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監管不能總在媒體曝光之后才有力度
【食安中國網訊】昨天,齊魯網報道了《沂南屠宰場下腳料熬出地溝油 黑作坊產量驚人》的報道,沂南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立即組織多部門聯合執法。據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民生直通車》報道,沂南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立即組織多部門聯合執法,對被媒體曝光的黑加工點進行了查處。
最近,由于臺灣的“餿水油”事件,百姓談“油”色變,其涉及范圍之廣,影響之大,幾乎前所未有。
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問題,百姓關注,高層重視。中央領導多次強調,要加大監管力度,嚴把食品安全關。頒布食品安全法、成立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以來,食品安全在國家層面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但在實際中,卻表現出“一頭熱、一頭涼,一頭弱、一頭強”的狀況,即高層熱、基層涼,食品產業弱、地方保護強。
基層監管執法不能總在媒體曝光之后才有力度。要讓日常監管硬起來,一方面必須充實基層監管力量,配齊裝備,更新標準,培訓人員,提升監管能力;另一方面,必須保持監管的獨立性,徹底杜絕監管人員和被監管對象相依共存,提高基層監管執法的公信力。
保障食品安全是食品生產經營者、監管部門和各級政府的法定責任。各地各部門既要支持企業發展,也要嚴格監管。只有創新食品安全監管懲處體制機制,嚴懲違法犯罪行為,才能強化對生產經營者的外部約束力,促進其內部管理能力穩步提高。這雖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卻是強基固本之策,各地各部門務必嚴格落實責任,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如果您想隨時隨地了解更多關于食品相關新聞、食品安全事件及食品安全常識等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微信號:cnfoodsafety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6)修武縣食藥監局啟動夏季餐飲食品安全專項整治
- (2014-06-16)果殼網CEO嵇曉華:“不信任”仍是當前食品安全問題的主題
- (2014-06-16)南周記者蔣昕捷:理性的食品安全輿論監督需逐步實現
- (2014-06-16)劉沛:投訴舉報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渠道
- (2014-07-09)中國-意大利食品安全對話在北京舉行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