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紹興加快食安科技成果轉化“結碩果”

2022-12-22 16:13:22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本刊記者吳楚陽 特約通訊員葉玲

近年來,紹興緊扣食品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新興產業培育發展需求,以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掛帥”立項為契機,強化與高校院所的科研戰略合作,啟動重大科技專項。近三年,食品安全領域市級科研項目26項,研發總投入4814.2萬元,其中財政資金達1692.95萬,科研成果推廣應用于食品產業發展,取得顯著經濟社會效益。

正本清源,探索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治理“新路徑”。聚焦砷污染農田安全生產、農業廢棄物利用、農田土壤典型污染修復治理、土壤污染信息化智慧平臺開發等重點課題,聯合紹興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農業科學研究院等單位開展科研攻關,以強化污染防治為推進全市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紹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承接的“紹興市砷污染農田安全生產的農藝技術研究”項目,通過發展農藝調控技術來實現紹興市砷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項目研究完成的水分濕潤管理方法能夠降低水稻生產過程中砷的吸收,保障水稻在砷輕、中污染農田的安全生產,以低成本解決土壤砷污染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具有較大實際意義。2021年在陶堰張家岙村、橫旦村、富盛義峰村等21畝水稻種植中得到應用。

科學種養,點燃特色農業推動鄉村振興“新引擎”。聚焦病蟲害防治、果實保鮮期延長,果實產量、品質和利用價值提升和對蝦肝腸胞蟲防控等重點課題,引進專家工作站,實現關鍵技術突破,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讓科研成果就地開花結果,惠及廣大農戶。紹興文理學院承接的“嵊州桃形李樹體及果實營養需求與施肥管理的優化”項目,制訂針對性的施肥方案,顯著提高桃形李果實品質,產生良好生態效應,對10-12年生果樹的果實品質改善效果更佳。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承接的“二都楊梅生物制造功能性食用酵素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研發的楊梅酵素活性成分豐富,為解決楊梅保鮮期短及高值利用難等問題提供了有效措施。該項目累計發表研究論文5篇,其中SCI收錄2篇,申請發明專利2件,研發成果獲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全國商業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浙江華才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承接的“南美白對蝦肝腸胞蟲流行病學調查及快速檢測試劑盒的開發”項目,建立了一種 EHP 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技術,廣泛應用于紹興、杭州等地區的南美白對蝦養殖單位,實現銷售收入127 萬元。

智囊驅動,激發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活力”。推動原料基地建設、發酵技術改良、工藝參數優化等研究和實踐,打造一批校企合作、院企合作的優質科研項目,實現黃酒產業從源頭到加工再到銷售端的全鏈升級。紹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承接的“適宜于紹興黃酒釀造糯稻品種(系)篩選鑒定”項目,共計建立黃酒專用糯稻試驗示范基地達2600畝,省內外建立糯稻試驗試種基地5個共計25畝,完成新糯稻品系19000余斤種子繁種任務,可在2023年推廣應用1500畝以上。浙江古越龍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承接的“影響黃酒感官品質關鍵化合物解析及調控機制構建與產業化應用”項目,研究獲得影響風味的關鍵風味物質25種,影響宿醉的生物胺及高級醇共8種,解析了功能微生物與風味物質代謝途徑的相關性,通過微生物調控等手段,實現對影響黃酒品質關鍵化合物含量的控制。紹興國家黃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承接的“基于固定化發酵技術的低度淡爽黃酒生產工藝研究”項目填補了國內外黃酒固定化生產工藝空白;承接的“黃酒浸米提質減排關鍵技術的開發與應用”項目,解析了不同酒廠浸米中乳酸菌群落構成演替變化,實現全回流循環浸米、菌種擴培穩定化和黃酒生產減排目標,相關成果榮獲2021年度“中國酒業協會科學技術進步獎”。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