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合作 創新發展——第八屆中國蘑菇節綜述
深化合作 創新發展
——第八屆中國蘑菇節綜述
——第八屆中國蘑菇節綜述

蘑菇節開幕式主席臺
作為第六屆海峽兩岸現代農業博覽會、第十六屆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第八屆中國蘑菇節于2014年11月15~17日在福建省漳州市隆重舉行,取得圓滿成功。與往屆相比,第八屆中國蘑菇節深化合作,創新發展,更加突出科技創新、生產轉型、綠色養生、持續發展等特點,彰顯新常態、新理念、新亮點、新成效。
發揮品牌效應 業界客商云集
中國蘑菇節立足于地方產業優勢,對接業界先進理念,為國內外食用菌產業搭建了一個行業信息和商貿交流的資源平臺和發展機會。中國蘑菇節品牌效應不斷擴大,不僅成為我國食用菌產業信息交流、溝通和學習的平臺,以及海峽兩岸食用菌產業交流和互動平臺,而且也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食用菌行業盛會,同時也為漳州贏得“中國菇都”、“中國罐頭之都”、“世界食用菌罐頭之都”等贊譽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對此稱贊道:“中國蘑菇節作為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的航標燈和風向標,已經逐漸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盛會。中國蘑菇節作為一個品牌,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同行;作為一個窗口,展示現今我們食用菌栽培的先進技術水平;作為一個平臺,讓國內外的專家學者、企業賢達等通過交流座談共謀發展;作為一個學校,成為有關菌類研究、生產領域的新生代更好學習、成長、進步的橋梁。”第八屆中國蘑菇節充分發揮品牌效應,以“如何種好菇、賣好菇、求生存、謀發展”為主題,以推動技術研發、生物制藥、信息交流、資本運作、品牌合作、商業貿易、網絡電商、持續發展為目的,由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漳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食用菌學會、福建省食用菌行業協會等單位主辦,由漳州市人民政府農村工作辦公室、漳州市農業局、龍文區人民政府、漳州市食用菌產業協會、漳州市罐頭食品商會等單位承辦,由漳州市科技局、漳州市科學技術協會、臺灣智詮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青風制冷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等單位協辦。開幕式由漳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黃浦江主持,漳州市委副書記陳漢夫、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楊勝軍、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教授、國際蘑菇學會秘書長克里斯汀﹒史密斯博士分別致辭,漳州市委副書記陳漢夫宣布第八屆中國蘑菇節開幕。來自于全國30個?。ㄊ?、自治區、特別行政區)和20幾個國家食用菌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和全國各主產區主管領導,以及漳州市直部門、龍文區領導,漳州市食用菌產業協會、漳州市罐頭食品商會代表等1200多人,其中臺港澳嘉賓、企業代表60多人,國外嘉賓、企業代表120多人參加了蘑菇節。

市委副書記陳漢夫、副市長黃浦江參觀綠寶集團展館
關注行業熱點 突出科技創新
第八屆中國蘑菇節更加注重專業會議科技創新的前瞻性和實效性,更注重對新品種、新技術、新機械、新信息的引進與交流。蘑菇節安排的“菌渣循環綜合利用圓桌會議”、“國際雙孢蘑菇工廠化論壇”、“香菇工廠化圓桌會議”、“食用菌袋栽自動化裝備圓桌會議”等,皆體現了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內在要求。
針對目前食用菌工廠化產業同質化競爭嚴重的問題,如何利用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產生的培養基廢料(菌渣),是眾多食用菌企業共同關心的問題。本屆蘑菇節特別舉辦了“菌渣循環綜合利用圓桌會議”,共同探討菌渣循環綜合利用。雙孢蘑菇工廠化栽培是目前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熱點和投資重點之一,“國際雙孢蘑菇工廠化論壇”重點討論如何發展適合中國國情的雙孢蘑菇產業。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專家黃建春,以及國外專家瓊斯·布什、艾力克·波爾曼、克里斯汀·史密斯、波博·豪爾特爾曼斯等嘉賓在論壇上結合自己的科研實踐,分別闡述了“荷蘭先進雙孢蘑菇培養料堆制發酵技術”、“預濕是雙孢蘑菇栽培種一個重要的關鍵點”、“現代雙孢蘑菇菌種生產技術”、“中國可以從前人那里學到什么:機遇和障礙”等先進經驗。如何在中國發展香菇工廠化產業,也是業界關注焦點,我國著名食用菌專家黃毅教授在“香菇工廠化圓桌會議”上分析了我國與日本、韓國和臺灣香菇工廠化栽培模式優缺點,探討適合我國國情發展的香菇工廠化栽培模式。本屆蘑菇節注重科技創新,正如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楊勝軍所說:“這個平臺關注行業熱點,突出科技創新,聚集了國外的最新信息、市場情況、科研成果,不管是種蘑菇的、或是賣機械的,凡是食用菌行業各個環節,都能從中攝取充分營養。”而對于首次參會的國際蘑菇學會秘書長克里斯汀·史密斯博士來說,世界蘑菇人云集的盛會令她大開眼界,她表示這次不虛此行,跟其他各個國家和漳州的菇農學到了很多東西。她說;“這樣的蘑菇節對各國的科學家和蘑菇的種植者是一個良好的銜接,整個會議安排得非常全面,非常好??萍紕撔潞鹆扛?,能促進這個行業的增長,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夠更廣泛、更多地舉辦。”

領導和來賓參觀蘑菇節展覽
突破傳統工藝 實現轉型升級
我國是世界上食用菌生產、消費和出口第一大國。2013年,中國食用菌年產量逾1200萬噸,產值近千億元人民幣,實現出口創匯26.9億美元。近年來,隨著食用菌工廠化栽培技術的引進和消化,中國食用菌整體生產能力和加工技術水平得到不斷提升。中國食用菌產業正在努力實現轉型升級,從傳統農業種植向現代工廠化生產方式轉變,從規模生產向加工增值轉變,從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
漳州是我國食用菌生產的重要基地,近年來漳州食用菌工廠化栽培生產蓬勃發展,杏鮑菇鮮品年總產量14.7萬噸,占全國20%。金針菇工廠化生產異軍突起,日產金針菇100噸。雙孢蘑菇工廠化生產今年以來也取得重大突破,南靖、華安、漳州臺商投資區已建成8家雙孢蘑菇工廠化生產企業。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社會對食品安全的愈加重視,該行業機械設備自動化程度不高,已嚴重制約食用菌工廠化栽培的發展。本屆蘑菇節為此舉辦了“《食用菌工廠化栽培實踐》新書發布暨青風節能技術應用交流會議”、“食用菌袋栽自動化裝備會議”等活動,特邀國內外專家、學者及與食用菌工廠化栽培相關裝備生產廠家和供應商介紹新經驗、新設備和新產品。針對雙孢蘑菇生產從傳統生產方式向現代生產方式轉變的需要,蘑菇節強化雙孢蘑菇工廠化栽培生產方式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引導,專門設置了“第二期現代雙孢蘑菇栽培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培訓班”、“國際雙孢蘑菇工廠化論壇”等專題活動。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食用菌行業門戶網站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已初步形成格局。蘑菇節有針對性地舉辦了“第四屆易菇網聯誼會——食用菌信息化與電子商務論壇暨電商企業家聯誼會”,并在多種專題會議中穿插設置諸如“菇來菇往——電子商務與食用菌供銷流通”、“傳統線下企業如何利用線上線下數據分析進行有效營銷”、“如何用互聯網技術讓食用菌企業增產保質暢銷”等講座,重點討論如何在電商時代實現轉型升級,實現網絡營銷的快速發展。
蘑菇節突出綠色養生理念,舉辦了“珍稀食用菌品種工廠化栽培及其休閑養生產品開發論壇”,國內外業界知名專家學者分別從各自研究的領域重點闡述珍稀食用菌作為保健食品的基本知識、科學研究、產品開發、工藝流程、休閑養生、經營策略、產業發展等前沿資訊。臺灣亞洲大學健康學院院長林俊義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臺灣,食用菌不僅因其食用價值高而深受民眾的歡迎,從蘑菇等品種研發出來的菇類保健產品更是得到不少人的關注,近年來成為臺灣市民最受歡迎的健康食品之一。”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漳州食用菌經過多年發展,已建成全國知名的雙孢蘑菇、杏鮑菇、白背木耳等生產、加工和出口基地。加上漳州青山綠水空氣清新的自然生態環境,為漳州進一步提升“中國食品名城”的影響力,打造“生態之城,田園都市”、“素食天堂,養生之都”奠定扎實的產業基礎。世界食用菌生物學與產品學會主席譚琦說:“漳州是我國重要的食用菌產業集群基地之一,擁有一大批先進的食用菌加工出口企業和創新型實用人才,是我國杏鮑菇、雙孢蘑菇和白背木耳,以及各種優質珍稀食用菌種植的排頭兵和領頭羊。”
推動產業升級 突出持續發展
隨著食用菌工廠化產業在各地蓬勃發展,食用菌工廠化企業所面臨的問題已從“如何種好菇”轉變為“如何賣好菇”、“以效益求生存”。蘑菇節舉辦了“食用菌企業如何突破成長瓶頸,提升核心競爭力——營銷、管理與資本運作會議”等專業會議,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分別以“績效改進推進食用菌產業戰略落地”、“食用菌企業如何做好品牌傳播”、“銜枚疾進,緊抓中國經濟新一輪繁榮的開篇”、“重新想象——品牌農業的快速營銷路徑”等為題發表主旨演講,為食用菌產業與資本、信息、品種、市場等資源搭建溝通、交流和互動平臺。
陳漢夫副書記在致辭中強調:“食用菌產業是漳州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特別是得益于歷屆中國蘑菇節的舉辦,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不斷向我市匯聚,我市食用菌產業已從傳統的簡易生產方式進入規?;?、集約化、工廠化生產階段。從早期單純追求產量轉變到更加重視質量、安全、效益和品牌建設;從單純的食用菌生產拓展到包括原輔材料、機械、制罐、貼標、包裝等一系列產業配套,涌現了一大批生產能力強、技術水平高、品牌影響大的食用菌企業,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食用菌產業體系。”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張金霞也深有感慨地說:“中國蘑菇節越來越像節日一樣,齊聚八方賓朋,帶來新的視角、新的發現和新的收獲,引領著全國甚至全球菌類專業性的步伐。”
如今在漳州,以雙孢蘑菇為主體的食用菌種植業和以雙孢蘑菇罐頭為主體的罐頭食品業形成完備的產業體系和區位優勢,原輔材料生產、食品加工機械制造、制罐和貼標等相關配套產業也相當發達,從而形成一個上下游關系企業齊全,兩岸乃至全國和國際合作勢頭良好,實現規?;?、工廠化、產業化、園區化可持續生產經營的產業集群。據統計,2013年全市食用菌產業總產值達到82.6億元,其中食用菌鮮品品種20多個,總產量53.95萬噸,總產值42.2億元。食用菌罐頭總產量19.85萬噸,出口量占全國80%,出口貨值3.3億美元。食用菌機械、包裝、菌種、原輔材料、生物制藥、菇類食品等總產值20.2億元。2014年,全市食用菌產業總產值預計可達到百億元大關?,F在,漳州從事食用菌行業的人員達到20多萬人,漳州菇農走向全國從事技術指導或興辦工廠的人數也達到3000多人。食用菌工廠化栽培及其加工業成為漳州菇農發家致富。
服務菇農企業 彰顯新的成效
中國蘑菇節作為海峽兩岸現代農業博覽會、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的重要活動內容,一年一屆,自2007年創辦至今,深受業內人士好評。第八屆中國蘑菇節秉承主承辦方一貫辦會宗旨,堅持市場運作,創新發展,密切關注行業發展的難點、熱點和焦點問題。在對外宣傳上,組委會以“天下美蕈出漳州,中國菇都歡迎您”為口號,充分利用國內外各種有關的專業活動,以及互聯網、電子郵件群發系統、手機短信群發系統、微信公眾賬號等現代傳媒載體發布舉辦第八屆中國蘑菇節的消息。
漳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黃浦江在題為《深化合作,創新發展》會刊刊首語中指出:“第八屆中國蘑菇節更加注重‘深化合作,創新發展’行業內在要求,主題鮮明,特色顯著,內容豐富”,并代表組委會“真誠歡迎國內外食用菌業界朋友蒞臨盛會,以菇為媒,以蕈為題,齊聚中國菇都,共謀創新發展。”為進一步體現當地黨委、政府對食用菌產業發展的重視與支持,根據歷屆中國蘑菇節實行市場運作的特點,以及本地菇農和企業的需求,漳州發揮主場優勢,追加惠農辦會經費,主要用于針對漳州菇農的技術培訓、理論學習。漳州菇農可以憑本人身份證和協會會員證免費參加第八屆中國蘑菇節各種專題培訓會議,享受在家門口辦會的主場待遇。漳州市農辦主任郭福泉在開幕前舉辦的漳州市食用菌產業協會2014年會上,做了專題動員部署:“中國蘑菇節既是國際行業盛會,更是漳州食用菌產業界向國內外展示形象和風采的隆重節日。我們一定要有主人翁的責任意識和良好的精神狀態,主動作為,主動參與,當好東道主,辦好蘑菇節,為促進辦好中國蘑菇節和漳州食用菌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的貢獻!”中國綠寶集團副總裁陳偉也贊道:“這次辦在家門口的蘑菇會,給了我們企業展示形象的機會,給了我們各種先進技術和前沿信息,給了我們帶來與國內外接軌的契機。”
據統計,本地業界企業技術員和菇農全程參與本屆中國蘑菇節各種論壇、圓桌會議等活動的人數達200多人,領取會議資料300多套。與往屆相比,第八屆中國蘑菇節打破了四項歷史記錄:第一次在截止日期前半個月售完全部展位;第一次在所有環節上皆有企業贊助冠名;第一次在會前幾天將主會場萬達嘉華酒店及其周邊四家條件比較好的酒店房間全部售出;第一次除大陸以外的報名參會參展嘉賓、代表(國外及臺港澳地區)達到180人以上。蘑菇節期間,漳州企業(菇農)與客商以及客商之間自行簽訂食用菌及其加工制品、機械、原輔材料購銷協議合計達23億元人民幣,有效推進了食用菌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羅炳騰 本刊記者 余宗寶 洪小榮 )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6)重慶名特優商品北京推展周落幕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