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監管

2015-05-25 10:02:52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凝心聚力   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監管
----記山西省大同市食品安全委員會、大同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本刊記者  李文兵
  2015年5月8日,山西省大同市食品安全委員會招開擴大會議,傳達貫徹省食品安全委員會201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精神。會議總結2014年食品安全工作,并安排部署了2015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李衛東會上要求市食品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領導;各縣(區)食品安全委員會主任、食安辦主任;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科室成員;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全體成員凝心聚力,全面提升食品監管能力,奮力推動該市食品監管工作再上新臺階。

  2014年,大同市食品安全委員會、大同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一手抓牢改革這個重大歷史機遇,一手抓實監管這個中心工作任務,以全力保障安全為首要任務,以加快體制改革為根本動力,以不斷強化監管為主攻方向,以大力轉變作風為重要保證,堅決守住了不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線,堅定做到了不觸及違法違紀違規的紅線,全面穩固了食品安全形勢穩中向好的局面,切實保障了全市人民群眾的飲食安全。

  提升監管能力 強調“守土有責”

  2014年,大同市政府召開常務會議,專門聽取了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情況的匯報,專題研究了全市食品安全突出問題的解決途徑和應對策略,并重新調整充實了大同市食品安全委員會領導機構和成員單位。大同市委常委、市長李俊明在會議上明確提出落實政府責任,強調“守土有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世杰每月親自帶隊深入市場檢查食品安全工作,并現場責令隨行的相關部門就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解決。

  大同市政府還大力支持市食藥監局開展監管能力建設。目前,中央財政投資1441萬已到賬,地方配套資金792萬已列入2015年市財政預算。在市政府的大力推動和有力幫助下,該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的五個實驗室和十個儀器室已完成改造,安裝儀器131臺,檢定81種設備。

  食品安全委員會也不斷完善食品安全綜合協調機制,制定了食品安全聯絡員制度、聯席會議制度、信息發布制度、工作考核制度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風險因素報告制度等,加強了成員單位間的信息溝通,完善了安全責任體系,強化了風險因素調查處理,實現了統籌研究、協調、解決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和食品產業發展中的重要問題。

  開展專項檢查,整治突出問題

  開展食品安全源頭整治。相繼開展了農資打假、市場監管、禁限用高毒農藥、瘦肉精、生鮮乳、飼料等多個專項整治,有力強化了生產源頭監管,有效規范了農產品生產的每個環節,全市沒有“瘦肉精”及其它重大動物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開展乳制品專項整治。堅持屬地監管,明確監管責任,落實網格化監管,對發現的問題嚴格按照法律規定予以處理。嚴把嬰幼兒配方乳粉經營者市場準入關,對難以保證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的食品經營者不予核準經營嬰幼兒配方乳粉;探索實施經營者首付責任制試點工作,嚴格督查經營者按照“誰銷售誰負責”的原則先行賠償的落實情況;實行責任約談,深化經營者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法定義務;加大抽檢力度,凡是發現人為添加“三聚氰胺”乳制品的,堅決及時移交公安機關立案查處。全市共許可乳制品經營單位3244戶,其中含嬰幼兒配方乳粉912戶,僅限嬰幼兒配方乳粉79戶。通過專項檢查和日常巡查,未發現嬰幼兒配方乳粉經營戶有違法經營行為。

  開展畜禽屠宰和肉制品專項整治。畜禽屠宰監管職責正式劃歸農業部門以來,加強了屠宰執法檢查,對全市處于生產狀態的20余家畜禽定點屠宰企業累計進行了47個次檢查,對其中2家問題較為嚴重的企業進行了整改工作約談,取締路邊違規宰羊行為7起,對一家違規屠宰企業罰款17241元。針對集貿市場等重點領域和銷售私宰肉、注水及注入其他物質肉等違法行為,組織開展了肉制品專項整治。開展“地毯式”檢查排查,加大案件查辦,嚴肅責任追究,對不履行落實法定義務的,依法進行查處;對不履行職責的市場開辦者,依法進行處理。加強流通環節肉及肉制品抽樣檢驗,對銷售量大、投訴多、出現問題多的肉及肉制品經營者加強抽樣檢驗,對檢驗不合格的肉及肉制品,依法收繳并對經營者進行查處。全市共出動執法車輛203臺次,執法人員645人次, 檢查肉及肉制品經營戶1163戶次,責令改正肉及肉制品經營戶2戶次,抽檢了市區范圍內20批次豬肉,沒有發現問題豬肉制品。

  開展食用油專項治理。以超市、農貿市場、食雜店、城鄉結合部、農貿市場、糧油店等為檢查重點,大力開展食用油專項整治。查驗食用油經營戶的證照及食用油檢驗報告,嚴把市場準入關,明確主體資格;嚴格監督食用油經營者履行進貨查驗和記錄制度,確保食用油來源合法;嚴格檢查食用油特別是散裝食用油的進貨來源,對無標簽標識、來源不明、進貨價格偏低和無合法證照及檢驗合格證明的食用油進行重點調查,對違法經營者堅決依法查處。此次整治行動共出動執法人員836人次,檢查食用油經營戶356戶,執法車輛307臺次。未發現不合格食用油及地溝油銷售。

  開展農村食品市場“四打擊四規范”專項整治。根據大同市食安委印發的實施方案,全市明確了整治目標和整治內容,按階段任務進行了工作安排,成立了領導小組及六個工作組。通過整治行動,農村食品市場的生產、經營次序得到較大改觀,生產經營戶的一些違法違規行為得到進一步遏制。截止目前,全市食藥監系統共出動6013人次,車輛1503臺次,共檢查了食品生產單位2795戶次,檢查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等各類市場78個次,查處食品違法案件54件,受理和處理消費者投訴和舉報147件,罰沒款金額51.6萬元。

  開展兒童食品、學校及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按照大同市統一部署、同步行動的工作原則,積極開展了兒童食品、學校及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重點針對校園及其周邊200米范圍內的食品(雜)店、餐飲服務單位,加大監督檢查和執法力度,特別對兒童食品經營主體資格進行大檢查,堅決取締無證經營行為。抓住秋季開學關鍵時期,在學校自查的基礎上,以中小學食堂、幼兒園食堂為重點,全面監督檢查,及時督促整改,嚴防學校食堂食物中毒。專項行動共出動執法人員16748人次,檢查校園及其周邊食品經營戶5249戶次,檢查校園及其周邊餐飲單位3763戶次。


  堅持服務導向 打造示范典型

  從2014年4月10日開始,大同市食藥局采取領導帶隊、分片包干、服務先行、規范跟進、綜合治理、逐步推開的工作方式,堅持送服務、促規范、幫整改、抓安全的工作導向,組織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南關街道食品藥品規范化建設集中整治行動。統一印制并免費發放了食品藥品規范化管理標準手冊286本,各類食品藥品臺賬、制度286套,網格化監管責任牌128塊,食品安全等級公示牌128塊,便民服務卡、從業人員體檢聯系卡及辦證咨詢卡1100張。

  在做好監管工作的同時,大同市食藥局提出了行政監管要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的理念,通過認真調研、深入思考,積極為壯大食品藥品產業想辦法、謀出路。向大同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大同白酒產業、乳品產業發展建議。召開了全市酒類生產企業座談會,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依據。舉辦了“大同名優特產展示”活動,組織本地特色食品企業參加了由市長親自帶隊在北京舉行的2014年中國大同消費旅游年啟動儀式,在全市餐飲行業和大中型商場及超市內設立了“大同滋味”專柜,與市文廣新局、市旅游局聯合舉辦了“中國古都•天下大同——雪花啤酒節”,產生了產生很好效果。通過研究幫扶措施、搭穩服務平臺,把食品產業發展并入轉型發展戰略中、納入綠色崛起目標中、融入經濟發展規劃中。

  2015年,是健全食品安全工作體系,推進食品綜合治理的關鍵一年,是確保食品安全“十二五”規劃圓滿收官的關鍵一年。大同市食品安全委員會、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全面貫徹山西省食品安全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大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加快基層改革,完善制度建設,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監管措施,加強基礎建設,創新監管模式、狠抓專項整治,防控風險隱面患,不斷提升食品安全綜合治理能力。

  構建監管體系 推進監管改革

  2015年要推進食品安全工作重心下移,力量配置下移,強化基層食品安全管理責任。加快健全鄉鎮(街辦)食品監督管理站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確保機構、人員、裝備到位,形成監管能力,防止造成工作空檔。加快設立縣級食品安全犯罪偵查機構,強化公安機關專業打擊力量。加強村級協管員隊伍建設,保障工作經費,延伸監管觸角,形成體系完備的基層監督網絡。

  加強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能力建設。按照堅持分行業推進的原則,分別進行縣級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整合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資源整合;加快推進市、縣兩級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建設,探索有條件的縣(區)建立區域性縣級食品安全檢測中心;鼓勵有條件的鄉鎮食品監督管理站建立快檢室,建立協調統一、布局合理、適應需求、運轉高效的檢驗檢測體系;要構建企業自檢體系,規模以上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要配備檢驗設備和檢驗人員,提高自檢能力。

  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經費保障增長機制,將食品安全監管人員及行政管理、綜合協調、抽檢監測、標準制定、風險交流、應急管理、科普宣傳等各項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加強對執法裝備和辦公場所基礎條件的保障,強化對經費的統籌分配和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加強食品產業轉型升級標準化建設。大力扶持農業規?;?、標準化生產,推進園藝作物標準園、畜禽規模養殖、水產健康養殖等創建活動。推動肉、菜、蛋、奶、糧、水產品等大宗食品生產基地建設,引導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等生產經營活動向食品加工產業園區集聚。加強食品品牌建設,保護和傳承地方食品行業老字號,發揮其質量管理示范帶動作用。

  創新監管模式,落實主體責任

  以案件查處為突破口,形成打擊違法犯罪高壓態勢。全面實施責任網格化、檢查格式化、管理痕跡化、監管信息化的 “四化”監管模式,將違法添加、制假售假作為打擊重點,嚴懲重處。健全現場檢查、問題核查、飛行檢查、隨機抽查、明察暗訪等立體檢查方式,主動排查問題隱患。加強與公安機關在案件查辦、信息通報、技術支持、法律保障等方面的配合,形成打擊食品違法犯罪的合力。

  堅持把企業管理信息化作為基礎,落實企業追溯體系建設的主體責任;堅持政府主導,實現部門監管過程和企業生產經營過程都可以追溯;堅持統籌謀劃、急用先建、試點先行,實現肉制品、乳制品、白酒、醋等重點品種和關鍵環節可追溯。探索建立企業首負責任制和懲罰性賠償機制。在肉制品、白酒、醋等三類生產企業試點開展“食品質量安全授權人”制度,通過企業授權質量安全負責人,對原料入廠把關、生產過程控制和出廠產品檢驗質量安全負責;監督企業建立和落實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員工健康管理、培訓教育管理、食品生產經營操作規范等制度;探索建立“誰生產誰負責、誰銷售誰負責”的企業責任首負制和食品質量安全懲罰性賠償機制。

  繼續在高風險品種、重點單位推行食品安全責任強制保險制度,充分發揮保險的風險控制和社會管理功能,建立政府、保險機構、企業和消費者多方共贏互動的積極約束機制。建立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檔案,完善信用評價機制和失信懲戒機制,實施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黑名單”制度,促進企業誠信自律經營。

  以問題為導向 全力推進食品安全

  大力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嚴格農業投入品管理,嚴格執行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和實名購買制度,規范獸用抗菌藥、飼料添加劑的生產經營和使用,促進農藥、化肥科學減量使用。嚴厲打擊使用禁用農獸藥、非法添加瘦肉精、孔雀石綠等違禁物質的違法違規行為。加強產地污染防控和污染區修復,凈化農產品產地環境,加強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嚴把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關口。

  強化病死畜禽專項整治。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切實規范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肉制品等違法違規行為。強化對生豬屠宰定點企業及牛羊屠宰的規范管理。嚴禁毛皮動物胴體及其他未經檢驗檢疫動物肉品流入市場。加大對活禽交易市場監督檢查力度,督促活禽經營者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對病死禽進行無害化處理。

  組織開展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專項整治。嚴密排查小作坊, 疏堵結合,集中整治。健全完善小作坊準入管理制度,對生產加工傳統食品、加工條件與品種規模相適應、信譽良好的小作坊,依法核發小作坊許可證,堅決取締不符合生產加工條件或非法生產加工的“黑工廠”、“黑作坊”和“黑窩點”。嚴格生產企業許可條件,提升硬件水平和自檢能力,健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范,嚴格發證檢驗,不符合條件的一律不得許可。加大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檢頻次,排查風險隱患,發現問題及時召回,嚴厲懲處。

  組織開展集貿市場、批發市場專項整治。以集貿市場、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小食品批發市場、食品綜合市場為重點,健全市場開辦者和食品經營戶主體資格,明確監管責任和主體責任。健全完善進貨查驗、查驗登記、食品召回、過期食品處理等食品經營管理制度。加強對市場內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資源的監督管理和技術指導,把好入場關口。研究制定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管理與市場準入管理銜接制度。嚴厲查處經營來源不明、假冒偽劣、粗制濫造的食品或篡改生產日期等突出問題。

  組織開展開展學校及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嚴格規范學校周邊食品經營許可準入管理,督促落實進貨查驗、索證索票制度。嚴厲查處校園周邊“辣條”等低價劣質食品,探索建設校園周邊“放心零食”小賣店。嚴格學校食堂許可管理,加強對人員衛生、原材料、加工流程的監督檢查,嚴防發生群體食物中毒事故。

  組織開展酒類專項整治。全面整治無證生產酒類產品和非法制售假冒偽劣酒類產品的“黑窩點”“黑作坊”。以城區、礦區、南郊區為重點,加大對酒類經營企業的資格和商品購銷合法性的執法檢查,大力實施酒類溯源制度,嚴厲打擊銷售假冒偽劣酒的違法犯罪行為,著力建立酒類流通管理機制,確保專項整治有序進行,收到實效。

  組織開展不合格食品銷毀與處置專項整治。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建立健全臨近保質期食品管理制度,專人負責嚴格落實不合格食品自查清理、退市、處理登記制度,規范對不合格食品的處置,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要求,監督食品生產經營者對不合格食品進行無害化處理或銷毀,嚴防回流市場或餐桌。嚴厲打擊更改生產日期、保質期或改換包裝等方式銷售不合格食品的行為。

  加強農村食品市場專項整治。加大對農村地區、城鄉結合部、城中村、小作坊聚集村等重點區域食品安全整治力度。重點治理小賣部、小超市、流動攤販、批發市場銷售假冒偽劣、“三無”和過期變質食品行為。加強對農村紅白喜事集體用餐服務單位人員健康、場地環境、清洗消毒的管理。

  組織開展“兩超一非”問題專項整治。嚴厲打擊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和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開展粉條等淀粉制品生產加工集中整治,嚴厲查處非法添加明礬或含鋁食品添加劑的違法行為,涉嫌使用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加工銷售食品的,一律移送公安機關。繼續加大保健食品打擊非法生產、非法經營、非法添加和非法宣傳專項整治力度,鞏固整治成果,嚴防問題反彈。

  組織開展區域特色食品專項整治。各縣(區)要根據本地區傳統產業特點,以生產加工本地特色食品、傳統食品為主要品種,以生產加工聚集區、專業村、問題多發區為重點區域,摸清底數,排查隱患,集中整治非法添加、制假售假、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等突出問題。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食品安全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