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鄭州:百榮商貿城假酒泛濫 市場監管被指留于形式
- 河南鄭州:百榮商貿城假酒泛濫 市場監管被指留于形式
“朋友是老的好,酒是陳的香”。這句俗語在鄭州百榮商貿城化為不法商家的欺詐工具,酒精勾兌的“年份老酒”在監管盲區中流向全國。
央視《財經調查》6月22日曝光鄭州百榮商貿城白酒市場亂象:商家用食用酒精勾兌酒冒充純糧釀造酒,通過虛構窖藏歷史、模糊標注″陳釀”“老酒” 等概念牟取暴利。
一款成本僅幾十元一箱的勾兌酒,被標注899元的建議零售價,溢價超過40倍。另一款實際售價298元/箱的產品,掃碼價竟高達2388元,價格虛標達8倍。
諷刺的是,就在央視曝光前10天(6月12日至13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孟揚專程赴河南調研“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要求“深入排查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線索,嚴厲查處虛假宣傳、價格欺詐等違法案件”。
01 監管行動與市場亂象的尖銳對照
央視記者暗訪畫面顯示,百榮商貿城內眾多商鋪陳列著“三十年陳釀”“窖藏30”等字樣的酒品,商家面對詢問卻輕描淡寫:“年份只是噱頭。”。
商家甚至直言不諱地向記者揭示行業內幕:“哪來這么多老酒?都是講故事騙傻子!”
這些假酒不僅限于本地銷售。一名商戶透露,產品已流向多個外省份,受害者范圍遠超河南。
更令人憂心的是,部分酒精勾兌酒飲用后引發消費者頭痛、嘔吐等不適癥狀,但因商家冒用正規廠家信息,消費者投訴無門。
02 智慧監管平臺的“選擇性失靈”
百榮商貿城所在的鄭州市管城區,擁有河南領先的智慧監管體系。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建成三大智慧平臺:食品安全智慧監控中心、藥械三方監管平臺和特種設備雙重預防大數據預警監管平臺。
而食品安全智慧監控中心2018年投入運行,覆蓋全區129所幼兒園、49所中小學校食堂及120家社會餐飲單位。通過后廚“天眼”系統,工作人員可24小時監控并即時處置違規行為。
2022年,該系統下達食品類責令整改通知書420份,查處食品違法案件108件。
如此先進技術手段卻未應用于白酒市場監管*。管城區三大智慧監管平臺在食品、藥械、特種設備領域成效顯著,但對轄區內的華北最大白酒集散地百榮商貿城,監管卻呈現明顯空白。
03 假酒產業鏈的欺詐邏輯
調查發現,造假者通過“定制化服務”構建了一條成熟的欺詐鏈條:酒廠為經銷商提供灌裝自由,標注年份完全由經銷商決定。
在貴州仁懷市帝壇酒業有限公司,夏經理演示了造假技巧:在新酒中加入幾滴調色酒,瞬間呈現出老酒的琥珀色。“年份長短完全取決于加入調色酒的多少”。
更有廠商公然違反國家標準。在茅壇酒廠體驗館,負責人王經理坦言其標注“純糧釀造”的“華芓老醬酒”,實際灌裝的是串沙酒——在低價糧食酒中摻入酒精的勾兌產品。
盡管當地2023年出臺《仁懷市醬香型白酒管理辦法(試行)》,明確禁止添加食用酒精和虛標年份,暴利仍驅使商家鋌而走險。
坤沙酒因釀造周期長、工藝復雜,僅糧食成本就達30元/斤。而勾兌的“熟串酒”成本不足10元/斤,卻能偽裝成高價年份酒銷售。
04 消費者困境與監管詰問
真假老酒鑒別需要專業知識,普通消費者難以分辨。貴州茅臺鎮亞飛酒業胡經理承認:刻意做舊的包裝和模糊的年份標注,使消費者極易掉入陷阱。
消費者購買這些假酒后,面臨舉證難、索賠難、鑒定難的困境。由于產品信息虛假,甚至冒用正規廠家資質,消費者投訴常陷入“無頭案”。
央視曝光后,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遵義市人民政府連夜派工作組赴仁懷核查。已查封涉事企業成品酒8105件,對12家酒類企業展開調查。
而處在風暴中心的鄭州市及管城區相關監管部門也正在進行應有的專項處置。
河南省市場監管系統推廣的“保姆式”監管在管城區學校食堂可見一斑:凌晨五點的配送車前,監管人員手持檢測儀器逐批查驗食材。
然而百榮商貿城的假酒鏈條卻長期逍遙于智慧監管網絡之外。
當央視曝光數天后,鄭州市場監管部門依然保持沉默,而假酒已流向多省。社會各方呼吁的第三方質量檢測與平臺信用評級尚未落地。
當監管的“千里眼”對眼皮底下的造假視而不見時,公眾的疑慮自然揮之不去,更仰望的是當地黨委紀檢監察部門能夠介入后的結果和真相!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