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零關稅食品的“威力”有多大?
就乳制品行業而言,對于澳大利亞奶農來說,該國奶粉因關稅優惠將更具競爭力。維州奶農聯盟主席瓊斯(Tyran Jones)介紹,中澳自貿協定可幫助該行業在未來10年節省超過6.3億澳元(約合33.9億元人民幣)關稅額。
乳制品以更低的成本進入中國市場,部分中國企業將受到沖擊。荷蘭合作銀行食品及農業研究部行業分析師高海平認為,那些并不具備定價優勢和成本優勢的中小企業將受到比較大的影響。不過,對于龍頭企業,這更成為走出海外的機遇。
乳業專家宋亮也認為,伊利、蒙牛、光明、三元都陸續在澳大利亞有投資,做好準備的中國龍頭企業并不會受到零關稅的沖擊。
專家指出,根據自貿協定,中國乳企也有一定的適應空間:包括奶粉在內的乳制品,中國目前實施的10%-20%的關稅將分9到11年逐步降為零,其中奶粉保留了特別保障機制。這些措施,目的是讓國內乳業有較長時間逐步適應。
從乳制品行業整體來看,今年我國進口奶粉量價齊跌。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4月份,進口奶粉共27.11萬噸,同比減少49.01%;奶粉進口平均價格為2775.72美元/噸,同比下降45.00%。其中,來自澳大利亞僅5567.60噸,占2.05%。中國市場增速放緩以及多國針對中國市場加大投資,都使乳制品價格日趨“平價”。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降稅所帶來的實惠可能顯得并不那么明顯,但中國消費者毫無疑問能買到比此前便宜不少的乳制品。
除了乳制品,牛肉、橙汁等居民日常消費的食品,也將逐步實行零關稅:10年內,我國對牛肉的進口關稅將從現在的平均稅率15.5%降為零;橙子、橙汁分別在9年、8年內,關稅由目前的11%、22.5%降為零;葡萄酒5年內平均稅率將由34.7%降為零,而澳大利亞列我國葡萄酒進口來源地第二位。
在高海平看來,對于中國企業,尤其是相關行業的龍頭企業,將更堅定的走向海外,掌握上游資源;而在國內,應對成本降低的進口食品,食品行業也將加快整合的步伐。從這個角度看,這對于中國企業其實更是機遇。
相反,對于在中國設廠的境外跨國食品企業危機則更明顯:跨境電商通過更為直接的方式聯通澳大利亞原產地及中國消費者;中國企業整合海外資源的步伐加快,也將更具競爭力。在中國消費者對進口商品興趣頗高的當下,跨國食品企業必須做好應對市場競爭加劇的準備。
當然,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中國消費者顯然是受益者。高海平分析,一方面,由于關稅下降等原因將促使進口食品回歸“平價”;另一方面,關稅下降方便更多的企業向中國輸入更為豐富的產品,也將為消費者帶來利好。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6)專家解讀4項新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 (2014-06-16)甘肅出臺新政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力度
- (2014-06-16)從臺灣“黑心油”看食品摻假
- (2014-06-16)九成受訪者最擔心嬰幼兒食品安全
- (2014-06-16)釋疑轉基因食品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