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導刊》刊號:CN11-5478/R 國際:ISSN1674-0270

登陸 | 注冊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早餐吃什么才健康?所謂的健康食品,可能一點也不健康...

2018-10-18 11:27:16 來源: 澎湃新聞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有一個人,不吃巧克力、冰激凌,也不喝可樂,天天吃麥片、酸奶、果汁這些健康的食品,每天還堅持跑步3圈和健身10分鐘。

一個月后,他得了脂肪肝;兩個月后,他胖了17斤,腰圍暴漲10厘米。

這不是瞎編的故事,而是澳大利亞導演達蒙做的一個真人實驗。

為了弄清楚糖對身體的影響,達蒙把自己當成白老鼠,在醫生、營養師和血液專家的監督下,每天攝入40茶匙的糖(約160克),堅持60天,看看身體會發生什么變化。

40茶匙的糖,聽起來很多,其實相當于澳大利亞人每天糖攝入量的平均水平。而且醫生規定,這些糖的來源,不能是高糖垃圾食品,比如雪糕汽水等,必須選擇公認為健康的食品和飲料。

實驗開始了。早餐吃什么呢?達蒙選了谷物、低脂酸奶和蘋果汁。

沒想到,看起來非常健康的早餐搭配,已經含有20.5茶匙的糖,占了當天目標糖攝入量的一半。

60天實驗結束后,達蒙有了大肚腩,臉上長了不少粉刺,情緒也變得易怒,而他的甘油三酯水平,從健康的0.08漲到了危險值1.5。

經過兩個月的“健康飲食”,醫生判定,實驗前身體狀況良好的達蒙,現在已經屬于高危人群。

整個實驗的過程,被達蒙拍成了紀錄片:《一部關于糖的電影》。電影中可以看到,在實驗期間,達蒙一口汽水都沒喝,一塊巧克力也沒碰,怎么就會攝入了這么多糖分?

事實上,在我們生活中,除了奶茶汽水巧克力這些眾所周知的高糖食品,還有很多隱形的糖和油脂。它們披著健康食品的外衣,不知不覺就吃進了我們的肚子里。

01

乳酸菌飲料

前段時間國慶黃金周,朋友去了巴黎旅游。民宿女主人送給了她一瓶自己常喝的酸奶。她一喝,竟然發現這酸奶特別酸,簡直是難以下咽。

可是,明明我們國內的酸奶和乳酸菌飲料,都是酸中帶甜,很容易入口的啊。

這就是因為,飲料里含有大量的乳酸菌,本來就會酸得很刺激。為了口感好,商家只好加入很多糖,中和掉酸味,酸甜可口了,人們才愿意買來喝呀。

那么,一瓶乳酸菌飲料里,究竟含有多少糖呢?

今年6月,深圳市消委會開展了含乳飲料比較試驗。所涉及的20款含乳飲料中,均發現蔗糖含量普遍較高。

這20款飲料中,“香港益力多活性乳酸菌”的蔗糖含量頗高,為13.8g/100ml。即便是低糖型益力多,碳水化合物含量也有14.1g/100ml。

而一瓶普通可樂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是10.6g/100ml,也就是說:

同樣是100毫升,益力多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比可樂還高1.33倍。

飯后來一瓶乳酸菌促消化?很可能又吃了一碗白米飯。

專家表示,乳酸菌飲料的含糖量通常在15%以上。僅按15%來計算,喝340毫升這種市場上中等規格的乳酸菌飲料,就會攝入51克糖。

建議對于輕體力活動的成年女性來說,一天糖攝入量應該限定在45克以下,最好是在22.5克以下。

乳酸菌飲料屬于甜飲料,而非乳飲料。建議限量飲用,每天不超過200ml。在選購時,注意看碳水化合物含量一項,最好選擇低糖的產品,也就是小于5g/100ml。

02

果蔬汁

這兩天,身邊朋友被某個用果蔬汁減肥的廣告打動了。廣告里說,一天用4瓶果蔬汁代餐,高纖維低熱量,簡單就能實現輕斷食清體。

還打出了營養成分表,上面顯示:

一款鳳梨加蘋果汁,每100ml,能量是214千焦,碳水化合物是12.3克??瓷先ニ坪醪欢?

但她不知道的是,同樣100ml,可樂的能量是180千焦,碳水化合物是10.6克。

也就是說,這樣的果蔬汁,熱量和碳水化合物都比可樂要高。

想要靠光喝果汁來減肥,可能會越喝越胖。

有人會說,如果我自己動手榨果蔬汁,真材實料沒有添加,是不是會比賣的果蔬汁更健康呢?

實際上,所有的果汁其實并不如我們想象中的健康,即使自己榨的也是如此。

丁香醫生分析,果蔬汁有三大不健康的地方:

(1)糖分高。果蔬榨汁后,糖分更容易吸收。

(2)容易喝多。果蔬汁比水果蔬菜更容易咽,喝了也不覺得撐,喝完餓得也更快。

(3)營養損失大。榨汁時,果蔬會接觸到氧氣,維生素會被氧化破壞。而且去掉了果渣,浪費了大量膳食纖維和礦物質。

喝果蔬汁聽上去很健康,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只不過把水果中能夠催肥的糖分,更方便地喝下去罷了。

所以,不管是市售果汁還是自榨果汁,都不如直接吃新鮮水果。

03

無糖食品

有一種糖分更隱秘的食品,叫無糖食品。比如無糖餅干、無糖點心等。然而它寫的“無糖”,和你理解的“無糖”,大有出入。

這里的無糖,僅僅是無“蔗糖”,并不表示沒有其他的糖。商家可能會加了其他單糖、雙糖、甜味劑、油脂、淀粉、糊精來保證口感。

拿無糖餅干為例,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的陸瑤,對103種餅干做了測試,結果令人大跌眼鏡。

取平均值后發現,“無糖曲奇”,雖然蔗糖含量為零,但脂肪含量高于普通曲奇;“無糖酥性餅干”,蔗糖含量為零,但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于普通酥性餅干。

研究人員還發現,每100克的無糖餅干,能量是2000千焦,而每100毫升可樂,能量是180千焦。也就是說:

無糖餅干的能量是可樂的3倍多。

04

粗糧餅干

你會發現身邊同事在辦公室的抽屜里,總備著一包粗糧餅干。開會開晚了,吃點餅干既可以墊墊肚子,又不會讓自己攝入太多熱量。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粗糧餅干中,有很多不可溶的膳食纖維,所以口感會很粗硬,一點都不好吃。

可是我們吃的餅干,大多又香又脆。這是因為,商家在制作過程中,加了很多油。

有的餅干加了棕櫚油、椰子油等富含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有的加了牛油、黃油等動物油??傊?,只有加了油,才能讓餅干里的粗纖維變得柔軟順口,消費者也才能吃得下去。

喜歡做烘焙的朋友發現,做一份低糖減油版的餅干(約60片),也需要用120克的黃油,65g白糖。想要口感更酥脆更香甜,就要加更多的黃油和糖。在家里做完一次餅干,滿手都是油膩膩的。

看一下某粗糧餅干的成分表,每100克餅干中,脂肪占了30克,也就是說,30%都是脂肪。

所以,像粗糧餅干這樣加了不少糖和油脂的,熱量可想而知。

05

全麥面包

健身達人的早餐,常常是全麥面包配牛奶,在他們看來,全麥面包松軟而有麥香,既有營養熱量也低,簡直一舉多得。

不過,他們買到的面包,是真全麥面包嗎?市面上真正有做到100%的全麥面包,可以說,非常少。而且很可能你不喜歡吃。

健身品牌KEEP曾經對13款全麥面包做了一次路人盲測。一款只有全麥、水、鹽和酵母的真全麥面包,好幾位路人對它的評價是:

“第一口就難以下咽”,“太干了,刺嗓子”,“我做錯了什么,要給我吃這個”。

而盲測到另外一款全麥面包時,他們則說“甜甜的”,“口感很棒”,“前面的太難吃了,顯得這個太好吃”。

不過這款大家都說好吃的全麥面包,全麥粉添加量只有9%,是典型的偽全麥面包。

我們怎么區分全麥面包的真偽呢?

專家建議,先看包裝的配料表,排在第一位的,如果是“小麥粉”而不是“全麥粉”,那就說明它是偽全麥面包。

而在口感上,真全麥面包的味道會有點酸,質地較硬;而添加了糖和油脂的偽全麥則帶有甜味和麥香味,口感也會更松軟。

不過說實話,即使你分辨出真全麥面包,你也不一定愿意買。因為測評結束后,本來打算送給測評人員每人一袋真全麥面包,然而他們全都搖頭。

06

果蔬脆片

最近,閨蜜說她們辦公室里流行起吃果蔬脆片,像草莓脆、蘋果脆、香菇干、秋葵干等,香香脆脆,又比薯片健康,一天自己就能吃完一整包。

不過,大多數的果蔬脆片,并不健康,因為它們都是油炸的,油脂含量很高。

從果蔬脆片的營養成分表中看到,100克里有30.3克脂肪,油脂占了1/3,和薯片的油脂含量差不多。

實在喜歡吃果蔬脆片,可以選擇凍干果蔬片,而非油炸果蔬片,這樣脂肪含量會少很多。

不過,專家認為,凍干水果的糖分得到富集,熱量增加了好幾倍。而且,果蔬干由于失去了水分,飽腹感較低,很容易吃過量,所以凍干水果不能代替新鮮水果,也不如新鮮水果健康。

07

鹽焗堅果

朋友喜歡吃各種零食,但也知道垃圾零食不健康,所以最近她改成了吃堅果。很多人不都說嘛,堅果是健康零食。不過沒有調味的堅果朋友并不愛吃。她買來的,都是鹽焗堅果。

堅果確實比較健康,但這種鹽焗堅果就不一樣了。

首先,它加了很多鹽,對血壓不好;其次,這些鹽焗堅果,大部分都是油炸食品,含油量很高。

還有,如果你本身有口腔潰瘍、咽喉炎等,就更加不要吃鹽焗堅果。因為加入大量鹽、糖并烤香的堅果,會迅速吸收你咽喉中的水分,越吃嗓子越疼。

看看堅果背面的成分表,盡量選擇完全沒有調味的堅果。每天只吃一點就夠了,如兩個核桃,或一小把瓜子,或10來粒巴旦木。如果實在控制不住自己,就買那種小袋包裝的,一次只吃一小袋。

08

食淡方知味

我們常常沒有意識到的一件事是,最美味誘人的食品,往往符合一個公式——糖+油+香脆綿軟的口感。三者的組合,任何人的舌尖都難以抵擋。

人類在吃高熱量食物的時候,會產生一種愉悅感,這是因為人類以前食不果腹,所以吃到高油高糖高鹽的食物,會感覺安全、開心。

而現在的我們是對油鹽糖攝入過多,被各種超濃的調味料和增味劑過度刺激,以至于味覺敏感度越來越低,感知閾值越來越高。味蕾越開心,身體越不健康。

“沒有一樣欲望是不需要付出代價的,包括口感的欲望。”

食品廠商固然忽悠了消費者,可是,當我們苛求更香更脆更好吃的口腹之欲時,又要求他們把食品做到絕對的健康,這根本就是南轅北轍。

食淡能知味,健康的東西其實不是不好吃,而是比較清淡。我們被刺激過度的舌頭已經麻木了,所以才失去了對天然本味的感受能力。

對于口欲和健康,不僅是選擇什么食品的問題,而是我們有很多觀念需要慢慢重建。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一杯 脂肪肝 酸奶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中國 Copyright ? www.mytravellingguide.com 2012-2018

京ICP備09075303號-1 海淀分局網絡備案編號:1101085079,1101055372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四環中路39號萬地名苑1號樓1004室(郵編100039)

聯系電話:010-88825653   010-88825683  010-64972251   010-88825687   業務咨詢:010-88825689   值班電話:18600563206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