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籽價格“跳水” 農民盼政策救市

江西省婺源縣今年油菜面積達10.3萬畝,平均畝產比上年增產3%左右,油菜籽喜獲豐收。新華社發胡敦煌攝
編者按 進入6月以后,我國長江流域的油菜籽收割基本結束,新油菜籽開始上市。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油菜籽市場面臨變數:國家有關部門至今尚未下達2015年臨儲油菜籽收購計劃;而在5月中旬召開的全國夏季糧油收購工作會上則傳出今年不實施統一收儲、各產區自行補貼收購的消息。自2008年以來實施的油菜籽臨時收儲政策走到了“十字路口”。
在農民種植效益不高、種植意愿趨淡,油脂加工企業收購成本高、開工率低的情況下,“市場化”會給眼下的油菜籽收購帶來怎樣的影響?農民和加工企業對政策調整又有著怎樣的期待?請看本版調查和分析。
安徽油菜籽收購市場冷清
政策不明朗 農戶企業仍在觀望
一年一度的油菜籽收購已經開始。然而安徽的油菜籽收購市場行情充滿變數,不少生產、經營主體目前均持觀望態度。
市場化“突然”,農民和油企備感壓力
“今年的市場情形對油菜種植戶不利,傳統的收購主體基本沒有開始收購。”望江縣的種糧大戶田利分析稱,原因來自多方面:一是國家可能停止收儲,僅僅依靠市場調節,風險大,企業不敢收;二是銷售價格下跌,菜籽油的價格由去年6~7元/斤跌至5元/斤以下,浸出后的餅粕由去年1.3元/斤跌至7毛錢;三是主要用作魚飼料的餅粕因易污染水體,逐漸被糠粕和小麥飼料替代;四是傳轉基因菜籽進入市場,消費者逐漸轉移用油品種;五是大量的國家儲備油流拍,流轉不出去,有的儲備油3年都流拍,只能作工業用油。
“此輪變化應該是一個價格的回歸。收購主體原來是國儲+油企兩條腿走路,現在只剩一條腿。”望江縣一家從事油料加工的企業主張浩說,近年來油企效益較差,不具備抗風險能力,突然的市場回歸給農戶和企業壓力十分巨大。目前市場菜籽價格由去年的2.5元/斤跌至1.62~1.9元/斤。
“我們也注意到了今年油菜籽市場遲遲沒有動靜。”石臺縣農技推廣中心主任李東紅說,該縣3萬畝油菜目前已全部收割完畢,但不少種植戶反映“難賣”。往年油販上門收購的熱情不復存在,今年很多種植戶還沒賣掉菜籽。
“我今年種植了200畝油菜,每畝油菜能產菜籽300斤?,F在收購價都在每斤2.5元以下,市場行情不理想,暫時沒有賣。”石臺縣美滿家庭農場主劉曼說,今年的市場收購價低于去年的收儲價,加上人工成本上漲,油菜種植的利潤越來越低。如果能夠啟動臨時收儲,后期收購價格可能會走高。
“現在種油菜都不太掙錢,以前我們都是十幾畝地連片種植,現在都是自己家吃多少種多少,種油菜的多是種糧大戶。但今年市場行情不太好,可能會影響來年的種植熱情。”石臺縣一家從事菜籽油加工的企業業主張四清表示,加工環節幾乎沒有什么利潤,少生產少虧損,所以寧愿不開工。
“我們廠暫時還沒有啟動收購,先等等看吧。”合肥市包河區大圩油菜加工廠的老板衛立民說,這些年油菜籽加工企業紛紛閉門,他們廠還在勉強維持。不過,由于本地油菜種植面積越來越小,他們都從外地收購油菜籽。雖然近年來油菜籽上市量在逐年減少,但市民用油的選擇余地很大,油菜籽市場一直不溫不火,使得新菜籽收購價難以提高。
缺乏明確市場預期,后市價格不被看好
“我們專門做過調研,收購油菜籽只要超過1.8元/斤,加工企業就會虧損。”安徽省農業發展銀行史少寧處長介紹,今年由于遲遲沒有啟動臨儲政策,現在加工企業的市場掛牌價在1.5~1.6元/斤元,農民對低于1.6元/斤的價格不愿意出售。相關部門是否啟動油菜籽臨儲政策目前暫不明朗,但農發行對市場化收購企業的信貸工作照常進行,已有5家企業貸款到位。
2015年全國夏季糧油收購工作會議上的信息顯示,本季油菜籽收購政策已初步明確,中央財政給安徽、江蘇、河南、湖北、湖南5省油菜籽收購提供補貼,具體收購價和是否收儲菜籽油,由省級政府確定。目前還是以征求意見為主,要求上述5省以省財政風險基金補貼收購資金不足部分。有關人士分析,油菜籽收購價格由各省自行確定,不再由中儲糧統一定價,預計最終收購價格將會較前兩年的2.55元/斤明顯下降。即使加上政府補貼,收購價格也很可能在2.1元/斤以下。
“近年來,國家連續實施油菜籽臨時收儲,2010年以來生產的菜籽油基本都轉為庫存,基本沒有出庫,國內罐容嚴重不足;國產油菜籽與進口油菜籽價格倒掛現象愈演愈烈,市場價格機制被扭曲。今年年初,我們也曾被國家相關方面召集參加座談會,有關專家預測今年國家可能取消油菜籽(油)臨儲收購政策。”安徽農業發展銀行副行長韓毅說,連續多年實施的油菜籽臨儲政策是否會在今年取消仍然是個問號,希望有關部門盡快明確政策,以便金融部門、農業生產主體、加工企業等多方做好應對工作。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11-06)乳業兼并重組新政為何難落地:政策向左企業向右
- (2015-03-19)2015年兩會上對中國乳業發展現狀和政策分析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