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賦能“食安治理”—紹興打造“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風險機制

2023-02-21 13:33:08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數字賦能“食安治理”——紹興打造“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鏈條風險智理機制

本刊記者吳楚陽 特約通訊員葉玲

紹興,一座“沒有圍墻的博物館”,有著璀璨厚重的文脈歷史和風物秀美的江南氣象。紹興也是一座風情濃郁的美食之城,827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0萬余家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星羅棋布,構筑起了鐘鳴鼎食、富庶繁華的江南日常。

自2016年啟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以來,紹興深入探索AI、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食品安全現代化治理中的應用,以數智賦能貫通“從農田到餐桌”的全流程監管鏈條,古城源遠流長的美食文化與數字科技碰撞出了絢爛的火花。

“合格證+浙食鏈+快檢數字化”完善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銜接機制

美食的前世,是如畫的風景。“六山一水三分田”的格局,讓紹興有著豐厚的自然饋贈,全市共有4300余家農業林業產品生產經營主體,楓橋香榧、二都楊梅、嵊州桃形李、紹興麻鴨等地產農產品品類豐富,暢銷國內外。然而,長期以來食用農產品領域普遍存在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銜接工作缺乏信息共享、數據標準和管理手段等問題。

為從根本上解決這一系列難題,2021年,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出臺了《紹興市推進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銜接工作實施方案》,實施產地準出制度,覆蓋全市規模農產品生產主體及畜禽屠宰廠(場)及蔬菜、水果、養殖水產品、畜禽和禽蛋等食用農產品。推行“合格證+浙農碼(一證一碼)”管理手段,嚴把農田到餐桌的第一道防線,讓食安有了源頭保障。

截至2022年底,全市2562家規模農產品生產主體全部接入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系統,已為食用農產品主體出具合格證299萬張,實現一證一碼、一掃可查。依托浙江畜牧產業大腦,推行畜牧養殖管理碼,實現“一場一專碼,一碼知安全”。截至目前,全市762家規模畜禽養殖場納入賦碼范圍,其中規模豬場626家、規模奶牛場1家、規模羊場17家、規模雞場22家、規模鴨場66家。

源頭有了保障,過程監管更是精益求精。紹興通過深化農批市場規范化建設、農產品快檢體系建設、推動重點食用農產品品種治理和“浙食鏈”信息追溯管理,抓實抓細食用農產品入市管理。農業農村、市監兩部門不斷加強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銜接、質量追溯、檢驗檢測等領域合作,針對肉類、進口水果等重點品種經營戶,全面推行“合格證/檢疫檢驗證+浙食鏈”管理模式,推動食用農產品信息追溯數字化改革,實現全鏈條無紙化交易和全程質量可控可溯。目前,全市已開通“浙食鏈”用戶21346家,件件掃碼8468426個。

快檢數字化提升了準入管理效率。2018年以來,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打造放心消費環境”的決策部署,紹興將農產品市場快速檢測體系建設列入市政府民生實事工程,每年投入資金4000余萬元,實現5家農批市場和65家城區農貿市場全覆蓋,并開發紹興市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溯源管理系統。4年來累計實施快檢980余萬批次,檢出問題農產品1.7萬余批次,銷毀問題農產品5.4萬余公斤,有效守護了市民“菜籃子”食品安全,農產品快速檢測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陽光+信用+產業大腦”提升生產領域精準監管水平

紹興食品文化豐富多元、文脈悠長。“天下黃酒原紹興”的黃酒文化,孕育了全國比重超過43%的龐大產業;源遠流長的醬缸文化,為江南詩意染上一抹醬香,造就了母子醬油、玫瑰米醋、醉方腐乳等一大批特色鮮明的食品生產企業。

為加快推進千年紹興黃酒向千億產業和香飄全球發展目標邁進,引領本地特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紹興在食品生產領域積極推進陽光工廠、追溯管理,構建起了從生產源頭到銷售終端的全程追溯系統,數字賦能“產業大腦+未來工廠”。

2017年,紹興在全省首推地產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應用,旨在提升企業質量管理能力、促進監管方式創新、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近年來,紹興以“紹興市地產特色食品追溯系統”為基礎,結合“浙食鏈”、“陽光工廠”,深耕地產食品生產經營數字化監管,積極參與浙江省市場監管局數字化改革揭榜掛帥項目浙食鏈—“陽光工廠”批批檢測場景建設,并成功列入紹興市數字化改革重點多跨場景應用“一本賬”目錄。通過市級食品生產安全綜合治理平臺深挖數字化改革內核,提前謀劃,多維布局,全方位探索構建食安陽光生態圈。截至目前,通過“數據鏈+平臺”嚴控黃酒、乳制品、茶葉等地產食品生產源頭,全程可追溯食品生產經營主體已達11萬家。累計建成“陽光工廠”648家,食品生產企業主動向消費公示生產過程,已實現在產食品生產企業“陽光工廠”全覆蓋。

2019年6月起,紹興市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在我省的試點為契機,構建起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在食品生產、經營領域努力實現使守法守信者暢行天下、違法失信者寸步難行。建立全市統一的監管數據庫,歸集主體登記、行政許可、執法檢查、年度報告、信用紅黑名單等各類信用信息8.2億條。建立食品安全信用風險指標體系,制定出臺食品生產經營風險分級管理辦法,實現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風險分級和分類監管,推進信用聯合懲戒,形成了信用監管閉環管理的良性運行機制。全市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風險等級評價率已達100%。

2021年10月,紹興市數字化改革數字經濟組印發《黃酒產業數字場景應用建設方案》,圍繞企業效率和產業競爭力提升核心需求,加快黃酒產業數字場景應用和數智平臺建設,促進黃酒傳統釀造工藝數字化、生產過程智能化、營銷管理網絡化,黃酒產業保護、促進和監管手段現代化。促進金融創新,“活用”生產過程“物聯網”沉淀數據,減少信息不對稱,促進黃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產品創新與效率提升。 2022年10月,紹興試點推進GM2D (即“全球二維碼遷移計劃”)在全球的首個推廣應用項目。實現黃酒產業 GM2D“一件一碼”的落地貫通和“一箱一碼”的全省首創,跑出 GM2D 示范區建設的紹興加速度。目前,古越龍山兩款最大量黃酒產品已完成 GM2D 轉碼,并銷往全國各地,同時亮相首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

“AI+物聯感知+互聯網”,有力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效能

首創,是紹興食安的一個關鍵詞,亦讓創建工作亮點紛呈。從2013年首創“陽光廚房”到2022年首創“特色食品集聚發展智慧共治系統”,互聯網讓食安監管隨時隨地可見。

為有效破解傳統治理模式導致的主體責任落實不均衡、食品風險防控不嚴密、信用導向機制不健全、部門協同聯動欠高效、社會共治渠道欠拓寬等制約因素。2018年,紹興在全省率先啟動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在餐飲食品安全領域研究開發,首創“智能陽光廚房”系統,自主研發算法模型,通過機器深度學習,實現餐飲12種后廚操作行為和6種設備環境的“可感測、可分析、可抓拍、可示警”,榮獲“國家市場監管餐飲安全治理創新獎”,并全省推廣應用。

2020年,按照“整體智治、惟實唯先”理念,以“1+2+3+N”為總體架構,全省首創“校園食安智治”系統,構建“全周期管控、全鏈條貫通、全過程防控、全社會共治、全方面應用”的校園食安整體智治新模式,實現1118家學校和幼兒園食堂、4家校外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和196家大型餐飲服務單位應用。2021年,發布全國首個《校園食品安全智慧化建設與管理規范》地方標準,榮獲全國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十大優秀案例和浙省市場監管系統年度創新案例。2022年,持續迭代更新,創新打造“校園智慧安心點餐系統”,率先在全省開啟校園供餐服務新模式。

數字引領,陽光共治,正成為古越大地的新風景,應用在食品生產經營的各行各業。2022年,紹興以民生實事工程為契機,在扎實推進5S管理的基礎上,聚力謀劃打造特色食品作坊集聚發展智慧共治模式,積極探索食品作坊高質量發展新路徑??聵騾^作為紹興市首個試點地區,率先在安昌試點醬醉制品數字化治理,完成全市首個智慧共治中心及駕駛艙建設及共治系統上線運行,構建以“六個一”為核心的特色食品作坊集聚發展智慧共治區,即“應用一個智慧共治系統、成立一個行業協會、制定一個標準規范,建立一支管理隊伍,設立一個智慧共享檢測室、推行一套評價機制”。

截至目前,紹興已成功打造“柯橋安昌醬醉食品”“上虞小越羊肉制品”“諸暨同山燒”“嵊州溪灘榨面”“新昌回山茶葉”五大特色板塊。“推動鄉村食品產業發展—深化食品小作坊綜合治理改革”成為全省唯一入選健康浙江行動示范樣板和優秀案例的食品安全放心行動。

從0到1,紹興食安人敢為人先,開拓創新;乘“數”而上,紹興食安人追求卓越,永不止步!2023年,紹興將全面推進食品安全綜合治理集成平臺和食用農產品快檢智治系統建設,全力打造食品安全現代化治理“市域范例”。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