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靠DNA檢測 該喜該憂?

2014-09-28 13:57:20 來源: 張家界在線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安徽大學2009級生物科學專業大四畢業生薛純是一名動物愛好者,他一直擔心一些無良商家會捕殺流浪動物來降低烤肉串成本。他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從合肥66個攤點買了66串烤肉串回來作為樣本,開始用基因結合各種分子生物手段對樣本里的DNA進行檢測,最后對比全球基因庫確認肉的種類。“回來我們取下一部分肉,經過處理把DNA提取出來,測定一下它的序列,再在數據庫上比對一下,就可以確定是什么肉了。”然而,檢測結果讓薛純和老師大跌眼鏡,這些肉串中,只有19.7%是羊肉的,像豬肉占69%,其他的有雞肉、鴨肉,還有個別的出現牛肉的。薛純說,這種基因檢測技術目前已很成熟,檢測得出的結論是100%準確的。“因為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它的DNA是不會說謊的,是誰就是誰的。”

  讀完此則新聞,筆者不該是喜是憂。喜的是,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運用先進技術,能夠讓食品安全中的“假貨”、“毒瘤”無所遁形,深受食品安全困擾的國人從此又有了一個新手段來檢驗吃下自己肚子的東西是不是安全。憂的是,食品安全的“底線”已經到了需要靠DNA來檢測的程度?這種成本高昂的檢測手段畢竟不能普及,人卻是一日三餐要照常吃飯的,那是不是每頓飯前都要擔憂桌子上的哪些食物沒有經過DNA的檢測,是不是能安全地吃下肚子?

  DNA檢測畢竟是實驗室里的一種特殊檢測手段,食品安全的“堡壘”,還是需要從其他方面來捍衛。

  捍衛食品安全“堡壘”,需要政府加大監管力度。食品安全事關國人健康,國之根本在于民,民以食為天,百姓的健康一旦因為食品安全出了問題,勢必在社會造成惡劣影響,極大地破壞政府形象和公信力??v觀歷次大的食品安全問題,如三聚氰胺奶粉、工業明膠、地溝油事件等,皆屬于政府相關部門監管不到位,甚至個別監管部門工作人員當起了不法企業的保護傘,以致釀成大的食品安全群體事件,群眾對相關部門頗有怨言,甚至喪失了對政府食品安全監管的信心。政府只有將國人健康放在首位,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進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才能重塑形象,讓百姓放心。

  捍衛食品安全“堡壘”,需要企業守住法律和道德“底線”。個別企業一味追求經濟最大效益,不惜昧著良心,甚至鋌而走險觸犯法律,為了利潤,哪怕極微小的利潤,什么都敢往食品里加,什么都敢做,為了豬肉多賣一塊錢,他敢加瘦肉精;為了牛奶品質上一個級別,他敢加三聚氰胺;為了增加一點重量,他敢注水甚至注膠。所以維護食品安全光靠政府部門監管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企業本身自律,守住法律和道德的“底線”。

  捍衛食品安全“堡壘”,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當前社會形勢下,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事件令公眾對食品安全現狀擔憂、不安、甚至達到恐慌的程度,食品安全關系到我們每一個人,如何維護食品安全,需要我們全社會共同努力。建立一個以市場為引導、政府監管、企業信守、市民參與的食品安全長效機制才是一項長期持續的工程。

  如果您想隨時隨地了解更多關于食品相關新聞、食品安全事件及食品安全常識等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微信號:cnfoodsafety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食品安全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