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研究

2021-10-18 17:08:12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李冰玉1,袁雪霞2

(1.鄭州大學,河南鄭州 450000;2.鄭州財經學院,河南鄭州 450044)

摘 要:本文基于國內外農業風險損失補償理論體系和國內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研究的現狀回顧,構建了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發展的路徑,系統梳理了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演繹進程的有關文獻,沿著理論探索和方案設計2條發展路徑進行評析。本文沿著理論探索路徑,整理糧食主產區的概念界定、糧食安全貢獻度與利益損失規模測度等重要問題,通過挖掘糧食主產區的利益補償機制理論研究與知識體系,探討糧食主產區進行利益補償的理論依據及剖析利益損失原因?;谕庠诶媪魇Ш蛢仍陲L險損失研究,梳理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演繹進程。

關鍵詞:糧食主產區;外在利益流失;內在利益損失;利益補償機制

糧食安全是維系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壓艙石”,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而糧食主產區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核心區域。我國13個糧食大省貢獻了全國約78%的糧食產量和80%的商品糧,在國家糧食安全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農業大省、財政窮省”問題日益突出,糧食主產區農業利益損失已嚴重影響我國糧食總產出的穩定性,完善糧食主產區的利益補償機制迫在眉睫。

國家高度重視糧食主產區的利益補償制度體系的建設與完善,以促進糧食主產區發展。近年來國家明確強調要發揮糧食主產區優勢,加快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糧食主產區的利益補償問題也逐漸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學者們不斷完善糧食主產區風險損失的利益補償機制理論研究,致力于為糧食主產區得到有效的風險損失補償建言獻策。但國內鮮有學者就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的不同話題及不同視角的理論和實證研究進行系統性文獻梳理和評述,未能給出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研究的歷史脈絡、現狀和未來展望,這對于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研究的進一步發展是不無遺憾的。本文系統梳理了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研究的發展脈絡,并聚焦于利益補償理論及補償方式創新。以期為后續的相關研究提供參考[1-2]。

1 糧食主產區的利益補償機制的理論探索

1.1 糧食主產區的概念界定

糧食主產區是糧食主產區的利益補償機制研究的起點。在過去的30多年里,研究人員對糧食主產區概念的定義主要圍繞糧食主產區的農業生產條件、糧食總產量、糧食商品化率等3個要素展開探索[3-4]。糧食主產區是具有適宜農作物生長的地理、土壤、氣候等優越自然條件和較為豐富的農業資源,具有堅實的農業生產基礎,包括技術、科技等比較優勢和較強的糧食生產能力,在滿足區域內消費下還具有大量調出商品糧能力的經濟區域。

1.2 糧食主產區的糧食安全貢獻度測度

糧食主產區的糧食安全貢獻度是糧食主產區對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實現的重要性的直接體現。在過去10多年里,學者們對糧食安全貢獻度概念、內涵和特征的認識不斷深化。糧食安全貢獻度研究最早可以回溯到2008年,曾福生[15]等借鑒“農業四大貢獻”理論,提出糧食安全貢獻度問題,從生產、流通和消費環節設計糧食安全評價指標體系,但糧食安全貢獻度概念及衡量仍未取得實質性的突破。糧食安全貢獻度測算方法一直存在異議,并沒有統一的標準。有學者采用C-D生產函數進行測算,有學者采用“五指標”“四指標”簡單平均法測算糧食安全系數。此外,也有部分學者建立線性模型測算糧食安全影響因素貢獻度[17]。

1.3 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的理論依據

對糧食主產區利益損失補償理論依據的探索主要從2個角度切入:外在利益流失和內在風險損失。國內最先基于農業的準公共產品屬性及工農業產品價格剪刀差特質,以糧食主產區的外在利益損失研究為切入點。糧食主產區利益損失的問題并未得到實質性的解決,使理論和實踐界開始轉向農業生產的本身屬性——“弱質性”及其機會成本的關注,對糧食主產區內在農業生產風險損失研究展開探索[5]。

1.4 糧食主產區的利益損失規模測度

對于糧食主產區外在利益流失測度研究目前來說比較少,已有的學者主要以模糊計算方式獲得研究結論,另外還有一些學者圍繞政府層面和農戶層面2個層面探討糧食主產區外在利益流失。對于糧食主產區的內在農業風險損失測度還未形成一致結論。有學者基于風險損失測度最經典的風險度計算方法。農業技術風險損失可以采用概率分析、決策樹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方法,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與實踐檢驗,提出非參數局部線性加權估計方法進行數值仿真模擬,以更加精準的估計農作物災害性損失風險[6-7]。

2 糧食主產區的利益補償機制設計的演繹發展

2.1 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的目標

(1)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首要目標。糧食安全緊密牽動著我國十幾億人口的溫飽,始終是政府關注的重要問題,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是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的目標。早在20世紀90年代,有學者提出,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不僅事關我國糧食全局,更關系到國民經濟及社會的安定。十八大召開以來,學術界對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首要目標的認識更為明確,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即是國家糧食安全補償機制。

(2)以“服務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為延伸,也有諸多專家學者認為,確保糧食安全是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的首要目標,并非是唯一目標[8]。學者提出以“服務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則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需要的延伸,服務國民經濟和穩定農業需要。張德元認為糧食主產地區區域發展需要建立有效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張冰等明確提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是維護國民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和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需要[9]。

2.2 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的方式

①新福利經濟學下基于“補償原則論”的直接利益補償機制。國內學者首先基于新福利經濟學的“補償原則論”,從對糧食主產區財政橫向轉移支付和縱向轉移支付兩個層面提出對糧食主產區進行直接的利益補償,以解決糧食主產區的利益流失問題。建議對糧食主產區的生產者進行補貼、建立產糧大縣農業補貼專項預算獎補機制[10]。②區域經濟學下的產銷區利益平衡機制。解決糧食主產區的利益流失問題,不僅僅限于對糧食主產區進行直接的利益補償,還應從區域經濟的角度建立糧食產銷區利益平衡機制[11]。一方面加強主產區和主銷區糧食購銷合作,另一方面要建立“誰受益誰補償”的糧食主產區與主銷區之間的利益協調機制的原則。③保險學下基于農業風險管理論的內在風險損失補償機制。農業保險已成為實現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重要手段。農業保險能夠有效保障農戶收入,積極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是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的有效手段,不僅提高財政補貼效率,更能增加社會福利[12-16]。

3 結語

有關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的研究文獻呈現出顯著增長的趨勢,在CNKI的中國期刊網檢索頁以“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為檢索主題的可視化分析中,共檢索文章91篇。其中重要的研究進展在于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設計的創新和發展,正是沿著對糧食主產區利益損失理論依據探索、利益損失補償機制方案設計優化2個路徑推動了這一領域的長足進步。本文聚焦利益補償視角,系統地梳理和總結了這一尚處于成長期的糧食主產區外在利益流失補償機制和內在風險損失補償機制的理論知識體系,展現了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的理論發展歷程、脈絡及其重要的理論創新??偨Y了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演繹發展過程。整體上看,國內學者對糧食主產區利益損失補償原因和補償方式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討。但是存在如下不足:①對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效果評估關注較少;②現有研究鮮有對糧食主產區農業風險損失規模予以科學測度,對糧食市場風險及糧食主產區農業風險損失規模測度的關注較少。

由于我國糧食安全問題的嚴重性和我國糧食主產區對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重要性,期望更多研究基于利益補償的視角,關注外在利益流失補償機制的同時,更多地豐富和發展內在風險損失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的理論和知識體系的創新。具體來說,要通過優化糧食主產區的農業風險損失規模測算方式,深入探討糧食主產區風險損失補償的作用機理及其存在的問題,科學評估糧食主產區風險損失補償效果,并基于我國糧食主產區的實際情況,不斷提出實現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的有效保障措施。

參考文獻

[1]CHARLOTTE G.Learning from Migration Education:A Case Study of the Schooling of Rural Migrants Children in Beij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2009(5):495-504.

[2]侯榮娜,戴旭宏.改革和完善東北地區糧食安全與利益補償機制路徑選擇[J].農村經濟,2020(11):62-68.

[3]孫晶晶,趙凱,牛影影.三大糧食功能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評價及其差異分析:基于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視角[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7,38(4):581-588.

[4]吳珍彩.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的理論分析和政策建議[J].農業經濟,2016(3):9-11.

[5]張立迎,李翠霞.中國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的制度困境與路徑選擇[J].求是學刊,2015,42(5):72-77.

[6]楊建利,靳文學.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研究[J].農村經濟,2015(5):9-13.

[7]沈瓊.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的經濟分析[J].世界農業,2014(5):1-5.

[8]陳明星.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效應影響因素分析:基于農戶視角[J].調研世界,2013(8):30-34.

[9]馬有祥.樹立科學發展觀 構筑我國糧食安全長效機制[J].中國農村經濟,2004(10):15-19.

[10]萬寶瑞.對糧食安全應未雨綢繆[J].紅旗文稿,2004(20):6-8.

[11]張忠明.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2.

[12]魏后凱,王業強.中央支持糧食主產區發展的理論基礎與政策導向[J].經濟學動態,2012(11):49-55.

[13]羅海平,潘柳欣,余兆鵬.基于糧食安全貢獻度的中國糧食主產區糧食供求格局演變[J].浙江農業學報,2020,32(11):2077-2087.

[14]羅海平,余兆鵬,朱勤勤.基于糧食調出的我國糧食主產區糧食安全貢獻度研究:1985-2015[J].農業經濟,2019(2):3-5.

[15]曾福生,匡遠配.糧食大省對糧食安全的貢獻度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09,30(6):14-19.

[16]李福奪.糧食安全貢獻度的測算實證[J].統計與決策,2016(12):50-52.

[17]徐濟益,王曉靜.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滿意度考察[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9(2):74-83.

作者簡介:李冰玉(1996—),女,河南駐馬店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農業保險、農業經濟。

袁雪霞(1975—),女,河南駐馬店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圖形圖像處理。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