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5世界衛生日,不安全食品每年導致約200萬人死亡
世界衛生組織的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獲得盡可能高水平的健康。該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身體、精神及社會生活中的完美狀態”。世界衛生組織的主要職能包括:促進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進公共衛生、疾病醫療和有關事項的教學與訓練;推動確定生物制品的國際標準。截至2005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共有193個成員國。
世衛組織3月31日發表媒體通報稱,由于城市化和消費者習慣的改變,更多的人傾向于購買和食用在公共場所制備的食品。全球化促使消費者日益要求獲得更多樣的食品,致使全球食品鏈日益復雜和漫長。因此,在一個源頭出現的食品污染很可能出現大面積的散播,并由此導致巨大的衛生和經濟后果。例如2008年嬰兒配方奶粉中的三聚氰胺污染單在中國便影響到30萬嬰幼兒;2011年在德國和法國暴發的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波及歐洲和北美16個國家,導致55例死亡,并給農民和工業造成13億美元巨額損失。
世衛組織指出,不安全食品每年導致約200萬人死亡,其中多數是兒童。含有有害細菌、病毒、寄生蟲或化學物質的食品可導致從腹瀉到癌癥等200多種疾病。同時,食品安全的新威脅不斷涌現。食品生產、銷售和消費方面的變化、環境變化、新出現的病原體以及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等問題都給國家食品安全系統帶來挑戰,而且旅行和貿易的增加也提高了污染食品國際傳播的可能性。
為此,世衛組織表示,要在今年“世界衛生日”期間大力開展宣傳行動,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從農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強調每個人都能夠為保證食品安全作貢獻,并進一步推廣使用世衛組織的《食品安全五大要點》,為銷售商和消費者提供處理和制備食品的實用指導。這五大要點分別是:保持清潔、生熟分開、安全煮熟、在安全的溫度下保存食物,以及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同時,世衛組織強調,食品可能在生產和銷售的任何環節遭受污染,主要責任在于食品生產商,但一大部分食源性疾病事件的發生是因為在家中、食品服務機構或市場中不正確制備或不當處理食品而導致的;因此,所有食品處理者和消費者都應了解自己必須發揮的作用,在購買、銷售和制備食品時采取基本的個人衛生措施以保護自身健康以及更廣泛的社區健康。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6)修武縣食藥監局啟動夏季餐飲食品安全專項整治
- (2014-06-16)果殼網CEO嵇曉華:“不信任”仍是當前食品安全問題的主題
- (2014-06-16)李海市:成立專業組織,引導食品知識科普工作
- (2014-06-16)南周記者蔣昕捷:理性的食品安全輿論監督需逐步實現
- (2014-06-16)劉沛:投訴舉報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渠道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