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食用油的問題:標示不清 國標太寬松

2014-10-08 15:00:06 來源: 中國食品報網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針對市場上轉基因食用油普遍存在標識不清的問題,多名律師向全國多個法院提起訴訟,引發轉基因標識大論戰。北京晨報記者走訪市場發現,多個使用了轉基因原料的食用油企業只在配料一欄中用小字注明了“轉基因大豆”。相較轉基因食用油的低調,非轉基因食用油則高調多了,在包裝上用醒目的字體標注出非轉基因的字樣,而一些使用轉基因原料的小食用油和調味品企業則干脆不標注。

  財經調查

  大豆油轉基因 轉基因標識亂象

  “現在很多食用油都用大字號或超大字號標識原料為非轉基因,一些使用轉基因原料的食用油,轉基因幾個字卻是小小的、密密麻麻的和配料、生產日期等信息排列在一起,不留意的話,消費者很容易忽略。”最初發起倡議和訴訟的云南律師許思龍說。

  針對轉基因標識不清的問題,許思龍于今年8月在微博上發起維權法律行動倡議。為此他聯合70名律師,向全國多個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確認商家存在涉嫌侵犯消費者知情權。如今,包括昆明、西安、福州、青島等地,全國有9起已立案,涉及金龍魚、福臨門、香滿園等多個知名品牌的食用油。

  針對律師們的質疑,食用油企業第一時間站出來回應。金龍魚的生產公司——益海嘉里食品營銷有限公司發表聲明稱,公司采用轉基因原料生產的產品,其產品標識符合農業部制定的國家標準《農業轉基因生物標簽的標識》的要求,“不存在標識不清的問題”。中糧福臨門公司公關負責人也表示,公司產品標識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北京晨報記者走訪市場發現,食品企業在宣傳食用油產品原料為“非轉基因”時相對高調,多個品牌的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都在標簽中部位置用大字號標示“非轉基因”。相比之下,原料中含轉基因成分的產品則低調多了,只在配料表中用小字注明了“轉基因大豆”,不注意看的話很容易忽略或誤認。消費者劉女士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自己是在懷孕后才去研究食品的成分表,結果發現食用油油桶上竟然標著加工原料為轉基因大豆,用的是非常小的字體,劉女士放棄了自己食用多年的食用油品牌。

  國標過于寬松引發爭議

  食用油企業的回應并沒有讓爭議聲平息下去。“符合國標不意味著就合法了。”許思龍表示,1.8毫米高度的字體實在太小,甚至都打印不出來,目前國標還達不到相關法律法規所提出的要求。許思龍強調,基于國標還存在提升空間,希望能夠通過訴訟引起相關方面重視,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進而推動國標修訂。

  北京晨報記者了解到,根據2007年8月1日起實施的國標——農業部869號公告-1-2007《農業轉基因生物標簽的標識》要求,當轉基因產品包裝的最大表面積大于或等于10平方厘米時,文字的高度不得小于1.8毫米,也不得小于產品標簽中其他最小強制性標示的文字;當包裝的最大表面積小于10平方厘米時,文字規格不小于產品標簽中其他最小強制性標示的文字。

  業內人士指出,國標過于寬松,給了商家大打擦邊球的機會。以許思龍為代表的律師們借此質疑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中國食品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目前對轉基因產品的市場監管還沒有上升到一定高度,所以商家的標識意識并不強。

  非轉基因黃豆價格高出20%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由于轉基因大豆與非轉基因大豆存在巨大的價差,再加上監管不嚴格,使用了轉基因原料而不標注的行為,在一些小的食用油和調味品企業普遍存在,這也意味著消費者在很多不知情的情況下食用了轉基因原料產品。

  商家不標注的行為更多是利益的驅動。朱丹蓬指出,非轉基因的黃豆比轉基因黃豆售價要高近20%,從成本出發,大多數生產企業會選擇價格更低的轉基因黃豆。

  業內人士指出,現在進口大豆100%是轉基因大豆,出油率在20%到21%,而國產的大豆出油率只有17%,價格卻比進口的貴。因此,多數廠家都會使用進口轉基因大豆做原料。目前國內大豆主要作為食用豆,而進口大豆則作為壓榨原料。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大約進口大豆6000萬噸至7000萬噸,而國產大豆的產量則在1300萬噸左右,這也意味著,非轉基因大豆產量是轉基因大豆進口量的五分之一。

  如果您想隨時隨地了解更多關于食品相關新聞、食品安全事件及食品安全常識等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微信號:cnfoodsafety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轉基因 食用油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