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呵護和培育 壯大市場及主體
服務發展加油干 市場監管不遲緩 之河南省三門峽市篇
用心呵護和培育 壯大市場及主體
一一三門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精心培育 市場主體根深葉茂
本刊記者 柴占陽 通訊員 韓大力
市場主體有活力,則經濟發展有活力。留住市場主體,就是穩住經濟的“壓艙石”,培育新的市場主體,就是激活發展的 “主引擎”。
河南省三門峽市市場監管部門發揮自身與市場主體打交道、離市場主體近的優勢,圍繞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用心呵護,針對不同的生長階段,運用不同職能 “工具”,科學 “澆水施肥”,促進全市市場主體多起來、活起來、大起來、強起來。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市各類市場主體累計178536戶,同比增長16.38%。其中,內資企業累計4760戶,同比增長10.16%;外資企業212戶,同比增長1.92%;私營企業40752戶,同比增長23.96%;個體工商戶累計127799戶,同比增長14.40%;農民專業合作社累計5013戶,同比增長16.72%。
在實有各類市場主體中,高技術產業5740戶,同比增長22.36%,增速全省排名第三。其中,高技術服務業5590戶,同比增長22.37%,增速全省排名第三;高技術制造業150戶,同比增長21.95%,增速全省排名第八。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2567戶,同比增長31.04%,增速排名全省第八。每千人市場主體擁有量達87戶,在全省排名第五。市場主體已成為三門峽市穩就業、保民生、統籌發展與安全大局的最重要經濟基礎,特別是高技術產業的快速增長,為全市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提供了新動能,也為三門峽市經濟行穩致遠積累了最可貴、最可靠、最可信賴、最可預期的戰略資源。
用好準入的職能 “工具”,培育市場主體種子“生根發芽”,讓市場主體多起來。
一是制定辦照獎勵政策凸顯“真金白銀”。近日,由三門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起草、三門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三門峽市培育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十項措施》,通過“補、獎、免、減、優” 等舉措來鼓勵創業,特別是新成立并正常經營6個月的個體工商戶可以領100元誤工津貼,新辦小微企業當年納入“四上” 的最高可給予30萬元獎勵等舉措,是該市歷年來對新成立市場主體最高的獎勵和全省首創,這些舉措出臺將會有效激發全市主場主體的大發展。
二是辦照實現加速度。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落實“非禁即入”要求,最大程度實現市場準入便利化,優化辦事流程,市場主體開辦時間越來越短,企業開辦從30個工作日壓縮到當日辦結,個體工商戶實現立等可取,電子執照實現“秒辦”。
三是辦照費用開始“負增長”,即所有辦照不僅零費用,而且對新辦市場主體還送4枚印章、稅務Ukey等價值500多元的大禮包。
四是電子執照使用范圍越來越廣。企業設立登記完成后,同步發放電子營業執照,上半年,共同步發放電子營業執照12200余套,電子營業執照已在在商業銀行、不動產登記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也促進全市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電子商務企業增速5月排名全省第二。
通過送政策、送執照、送福利等一系列舉措,讓更多的市場主體種子在三門峽市經濟發展的沃土上落地生根。
用好服務的職能 “工具”,營造良好的營商“溫室大棚”,讓市場主體活起來。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造成部分市場主體因經營困難或關門停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一是開展“大走訪、大調研、大服務”,深入各縣市區調研、走訪百余戶小微企業,摸清市場主體的所困、所求、所盼,形成近萬字調研報告,為政府出臺措施提供第一手資料。
二是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代政府起草《三門峽市應對疫情支持小微企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措施》,從減稅減費到小微企業升規入統等方面制定措施,支持市場主體戰勝困難的信心;在年初疫情反復期間,第一時間發布《應對疫情服務市場主體六項措施》,從優化注冊登記、食品生產許可、藥品經營許可、特種設備生產許可、檢驗檢測、提供“點對點”定制服務等六個方面,做到保障疫情防控和服務經濟發展兩不誤;對受疫情影響暫時無法經營的市場主體,精準實施市場主體歇業政策,引導市場主體辦理最長三年的歇業登記,給市場主體提供“體養生息”、“養精蓄銳”再出發的機會。
三是對新辦市場主體(不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生產經營范圍)首次不罰,對疫情困難中市場主體實行柔性執法,加強行政提示、行政指導和行政告誡,對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糾正,原則上不予行政處罰。目前,已制定免罰清單事項59個,今年以來,辦理適用免罰清單的案件16個,免罰總金額約73萬余元。
通過實施一系列暖新政策的疊加,來應對疫情對市場主體的沖擊,上半年全市市場主體活力1.12,新設小微企業活躍度為2.84,分別位于全省第11、12位。在市場主體發育的幼苗期,運用首次不罰、容缺辦理、延期換證等特殊呵護政策,讓市場主體不僅能留得住并且活得好。
用好監管的職能 “工具”,修枝除草,讓市場主體大起來。
一是把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做為著力點,通過實施實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等方面的執法,規范市場競爭秩序,推動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為市場主體成長營造平等的競爭環境。
二是開展保護企業知識產權“鐵拳”行動,上半年辦理知識產權商標侵權案件27起,罰沒款283350元,簽訂晉陜豫三省四市跨地區知識產權執法維權保護合作協議,以提高三門峽市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服務水平和綜合保護能力。
三是開展清理涉企收費,降低市場主體經營成本。上半年全市共查處水電氣暖違規收費案件7起,結案1起,罰款35.19萬元。通過查處亂收費來保障減稅降費和惠企收費政策落實到位,讓市場主體真正享受到政策“紅利”。
四是通過年報幫助市場主體建立誠實守信形象。截至6月30日,全市企業年報公示率92.54%,個體工商戶年報公示率94.5%,成為全省第一個完成年報率90%目標的地市。對疫情中部分企業停業造成的信用受損或超期年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本著應修復盡修復的原則,上半年全市共移出經營異常名錄市場主體739戶,移出嚴重違法失信名單17戶,有效為企業發展破解信用難題。日常監管中,該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市場主體采取分級分類和 “雙隨機、一公開”的監管模式,將市直13個部門20個事項納入部門聯合抽查事項,通過 “一次抽查、全面體檢”,既增強了監管的威懾力,又減少了對企業的人為干預,真正做到了“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的市場監管服務型執法新模式。通過高效監管和寬嚴相濟的監管方式,為三門峽市營造出和諧善治的市場氛圍,也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誠信守法經營,讓主場主體在規范中成長、壯大。
用好黨建等綜合職能“工具”,讓市場主體一心向陽,推動市場主體強起來。非公企業占市場主體97.21%,為非公企業安裝上黨建的 “紅色引擎”,是非公企業做大做強的關健。
一是將黨建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優勢,也是三門峽市非公黨建“三門峽模式”叫響全國的一張名片。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廣大非公企業中開啟 “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模式,積極做好黨的組織和工作的“兩個覆蓋”,通過建立黨建示范點,充分發揮黨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領作用,使一大批非公企業依靠黨建由小到大,由大到強,河南振宇產業公司通過黨建引領綠色發展,短短十年從一個生產腐竹的小廠發展成兩個公司、四個子公司的大型民營企業,澠池仰韶酒廠通過黨建促轉型,企業從2019年年銷售20億,上繳利稅3億元,增加到2021年銷售突破30億,上繳利稅5.03億元,并在2020成功入選“河南民營企業制造業100強”。
二是開展對小微企業的質量認證培訓,推廣ISO質量管理應用,助力小微企業“小升規” 提檔升級發展壯大。深入河南駿通、寶武鋁業等品牌共建企業,開展品牌知識培訓,舉辦河南首家“政府、企業、媒體品牌共建沙龍”,率先在河南省形成高質量發展“強省品牌”產業鏈條,為三門峽區域品牌經濟群體崛起助力。
三是通過“三門峽市食用菌、蘋果地方標準體系建設推進會”,建立 “香菇質量等級”、“蘋果質量等級”,為企業產品做大做優提供標準支撐。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對企業發展的核心作用,成功爭取全省9個商標受理窗口中的一個,截止2022年4月,三門峽市受理商標申請69項,專利授權586件,其中,發明專利22件、實用新型專利513件、外觀設計專利49件、有效發明專利470件。幫助企業申報標準、專利、地理標志, “靈寶蘋果”“盧氏核桃”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入選全省 “老家地理標志” 前列。
四是牽頭與三門峽市金融工作局等五家單位共同簽署合作文件,圍繞普惠金融交易平臺,通過線上線下雙輪驅動,解決市場主體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為市場主體做大做強源源不斷輸送“金融血液”。截至5月末,為個體工商戶經營性貸款余額30.9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43億元,同比增長16.69%。全市小微企業貸款余額 258.58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8.21億元,余額同比增長17.34%。通過綜合運用黨建引領、認證認可、標準提升、知識產權、質量管理、品牌培育、政銀合作等“一站式”服務,為市場主體壯大綜合“施肥”,固本提質,不斷增強市場主體核心競爭力,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質量水平與質量競爭力,建設市場主體“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系統培育梯級工程,通過計量、檢測、標準等定制服務,把一批“專精特新” 企業逐步培育成為國家級“小巨人”,讓三門峽市市場主體越來越大、越做越強。
通過打造黃河濕地公園,每年引來上萬只白天鵝來該市過冬,三門峽因此有了“天鵝之城”的美譽。三門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過打造綠色、高效、公平的營商環境,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創業者在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在政策的春雨中茁壯成長,使該市現有的市場主體不僅青山常在,更是青山常綠、枝繁葉茂,為三門峽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為全市建設省際區域中心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貢獻力量!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