涉及臺灣近年來的油品事件??祹煾祻奈催M口并使用臺灣相關油品??祹煾翟谏a經營各環節均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各項標準,嚴守食品安全底線。

  二、自2014年開始,康師傅已多次通過官方及媒體渠道進行事實澄清,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臺辦也分別于2014年10月22日和2014年10月29日正式發布澄清消息,證實康師傅在中國內地生產所使用的油品安全無虞。

  三、針對相關視頻中的惡意中傷行為,康師傅已于第一時間向相關媒體平臺進行舉報,并已向所在地區警方報案,提請司法介入調查。

  四、針對個別自媒體社交賬戶持續煽動及散播謠言的行為,康師傅將按照國家針對“散播網絡謠言”的法律規定,嚴肅追究其法律責任,堅決維護企業品牌名譽及合法權益。

  五、在此,康師傅強烈呼吁,社交媒體平臺應加強對涉及食品安全信息的管理,勿使社交媒體成為造謠的利器、傳謠的溫床,并期盼社會各界共同維護健康和諧的網絡環境。

  直到今天,我們仍然無從判斷康師傅這起事件的是非曲直,頂新劣質油案件目前還在審理中,最終判決結果還需等待較長時間。但是從之前一邊倒的所謂“滅頂(新)行動”,到現在的證據和司法介入后的反轉,讓事件的發展進入更為復雜的程度。

  現狀:社交媒體成謠傳溫床

  在“臺灣導游”視頻于網絡爆紅之前,針對公眾疑問,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已經發布消息稱,2013年以來大陸沒有從臺灣進口過食用豬油脂。然而時隔不到一年,同樣的“餿水油”質疑卻卷土重來并迅速發酵。

  仔細觀看這段冠以“驚天內幕”的視頻可以發現,“臺灣女導游”并未拿出真憑實據,也沒什么有力的信息佐證。但就是這樣一段視頻,卻掀起了能量巨大的沖擊波。在刨根問底追問真相的同時,背后暴露出的問題也值得深思。

  在社會化媒體時代,信息的傳遞呈幾何級數傳播,一個大眾關注的話題,可以瞬間引爆網絡,成為一個公共事件。微博、微信正在成為一些謠言傳播的“放大器”,食品安全領域一些未經證實或已經證實為謠言的信息屢屢被轉發,更有甚者一些網民為博取眼球甚至“編謠傳謠”。不可否認,信息傳播的變革有利于增加信息的透明和縮減不對稱信息,但是無疑這又是一把雙刃劍。若所傳事件為謠言,那么這種傷害對企業個體也是巨大的。大企業、集團也許經歷這些事件會傷筋動骨,但是對一般的中小企業可能就是致命的。

  在2015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第七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上,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發布了《中國網民食品安全認知研究報告2015》。該報告指出,2012年至2014年的食品類安全事件中存在著15.93%的虛假信息。

  “一段并未提供真憑實據的視頻,卻能在網上引起一呼百應的輿論關注,充分說明公眾食品安全信心依然十分脆弱。”天津市社科院輿情所所長王來華說。

  盡管國家對網絡傳謠行為采取了嚴厲的打擊措施,然而網絡“微傳播”仍然亂象紛紛。天津九河律師事務所主任楊月明說,從接觸的維權案件看,微信是以點對點傳播為主兼具小范圍的點對面傳播,信息多在熟人之間互相傳播,更容易讓接受者相信。其具有精準傳播和快速擴散的優勢,傳謠的殺傷力更大但卻成本低、維權難,打擊網絡傳謠必須進一步加大對微信傳謠的治理力度。

  “對網友來說是動動手轉發或者罵兩句的事兒,對企業來說可能就是滅頂之災。”天津市一位食品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這根弦高度緊繃的今天,微信、微博上一個不值得推敲的謠言都會影響行業的發展。

  對策:加強監管增強信息透明度

  專家認為,對于監管部門來說,在食品安全問題上應采取“零容忍”的態度,填塞監管空隙,做實監管舉措,從嚴從重打擊一些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同時,針對社會輿論的關切,也要第一時間發布權威信息,增強信息透明度。

  王來華對北青報《生活時代》表示,食品生產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信息關系往往是脫節的,這種不對稱的關系就會產生信息真空,也是謠言產生的溫床。監管部門應加大對食品安全領域的監管力度,用更全面的信息展示食物生產過程,對社會焦點及時回應,這樣才能有效消除這種信息的不對稱性,恢復群眾信心。

  “謠言止于智者”,作為網民的一個分子,不管是論壇、搜索引擎等等有關介質都好,應該有自己的真假識別能力,面對輿論需要更多的理性與中立思考。而對于可能造成重大影響和個人傷害的事件,應該先獲得權威信息公布后,再確定自己的立場和觀點。

  公眾一方面要勇于揭露和舉報食品生產者的違法違規問題,另一方面,要保留一份獨立判斷能力,守住信息發布或轉發的底線,不要把道聽途說、缺乏證據的信息當成新聞來傳播。

  鏈接

  還有哪些食品企業曾經“躺槍”

  肯德基——研發“蜘蛛雞”供應雞翅雞腿?

  近年來,網絡圖片出現6只翅膀8條腿的“蜘蛛雞”,另外有號稱“有圖有真相”的長蛆炸雞……關于肯德基的這些“獨家爆料”,相信不少人都在各種微信公眾號里看見過。如今肯德基終于“反擊”了。2015年6月,肯德基所屬的百勝新近將10個涉嫌造謠的微信賬號告上法庭,目前上海徐匯區法院已經受理此案。

  農夫山泉——謠傳“農夫山泉即將停產”

  2014年11月,因發布停產謠言,農夫山泉一紙訴狀將名為“蜜琪兒”的微信認證公眾號告上法院。日前,法院判決,因損害農夫山泉名譽權,該微信公眾號遭到重罰:立即刪除謠言文章,并在其顯著位置刊登向農夫山泉道歉的聲明(存續時間不得少于一個月),此外,賠償經濟損失20萬元。

  金龍魚——謠傳“轉基因與金龍魚的陰謀”

  網民郭某林利用網絡散布謠言,通過堆砌、編造子虛烏有的資料,稱美國通過轉基因技術滲透中國,金龍魚就是其在中國的合作方。稱“金龍魚,一條禍國殃民的魚”……2011年3月,記者從南山警方獲悉,犯罪嫌疑人郭某林利用網絡散布謠言,損害了金龍魚食用油產品的商業信譽,目前郭某林被南山區檢察院依法批準逮捕。

  安利——安利老板服用紐崔萊致死?

  安利旗下的核心產品——紐崔萊蛋白質粉一直是中國大陸暢銷多年的產品。7月17日,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就“安利老板服用紐崔萊保健食品致死”等消息作出聲明,稱上述消息均為惡意捏造和散布謠言,侵犯和損害公司名譽權,將采取法律行動,依法追究不法分子的法律責任。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食品安全 社交 公眾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