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刻不容緩實現共治需要舉全社會之力
多年來的全國兩會期間,媒體對網友的問卷調查,食品安全都是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據統計,有大部分的網友認為,食品安全問題多發,重要原因是執法部門監管不力、執法不嚴,也來自企業的道德滑坡;部分網友認為是相關法律不健全、懲罰力度不夠。
關于如何保證食品安全,部分網友表示應健全法律,加大懲處力度,有網友認為執法部門加強監管,嚴把質量關。
媒體在隨機調查,消費者認為,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現在已經刻不容緩的地步。一些食品行業企業家利欲熏心,放棄了做人原則,無視社會道德和法律,為獲最大利益,添加一些不該添加的東西,簡化加工設備,不注重加工環境,鉆法律的空子,更有甚者以假亂真,以次充好,造假泛濫。食品造假已成常態,希望政府能行使自己的職責,從嚴從重對違法責任人進行處理,別讓百姓失望。
有人希望執法部門能夠嚴格執法,對違法者嚴懲不怠;也有網友提出企業要誠信經營、加強自律;還有網友希望媒體繼續發揮監督功能,把危害健康的不法行為和企業公之于眾。
加強食品管理絕對不能止于自查自糾,應讓民眾參與食品管理與監督。保證食品安全,民眾既是受益者,更應是行動者,所以應該喚起民眾積極參與食品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網絡,從食品的源頭、經手的所有中間人包括生產商,銷售商,最后到消費用戶,全部記錄這樣出了問題有據可查。
問題食品涉及范圍之廣,不禁讓人質疑:還有什么是安全的,我們能吃的?專家說,安全的食品不是監管出來的,它是生產出來的。
食品安全問題是當前不可忽視的重大民生問題??梢哉f,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重典執法是必要的,生產企業的首要責任也是應該承擔的,應當對責任者處以嚴厲的法治,為自己的犯法付出沉重的代價甚至一生的代價,才能教育和啟示更多的企業,更多的人才不會以身試法。
還有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全社會大眾的食品安全意識的加強和提高,是食品安全大環境建立的基礎條件。專業的、業余的食品安全培訓非常不要。社區食品知識傳播,學校食品安全的教育,從小孩、從家庭每個成員做起,堅持不懈抓食品安全教育,用正確的飲食習慣去保護自己的身體,合理膳食。相信通過共同的努力,中國食品安全共治局面會早日出現。
我們也期待著,新修訂中的《食品安全法》,在重典治亂、主體責任、政府監管責任等方面會有新亮點。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6)修武縣食藥監局啟動夏季餐飲食品安全專項整治
- (2014-06-16)果殼網CEO嵇曉華:“不信任”仍是當前食品安全問題的主題
- (2014-06-16)南周記者蔣昕捷:理性的食品安全輿論監督需逐步實現
- (2014-06-16)劉沛:投訴舉報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渠道
- (2014-07-09)中國-意大利食品安全對話在北京舉行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