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菔子紅茶菌復合飲品的初步探究

2021-10-17 10:53:57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王利平,魏婷婷,朱艷平,張艷芳,田金河

(新鄉學院,河南新鄉 453003)

摘 要:以萊菔子、紅茶、白砂糖為主要原料,紅茶菌為菌種,研制具有萊菔子風味的復合型發酵茶飲料。通過改變發酵時間、萊菔子液濃度,結合飲品口感、色澤、菌膜生長情況、還原性糖含量以及pH值,初步探究出萊菔子紅茶菌復合飲品的最適發酵條件為:發酵時間6 d,萊菔子添加量10 g/L。發酵液具有萊菔子香氣,飲品色澤透亮,口感酸甜適中,菌膜成透明膠制狀,富有彈性。

關鍵詞:萊菔子;紅茶菌;發酵;菌膜

萊菔子又稱胡蘿卜籽,是十字花科植物蘿卜的干燥成熟種子。萊菔子不僅可榨油食用,也可入藥,有悠久的藥用歷史,屬于藥食兩用物質。萊菔子藥性平和,味辛、甘,對肺部和胃部病變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萊菔子水溶液可宣降肺氣上逆,化痰祛淤、消食除脹、降血脂、降血壓,是中藥炮制“生熟異治,生升熟降”的典型藥物。萊菔子生品多用來治療呼吸道疾病,通常搗汁服用或搗碎沖服,炒制萊菔子多用來治療消化道疾病,將其研末沖服,可治飲食停滯、老年便秘、腹痛腹脹,與其他中藥煎服或做藥丸狀,則主消食、降氣。臨床應用中其對促進術后腸功能早期恢復有明顯效果[1]。萊菔子選用炒、煎兩道工序處理,是為避免引起惡心等不良癥狀,且萊菔子炒制后有“殺酶保苷”的作用,阻止硫苷類成分——蘿卜苷的分解,更好地發揮萊菔子

藥效[2]。

紅茶菌是由多種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等組成的共生體[3]。紅茶菌中的酵母菌能促進新陳代謝,乳酸菌能抑制腸道內的雜菌,幫助人體調節腸道菌群平衡,具有抗病毒及抗癌的作用[4],因其菌膜酷似“海蜇”皮,又被稱為“海寶”[5]。紅茶菌中的酵母菌和醋酸菌主要用于發酵紅茶[6]。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紅茶菌液中富含多種營養物質,如蛋白質、氨基酸、醋酸、多種B族維生素、甘油、D-葡萄糖二酸、D-葡萄糖二酸-1,4-內酯等。其中葡萄糖酸能與重金屬結合,形成水溶性復合物幫助人體排出有害的重金屬元素[7]。紅茶菌具有抑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具有明顯抑制作用。紅茶菌能降低胃液pH值,抑制胃腸道中的有害菌,同時可以預防結腸癌的發生[8]。腸道作為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在機體循環方面起重要作用,不健康的習慣都會對腸道健康造成損害,破壞腸道菌群,而紅茶菌中含有的益生菌可平衡腸道菌群,改善人們的健康情況。在消化方面,因紅茶菌能幫助消化、預防胃病,人們又稱紅茶菌為“胃寶”[9]。紅茶菌飲品具有一定抗氧化效果,飲品中含有酶,可使紅茶菌對氮和過氧化物的清除能力變強。發酵基質的茶葉中含有的茶多酚,也可有效清除自由基,延緩人體衰老。紅茶菌飲品口味清爽,微生物發酵后產生的大量有機酸、醇和酯類物質,對飲品口感及感官品質有很大改善。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試劑

市售優質紅茶、白砂糖、萊菔子、紅茶菌種(支氏酵品紅茶菌)、堿性酒石酸酮甲液、堿性酒石酸銅乙液、乙酸鋅溶液、10.6%亞鐵氰化鉀溶液、葡萄糖標準溶液、硫酸銅(Cu2SO4·5H2O)、次甲基藍、酒石酸鉀鈉、氫氧化鈉、亞鐵氰化鉀、乙酸鋅[Zn(CH3COO)2·2H2O]、冰醋酸、葡萄糖、鹽酸、pH4.01標準液、pH6.86標準液。

1.2 工藝流程

萊菔子稱量→清洗→沸水浸泡→加入白砂糖→紗布過濾→冷卻→接種(紅茶菌菌種)→封罐→恒溫培養→定期指標測定。

1.3 分析方法

設計單因素試驗,單獨考察萊菔子濃度、發酵時間對紅茶菌飲品的影響。取萊菔子紅茶菌復合溶液,用pH計測定溶液pH值,用直接滴定法測飲品中還原性糖含量。根據《感官分析 建立感官分析實驗室的一般導則》(GB/T 13868—2009)中飲品感官評定準則,10位評價員根據飲品色澤、口感、香味、組織狀態打分。設計正交試驗得出萊菔子紅茶菌飲品最佳發酵條件,利用得出的結論再次進行驗證試驗,以驗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1.4 工藝優化說明

飲料發酵過程中微生物充分利用發酵原液的各種糖類生長,糖的轉化率越高,說明糖的利用率越高,發酵越好。發酵過程消耗糖分,同時產生大量有機酸,發酵飲品的pH逐漸下降,雜菌在酸性條件下不易生長。隨著酸度值和還原性糖含量的變化,飲品的口感也會隨之改變。因此將飲品中還原性糖含量、pH值、感官評定結果作為檢測指標,萊菔子濃度、發酵時間作為考察因素,探究不同萊菔子濃度、發酵時間對紅茶菌飲品品質的影響。

1.5 感官評定指標

品評員及實驗室的要求參照GB/T 13868—2009中的相關要求。評定項目包括飲品色澤、組織狀態、風味、口感,滿分為100分。品評員試嘗不同濃度、不同發酵時間樣品,結合感官評定標準,對不同樣品進行打分。優質飲品口感符合正常味道,酸甜可口,且帶有萊菔子清香,表面菌膜呈膠狀且透明,底部少量沉淀,菌液清澈,色澤呈現淡黃色。劣質飲品味道酸澀,不良口感較重,且菌膜不成形,飲品色澤呈深色,不透亮。詳細評價標準見表1。

2 結果與分析

2.1 萊菔子紅茶菌發酵工藝優化單因素試驗結果

2.1.1 不同萊菔子濃度對紅茶菌的影響

不同萊菔子液濃度對紅茶菌飲品感官評定影響的結果,見表2。經10名評價員品嘗打分,得出萊菔子液添加量在10 g/L時的分數為89分,分數最高。此時該飲品具有萊菔子與紅茶菌的特征香味,香氣柔和。液體色澤金黃,表面有白色菌膜形成,菌膜不易分散,組織狀態較好,飲品口感酸甜適宜,無辛辣味。

不同萊菔子液濃度對紅茶菌飲品的pH值影響的結果,見表3。由表3可看出,萊菔子濃度為10 g/L和16 g/L時,pH值分別為2.45、2.43,pH值結果相差不大,已達到穩定數值。pH值大小在2.40左右與其他文獻中紅茶菌pH值相似,結合感官分析,10 g/L時飲品口感較好,酸甜適中。

不同萊菔子濃度對紅茶菌飲品還原性糖含量影響的結果,見表4。由表4可知,隨著萊菔子濃度的增加,還原性糖含量逐漸增多。在萊菔子濃度為16 g/L時,還原性糖含量最高,為9.6。這說明微生物會利用萊菔子中所含有的糖類物質,萊菔子濃度對飲品中的還原性糖含量有一定影響。

2.1.2 發酵時間對紅茶菌的影響

發酵時間對紅茶菌飲品感官評定影響的結果,見表5。由表5可知,隨著發酵時間的延長,飲品質地逐漸澄清,菌膜逐漸成形,飲品風味漸佳,酸甜可口,具有紅茶菌飲品特有風味。在第6 d時,紅茶菌飲品色澤淡黃,組織狀態清澈透亮,香味醇厚,無澀感。飲品中出現由于菌膜下的褐色絮狀物脫落形成的沉淀,這多為老化的膠膜醋酸菌,而老化的酵母細胞自溶也易形成沉淀物。因此為避免沉淀出現,待飲品發酵成熟后,可進一步處理菌膜菌液。用滅菌鑷子摘下菌膜下部的絮狀物,涼開水沖洗菌膜,連同除去沉淀物的清亮培養液一起加入滅菌瓶中封口保存。為保持良好風味及延長保存時間,飲品應在0~4 ℃儲存。

發酵時間對紅茶菌飲品pH的影響結果,見表6。由表6可知,隨著發酵時間的延長,發酵液的pH總體呈下降趨勢,2~4 d時,pH下降速度最快,第6 d時,pH趨于穩定,最終pH穩定在2.40~2.46。實驗結果表明,發酵6 d后pH降為2.4左右并維持不變,液體表面出現白色半透明菌膜,培養液清澈透明,口感略酸,代表飲品發酵成熟。在發酵過程中,紅茶菌中含有的醋酸菌最終將還原性糖還原成為醋酸、乳酸等,飲品中pH逐漸減小。待發酵成熟,由于有機酸的增加,抑制微生物的生長,飲品的pH值基本不再變化。

發酵時間對紅茶菌飲品還原性糖含量的影響,見表7。由表7可知,隨著發酵時間的延長,飲品中還原性糖含量總體呈現先上升后降低的趨勢。結合感官評定,第6 d時,飲品口感最佳,還原性糖含量數值逐漸穩定。飲品中還原性糖含量變化的原因:蔗糖作為糖原,微生物發酵將蔗糖轉變成還原性糖,隨著時間的延長,微生物代謝消耗還原性糖。

2.2 正交試驗設計結果

選擇萊菔子添加量、發酵時間為考察因素,以還原性糖含量、pH值和感官評分為指標,設計L9(32)的正交試驗,正交實驗因素如表8所示,正交試驗結果見表9。

通過單因素試驗與正交試驗可得出,最優配比為A3B2,即萊菔子濃度為10 g/L,發酵時間6 d。觀察極差值,得出飲品主要影響因素為發酵時間,隨著發酵時間的延長,還原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pH值逐漸減小,且減小速率變得緩慢。當發酵時間為6 d時,飲品的pH值達到穩定。同時根據所觀察的菌膜狀態及飲品色澤,萊菔子濃度為10 g/L,發酵時間為6 d時,有成型菌膜,色澤透亮,飲品色澤呈淡黃色,香氣濃郁,口感溫和不刺激。此工藝流程簡單,萊菔子用量適中,成本低,發酵時間短,經濟效益高。

2.3 正交試驗的驗證結果

根據正交實驗結果進行驗證試驗。在擴大培養完成的紅茶菌液中,添加10 g/L萊菔子液450 mL,加入10%白砂糖,在30 ℃條件下,恒溫發酵6 d。發酵成熟后,評價人員根據其色澤、組織狀態、風味、口感進行感官評定。驗證結果表明,飲品pH值為2.40左右,色澤呈鮮亮淡黃色;菌膜具有一定韌性,不易松散,呈透明狀,底部無沉淀及絮狀物;具有萊菔子與紅茶菌清香風味;口感爽滑可口,酸甜適中,無辛辣刺激感。

3 結論

通過研究萊菔子濃度、發酵時間對紅茶菌飲品的影響,以飲品中還原性糖含量、飲品pH值、感官評定得分為指標,對復合紅茶菌飲品的發酵工藝進行研究與優化,得出最佳發酵條件為萊菔子添加量為10 g/L、發酵時間為6 d,此時復合飲品香味濃厚,具有萊菔子和紅茶菌特有風味,飲品色澤為淡黃色至黃色,質地清澈透明,沉淀量少,無異味,酸甜適宜,口感順滑清爽。

通過正交試驗結果看出,發酵時間對萊菔子紅茶菌復合飲品的品質影響較大:發酵飲品中含有活菌數較多,若發酵時間過短,飲品各項指標分數較低;若發酵時間過長,益生菌消耗糖分,飲品質量下降,口感較差。萊菔子濃度對實驗影響相對較?。喝R菔子濃度過低,飲品風味較單調;若萊菔子濃度過高,對飲品色澤有略微影響,口感不易被接受。該復合飲料工藝流程簡單,發酵周期短,經濟實惠,為充分開發和利用萊菔子、茶葉資源,豐富康普茶飲料產品類型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趙婧,霍青,李運倫.萊菔子的現代研究及臨床應用[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27(2):294-296.

[2]朱立俏,張元元,于紹華,等.萊菔子炮制前后HPLC指紋圖譜及主要成分含量變化研究[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18,29(5):614-621.

[3]謝惠青,趙力超,楊翠琪,等.紅茶菌發酵咖啡液制備低咖啡因飲料[J].食品科技,2016,41(11):57-62.

[4]魏書蓉,張亞楠,吳春,等.紅茶菌的研究進展[J].亞太傳統醫藥,2018,14(11):97-99.

[5]左勇,鞠帥,謝暉,等.紅茶菌保健酒的研制[J].食品與發酵科技, 2011,47(6):76-78.

[6]KHOI N,THUY NH,LE P H.Effects of and alterations in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n biosynthesis of glucuronic acid by a intermedius kombucha symbiosis model system[J].Food Biotechnolo-gy,2015,29(4):356-370.

[7]高妍妍.紅茶菌優勢菌株分離鑒定及水果紅茶菌飲料活性成分分析[D].開封:河南大學,2018.

[8]DUFRESNE C,FARNWORTH E.Tea, Kombucha, and health: A review[J].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00,33(6):409-421.

[9]劉紅,姜明洪,張明,等.青梅紅茶菌復合飲料的研制[J].飲料工業,2016,19(4):21-25.

基金項目:國家級創新創業計劃訓練項目“紅茶菌飲品及其新產品的開發與推廣”(201811071002)。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