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導刊》刊號:CN11-5478/R 國際:ISSN1674-0270

登陸 | 注冊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從臺灣食品安全事件中看到了消費者的力量

2014-12-08 13:53:56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
  接連出現的食品安全事件使頂新集團在臺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不僅消費者主動表示不再購買,臺北市、臺中市等官方也紛紛跟進,通令下轄公立機關、學校單位等全面拒用頂新產品。同時,頂新集團也遭受著政府、銀行各個方面的壓力,大有“不死不休”的架勢。近日,臺灣島內銀行配合臺“財政部”要求,抽頂新集團銀根,使其資金承受重大壓力,頂新集團甚至要通過處置與食品不相關的地產來緩解資金壓力,同時,臺灣消基會針對頂新等提出團體訴訟,替消費者爭取財產損害補償和精神慰撫金。
  在黑心油事件后,臺灣消基會率先呼吁消費者抵制頂新集團所有產品及服務,給業者最嚴厲的警告。隨后,臺灣地區多次爆發罕見的集體抵制頂新集團相關產品的行動。在食品安全上,無論是大陸還是臺灣,許多食品廠商似乎都有一種思維定式,即一旦出現食安問題,可以通過召回產品,認錯受罰來過關。但其間企業仍可正常經營,涉事產品之外的產品照常銷售。但在此次事件中,食品安全違法不再是低成本行為,頂新集團遭遇“滅頂之災”。

  然而大陸消費者在食品安全事件面前對涉事企業的“寬容度”卻較高。以福喜事件為例,涉事快餐品牌在事件爆發期間,也有不少人光顧。大陸消費者對“國貨”的信心不足,在其可選擇范圍內依舊會選擇“相對安全”的大型外企,因此難以有如此強烈的集體抵制。但大陸消費者可以從臺灣頂新集團的“滅頂之災”中學到,消費者是有力量的。

  食品企業的違法成本一方面是出于違法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消費者應自覺用買或者不買給企業造成壓力,幫助企業生產安全健康的產品,用消費引導市場和企業發展。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臺灣 食品安全 消費者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中國 Copyright ? www.mytravellingguide.com 2012-2015 版權所有 海淀分局網絡備案編號:1101085079,1101055372京ICP備09075303號-1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四環中路39號萬地名苑2號樓504室(郵編100039) 聯系電話: 010-88825653 業務咨詢:010-88825689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