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的罌粟殼從何而來?

2014-10-31 09:35:38 來源: 新華網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多地將

  罌粟殼含有嗎啡、可待因等30多種生物堿,長期食用會慢性中毒,最終上癮(資料圖片)

  記者近期在陜西省等多地了解到,一些火鍋店、小吃店為了吸引顧客,竟然大肆在食品中添加罌粟殼。同時,在調料市場和網絡上,有些人公開售賣罌粟殼。(10月31日《現代金報》)

  罌粟大家并不陌生,乃制作鴉片的原料。罌粟殼則是成熟的罌粟果去掉籽后的部分。罌粟殼中含有嗎啡、可待因等30多種生物堿,長期食用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造成上癮甚至中毒。也因為此,我國相關法律規定早就明確了:“罌粟殼為非食用物質,禁止在食品中添加”。

  然而遺憾的是,我們卻在全國多地一些餐館中,發現了往食品中添加罌粟殼的情況。不得不說,一些經營者利欲熏心,已經走到了違法犯罪的邊緣。但除了譴責甚至依法懲處一些小餐館之外,對食品中出現罌粟殼,我們顯然還需要追問一句:這些200元一斤的罌粟殼從何而來?

  當然,從表面上看,一些餐館經營者所使用的罌粟殼,是從調料市場或者是網上購買的。但需要知道的是,在我國,非法的罌粟種植同樣也是被法律明令禁止的,我國刑法第三百五十一條甚至明確規定了“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的相關刑罰,即“非法種植罌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一律強制鏟除”,構成犯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等。那么一些調料市場和網店銷售的罌粟殼又是從何而來?而且大家也知道,罌粟殼只是罌粟被割取漿汁、除去種子及枝梗后的剩余物。那么大量罌粟殼的出現,是否意味著,背后有更多的毒品原料即罌粟漿汁?

  既然在國內,非法的罌粟種植被禁止。那么被大量公開銷售的罌粟殼,其來源就無非有三個:一是來自境外,二是來自國內合法種植的相關單位和基地;三是依然有人在非法種植而沒有被發現。針對這三種情況,我們顯然都有同樣的一個大疑問:監管都到哪里去了?如果是境外的罌粟殼,其何以能夠輕松流入?如果是合法種植的,又豈能落到非法交易者手里?如果是有人非法種植,我們又為何沒有發現?

  很明顯,罌粟殼被添加到食品中,其害人不淺,但問題的根本卻在源頭,在罌粟殼到底從何而來?對此,相關部門在查處與懲罰小餐館、調料店非法使用、運輸、銷售罌粟殼的同時,千萬莫忘了順藤摸瓜,查一查罌粟殼的源頭,然后堅決將其堵住、堵死!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罌粟 食品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