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運銷毀過萬噸!進口食品問題多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進口食品的需求逐年增加。據質檢總局統計,2014年,我國從192個國家或地區進口的食品104.2萬批、3514.1萬噸,金額共計482.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7.9%、7.3%和3.3%。10年來,進口食品貿易額增長4.3倍,年均增長率達17.6%。白皮書顯示,乳制品、油脂及油料、水產及制品、肉類、糧谷制品、酒類、糖類、飲料等為主要進口食品種類。2014年,進口食品貿易額列前10位的分別為:歐盟、東盟、新西蘭、美國、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俄羅斯、阿根廷和韓國,進口食品金額占我國進口食品貿易總額的八成多。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從79個國家或地區的進口食品中共退運或銷毀3503批不合格進口食品,共計2.4萬噸,涉及金額3268萬美元。問題食品批次列前10位的來源地分別為:歐盟、中國臺灣、東盟、美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中國香港和土耳其,占檢出不合格進口食品總批次的90.4%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進口食品需求逐年增加。據國家質檢總局統計,2014年,我國進口食品[食品包括:肉類及制品(含臟器)、水生動植物產品、乳及乳制品、蛋類及產品、蜂產品、腸衣、食用油、大米、花生、蔬菜及產品、中藥材、罐頭、食用蛋白及制品、面粉及糧食制品、雜糧、油籽油料類、干堅果、籽仁類、茶葉、咖啡可可原料、飲料、酒類、糖類、蜜餞類、調味品、糕點、特殊膳食用食品、保健食品、轉基因食品等,但不包括作為食品原料的大豆、小麥等和作為飼料原料的玉米等農產品。已達482.4億美元,10年間增長了4.2倍,年均增長率達17.6%。其中,食用植物油、乳粉、肉類、水產品等大宗產品進口量分別達854.1萬噸、149.9萬噸、279.2萬噸、334.8萬噸,進口食品安全已經成為保障我國消費者安全的大事。而今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正是“食品安全”,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每年有數百萬人因食用不安全食品而患病,還有約200萬人死亡,希望通過今年的世界衛生日,提醒人們關注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白皮書分析稱,不同種類進口食品的不合格原因有所不同。乳制品、水產品、蜂產品、干堅果和糕點餅干等進口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單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等有害微生物污染;飲料、糧谷制品和蜜餞等進口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苯甲酸、檸檬黃、山梨酸鉀、二氧化硫等食品添加劑超標或超范圍使用。
另外,酒類和糧谷制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銅、鐵、鉛、鋁等重金屬超標。進口食用油脂及油料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黃曲霉毒素超標。進口肉類產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萊克多巴胺等獸藥殘留超標。
2014年,質檢總局進一步完善進口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進一步嚴格進口食品檢驗檢疫監管,大力落實進口食品生產經營者責任,積極推進食品安全國際共治,有效地保障了進口食品安全,全年沒有發生重大進口食品問題。質檢總局按照國際通行做法,在進口前嚴格準入。2014年,對64個國家36種食品開展檢驗檢疫準入評估,累計對14465家境外食品企業進行注冊,對76782家境外出口商和19108家境內進口商實施備案。在進口時嚴格檢驗檢疫,2014年,從79個國家或地區的進口食品中共退運或銷毀不合格進口食品3503批、2.4萬噸、3268萬美元;對44種高風險食品進行風險監控;及時發布81個風險預警。在進口后嚴格后續監管,敦促企業建立進口食品追溯體系,公布了31家有不良記錄的進口食品企業名單,加大對違規企業處罰力度。有力地保障了進口食品安全。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6)修武縣食藥監局啟動夏季餐飲食品安全專項整治
- (2014-06-16)果殼網CEO嵇曉華:“不信任”仍是當前食品安全問題的主題
- (2014-06-16)李海市:成立專業組織,引導食品知識科普工作
- (2014-06-16)南周記者蔣昕捷:理性的食品安全輿論監督需逐步實現
- (2014-06-16)劉沛:投訴舉報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渠道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