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三公引發業績預虧,烘焙行業加速轉型
近幾年來,中國烘焙企業經歷了快速的發展期,有機構預測目前已超過千億人民幣的產業規模,但卻處于“小而散”的競爭狀態下。
“店內出售的永遠是十幾年如一日的常溫面包和蛋糕,在國外大量同行的涌入和沖擊之下,克莉絲汀這個烘焙王國也逐漸走向衰退和沒落。”克莉斯汀董事長羅田安坦言,同行競爭日漸慘烈,消費者需求不斷變化,企業必須積極轉型才可能應對。
限制三公消費導致的月餅銷量下降,成為推動企業轉型的另一動力。不少烘焙企業都加速擴張布局,推行更多的現場烘焙、更大的門店、更多的服務人員等。
羅田安認為,企業轉型還需差異化經營,克莉斯汀則轉向了“西式冷鏈”。歐式面包、蛋糕等西式主食產品經過中央工廠生產出來,進入急速冷凍設備進行冷凍,然后全程冷鏈運輸,配送到門店進行冷凍儲存、冷藏展示和售賣。其中經過解凍的冷藏歐式面包可以現場進行微烤、微調理制成三明治;冷凍蛋糕和塔胚可以在門店進行現場裝裱、直接售賣。
目前上海已經有兩家克莉斯汀門店嘗試了新的產品和服務模式,例如,提供套餐、增加現場調理三明治,拓展早餐和中餐市場;增加現制三明治的各種胚體、凈菜和醬料等DIY原材料的售賣,滿足現有消費者自己動手的欲望。此外,克莉斯汀也增加了更多的作為,目的也是吸引商務會談的顧客、提高坪效。
羅田安透露,轉型后門店的銷量比同期其他門店增加了兩倍有余,公司計劃將在三年內對全國一千多家門店進行大規模改造,同時主打少糖、少油、少鹽等健康生活方式,吸引更多年輕的消費者。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8)烘焙行業發展需向品牌競爭邁進
- (2014-06-18)超雅乳酪店關門烘焙行業起風波
- (2014-06-18)杭州市焙烤行業協會出臺公約求自律
- (2014-10-15)我國烘焙行業的幾種營銷模式轉變
- (2014-11-12)我國烘焙行業發展至今的特征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