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導刊》刊號:CN11-5478/R 國際:ISSN1674-0270

登陸 | 注冊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三種植物油在煎炸過程中的品質變化研究

2021-11-14 21:29:56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管淑霞,高蔚巍,連 威

(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山東威海 264200)

摘 要:煎炸作為一種常用的烹飪手法,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本文通過對超市購買的花生油、大豆油和葵花籽油3種植物油進行煎炸試驗,結果表明,隨著煎炸時間的增加,3種植物油中的酸值均逐漸增大,極性組分也隨之增大,且呈現出先緩慢增加后快速增加的趨勢。

關鍵詞:植物油;煎炸;品質;極性組分;酸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的風味等有了更高的要求,煎炸食品由于香脆等特點深受人們的喜愛。但是食用植物油中的組分在高溫煎炸下會發生劣變,如熱氧化、熱聚合、熱氧化聚合、熱裂解和水解等反應,產生了比甘油三酸酯極性較大的一些成分。極性組分是含有酮基、羥基、過氧化氫基和羥基的熱氧化產物和熱聚合產物、熱氧化聚合產物、游離脂肪酸和甘油酯的水解產物等的總稱。食用油中極性物質的含量可作為衡量油脂品質的一個指標。研究表明,極性物質會導致動物生長停滯、肝臟腫大、肝功能和生育功能發生障礙,還有可能致癌。酸價是脂肪中游離脂肪酸的含量,也是衡量油脂品質的重要標志。酸價略有升高,不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損害。但如果酸價過高,則會導致人體腸胃不適、腹瀉并損害肝臟。所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植物油》(GB 2716—2018)規定了極性組分含量≤27%,酸價(KOH)≤5 mg/g。

本試驗采用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3種植物油進行煎炸5 d,冷卻后取一定數量的油脂測定其酸價及極性組分的含量,研究3種油脂在煎炸過程中的品質變化,并且根據國家標準進行評定,為日常生活煎炸用油的食品安全控制提供了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從當地超市購買的多份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

1.2 儀器

EOPC食用油極性組分制備型快速柱層析系統:博納艾杰爾;QUINTIX224-1CN電子天平:德國賽多利斯;RV10旋轉蒸發儀:德國艾卡;VC50真空干燥箱:Salvis;FD260干燥箱:德國賓得;T5全自動電位滴定儀:梅特勒托爾多。

1.3 試劑

乙醚;石油醚,沸程30~60 ℃;異丙醇;食用油極性組分快速分離制備色譜柱:內填裝20 g粒徑為40~60 µm

的無定形活化硅膠;EOPC專用柱irregular40~60 µm,60A,20 g,EOPC20。

1.4 試劑配制

(1)非極性組分洗脫液。石油醚∶乙醚為87∶13,870 mL石油醚加入乙醚130 mL,充分混勻,用時現配。

(2)乙醚-異丙醇溶液。取乙醚與異丙醇1∶1混合,臨用現配。

1.5 試驗方法

1.5.1 油脂的煎炸

取多份油脂放入鍋中加熱,然后將雞排等樣品分別放入鍋中煎炸2 h,空炸1 h,連續煎炸5 d,取樣100 g左右冷卻至室溫后進行樣品分析,取樣后不再新添加油脂。

1.5.2 極性組分檢測[1]

(1)除雜。未經過煎炸的油脂為液態、澄清、無沉淀的油脂無需進行除雜;經過煎炸的油脂顏色變深,液態、澄清、有少量的沉淀物,需要用濾紙盡快過濾不溶性雜質,取過濾后的澄清油脂為樣品進行檢測。

(2)非極性組分分離。將500 mL平底燒瓶放入(103±2) ℃的恒溫烘箱內干燥1 h后取出,在玻璃干燥器內冷卻至室溫后稱重。取一支食用油極性組分快速分離制備色譜柱接入流動系統,沖洗10 min,使色譜柱充分被潤洗,去除氣泡及雜質。取1 g樣品放入小燒杯中,加入5 mL非極性組分洗脫液將樣品充分溶解,用10 mL一次性注射器吸取全部上清液后,勻速從制備色譜柱上端注入,然后再用3 mL非極性組分洗脫液洗滌殘留的樣品,用同一注射器注入色譜柱內,用非極性組分洗脫液作為流動相,流速為25 mL/min,洗脫11 min,將洗脫液完全收集到500 mL平底燒瓶中,置于水浴溫度為60 ℃的旋轉蒸發儀中,在負壓0.2 MPa下蒸發至盡干,然后將燒瓶置于40 ℃,負壓0.1 MPa的真空干燥箱中烘干30 min,在玻璃干燥器內冷卻至室溫后稱重。

1.5.3 酸價的檢測[2]

參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酸價的測定》(GB 5009.229—2016)第二法冷溶劑電位滴定法,稱取20 g油脂于稱樣杯中加入50 mL異丙醇-乙醚(1∶1)混合液,連接攪拌器插入DGi113-SC電極,用0.1 mol/L的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滴定,以游離脂肪酸發生中和反應所引起的“pH突躍”為依據,判定滴定終點,以最陡突躍點作為滴定終點,計算中和1 g化學物質所需的氫氧化鉀(KOH)的毫克數。

2 結果與分析

本研究使用大豆油[3]、花生油、葵花籽油進行煎炸試驗,這3種煎炸油脂的理化指標在變化趨勢上都是相似的。從煎炸過程中看,3種油脂的顏色明顯逐漸變深,這可能是由于油脂中的脂類分子不斷地被分解為小分子的脂肪酸,同時油脂中的氫過氧化物的生成也增多,再加上煎炸制過程中食物殘渣及焦粒的存在,最終導致油脂酸價、極性組分和聚合物含量都有所上升[4],聚合物的存在使油黏性增加,顏色也變深,且生成麻、澀、苦、酸等異味,影響油脂的風味及品質。

由表1、表2和表3可知,3種植物油的酸值均隨著煎炸時間的增加而增大,這可能由于煎炸過程中,油脂發生了水解作用,產生了甘油和游離脂肪酸。再加上煎炸油中食物殘渣和焦粒增加的影響,使得游離脂肪酸生成的速度加快。而油脂在煎炸過程中同時也會發生氧化過程,油脂與氧氣反應生成氫過氧化物等,在高溫下裂變產生游離脂肪酸,從而會導致油脂酸價的升高,但3種食用油酸價明顯小于國家制定的煎炸油煎炸過程中的酸價標準5 mg/g,說明3種煎炸油品質比較穩定。

同時,3種植物油的極性組分隨煎炸時間的增加而逐漸增大,其呈現出先緩慢增加后快速增加的趨勢,這是由于高溫煎炸過程中,油脂發生氧化聚合、裂解、水解等系列反應,產生了多種極性組分。由表1、表2和表3可知,3種植物油最初的極性組分含量不高,煎炸油的PC值隨著煎炸時間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煎炸時間第5 d時,有部分食用油已經超過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植物油》(GB 2716—2018)中規定煎炸過程中食物油極性組分含量≤27%的限值。

3 結論與討論

油脂在使用和貯存階段,因水分、溫度、氧氣等因素使油脂發生氧化和酸敗,特別是油脂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在儲存和使用階段更容易發生油脂氧化。油脂在加熱時,隨著油脂的翻滾與空氣的接觸表面積愈大,油脂氧化就愈大。而脂肪在發生水解、氧化、熱聚合作用下,還會生成揮發性物質,如醛、酮、羥基酸、二羥酸、環氧化物和其他的化合物,有試驗已證明上述物質對動物是有毒的[5]。

隨著煎炸油煎炸時間的增加,使用的時間越長,油脂中的多種營養成分就喪失越多,有害物質積累也越多,食品安全風險會更高。因此,煎炸食用油的品質直接影響煎炸食物的安全,相關人員要嚴格控制食用植物油在煎炸過程中的品質變化。本文通過對多種植物的油煎炸過程的研究,為不同油脂煎炸品質變化提供了參考[3]。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用油中極性組分(PC)的測定:GB 5009.202—201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6.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酸價的測定:GB 5009.229—201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6.

[3]章海風,周曉燕,李輝,等.3種食用油在油條煎炸過程中的品質變化比較[J].食品科學,2013,34(22):160-164.

[4]馮國霞,黃健花,王興國,等.大豆油煎炸過程中的品質變化研究[J].中國油脂,2014,39(9):40-43.

[5]李榮啟,于學軍,郜順成,等.油脂加工中產生的極性成分及其影響[J].中國油脂,2000(2):59-63.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食品安全導刊》雜志官方網站 ? 2012-2025 中商富安版權所有

京ICP備09075303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79, 1101055372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金溝河1號9幢2門1層2號(郵編100039)

聯系電話:010-88825653   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