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食金鯧魚脆片加工工藝探討
容英霖,吳 軍,覃莫思,譚麗青,莫妙云
(北海職業學院,廣西北海 536000)
摘 要:以金鯧魚和海帶為主要原料,以感官評價為標準,采用單因素和正交試驗設計,研究即食脆片的最佳配方。結果表明,即食金鯧魚脆片的最佳配方以金鯧魚魚糜質量為基準,添加海帶漿45%、玉米淀粉35%、白砂糖1%和黃油2%,得到的海帶金鯧魚脆片塊形平整,厚薄均勻,無缺角、裂痕;表面金黃,咸甜適口;口感酥脆,海帶與魚香風味協調。
關鍵詞:金鯧魚;海帶醬;脆片;配方;工藝
金鯧魚是一種重要的海洋生物資源,魚肉中含16種常見氨基酸,其中7種為人體必需氨基酸,單不飽和脂肪酸總量高于多不飽和脂肪酸總量,富含亞油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營養豐富,具有益氣養血、補胃益精、降低膽固醇等功效,且有較好的食用價值、保健功能和綜合開發利用價值[1]。
海帶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海藻,來源豐富,價格低廉。海帶中富含蛋白質、碘、維生素、甘露醇、礦物質、多糖等多種功能性物質[2]。其中多糖是起保健作用的主要因子之一,在降血糖、血脂、抗腫瘤、抗氧化、抗疲勞、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免疫和抑菌等方面都具有顯著功效,其在功能食品開發中有潛在的應用前景[3]。目前金鯧魚產品的呈現形式比較單一,主要是以活鮮、冰鮮、全條凍的形式展現,此外還有魚片、魚糜制品和調味品。本試驗擬以金鯧魚為主料,添加海帶制作成新興脆片類型,本產品具有創新性和可操作性,以期提高金鯧魚的附加價值,豐富即食海產品的種類。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金鯧魚、海帶、食鹽、白砂糖、玉米淀粉、黃油。
1.2 儀器設備
絞肉機、營養破壁料理機、電熱鼓風干燥箱、粉碎機、電子天平、電烤箱等。
1.3 基本工藝流程
即食金鯧魚脆片工藝流程見圖1。
1.4 操作要點
1.4.1 原料的選擇
挑選新鮮、大小均勻的金鯧魚,每條約300~400 g;海帶為肉質厚實、形狀寬長、色澤深綠的鹽漬海帶。
1.4.2 金鯧魚處理
將魚去鱗、去頭去骨后取魚肉,于1%食鹽溶液中浸泡1 h,將魚肉瀝水后放入絞肉機攪碎成魚糜狀,用菜刀及搟面杖手工擂潰,使其具有一定黏性[4]。
1.4.3 海帶處理
鹽漬海帶含有較多鹽分和雜質,用水多次清洗去除鹽分和雜質,把邊緣碎裂或黃化的部分切除,瀝干,在90 ℃鼓風干燥箱中烘干,取出用粉碎機粉碎過篩得海帶粉備用。
1.4.4 海帶漿制備
取一定海帶粉放入營養破壁料理機中按1∶30加入適量水攪打成海帶漿備用。
1.4.5 混合攪拌
將面粉、海帶漿、玉米淀粉、食鹽、白砂糖及黃油按一定比例依次加入金鯧魚魚糜中并充分拌勻至有一定粘性[5]。
1.4.6 魚糜成型
向烤盤放進烘焙油紙,將充分拌勻的魚糜漿倒在油紙上,平鋪成厚度一致、表面均勻的魚糜層[6]。
1.4.7 烘烤
放置烤箱中180 ℃烘烤60 min。開始烘烤20 min后取出翻面,并切片,每片大小須一致,切片后繼續放入烤箱中烘烤,烘烤到時間后取出冷卻至室溫。
1.4.8 冷卻包裝
產品于室溫下冷卻后進行真空包裝。
1.5 試驗方法
1.5.1 單因素試驗
試驗中魚糜量、面粉量、食鹽量設為恒定值,將海帶漿、玉米淀粉、白砂糖、黃油添加量作為研究因素。單因素試驗設計見表1。
1.5.2 正交試驗
在單因素試驗基礎上,設計海帶漿、玉米淀粉、白砂糖及黃油添加量為4個影響因素,設計3水平正交試驗,以脆片的感官評價為指標,優化配方工藝(見表2)。
1.5.3 感官評定
采用感官評分法,隨機抽取10名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學生組成評分小組,從外形、色澤、滋味和口感、香氣等幾方面進行感官評價。感官評價項目和標準見表3。
2 結果與分析
2.1 單因素試驗
2.1.1 海帶漿添加量對金鯧魚脆片的影響
由表4可知,不同的海帶漿添加量會影響到金鯧魚脆片的外形、色澤、口感、滋味和香氣。海帶漿的添加量多會導致脆片偏向深綠色,不美觀,口感粘牙,量少時脆片呈現黃色,同時海帶漿用量少會影響脆片的香氣,無海帶特有的香氣,但海帶漿過多時,由于海帶本身含鹽量高,導致味道太咸腥味加重。因此,海帶漿的添加量高或低都會影響金鯧魚脆片的質量。所以選擇海帶漿添加量為45 g/100 g。
2.1.2 玉米淀粉添加量對金鯧魚脆片的影響
由表5可知,玉米淀粉添加量對脆片的口感影響較大,添加量過少,口感較軟粘牙;添加量過大,口感較硬無松脆感且有硬塊。因此選擇玉米淀粉添加量為40 g/100 g。
2.1.3 白砂糖添加量對金鯧魚脆片的影響
海帶中含有鹽分,加上金鯧魚肉去腥處理時用淡食鹽水浸泡,會使海帶金鯧魚脆片味道帶有咸味,所以在試驗中加入了少量糖以減弱咸味,使金鯧魚脆片咸甜適口,滋味更好。由表6可知,當白砂糖添加量為2 g/100 g時,金鯧魚脆片的滋味和口感更好。
2.1.4 黃油添加量對金鯧魚脆片的影響
由表7可知,黃油添加量對金鯧魚脆片的色澤、口感、滋味影響很大。當黃油添加量達到6.5 g/100 g時,脆片顏色呈金黃色,口感酥脆,但魚和海帶的香氣減弱,無海帶金鯧魚特有的風味;當黃油添加量達到8.0 g/100 g時,脆片外形破裂、顏色焦黃、口感發苦,因此從營養少油且不影響海帶金鯧魚脆片風味的前提下,選擇黃油添加量為2.0 g/100 g。
2.2 正交試驗結果及數據分析
由表8、表9可知,各因素的極差值的大小排序為:A>D>B>C,說明各因素對產品感官品質影響的主次順序為:A>D>B>C,即海帶漿添加量對產品的感官品質影響最大,黃油添加量、玉米淀粉添加量次之,白砂糖添加量影響最小。由值得出產品最佳的工藝配方為A2B1C1D1,與正交試驗表中感官評分最高的配方A2B1C2D3不符,因此按兩個配方做驗證試驗,結果發現A2B1C1D1加工的產品的感官分值明顯高于另一組,感官評分為86.80分,因此,即食海帶金鯧魚脆片的最佳工藝配方為A2B1C1D1,即以金鯧魚魚糜質量為基準,添加海帶漿45%、玉米淀粉35%、白砂糖1%和黃油2%。
3 結論
本試驗用金鯧魚和海帶為原料制作即食脆片,通過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試驗,確定即食海帶金鯧魚脆片的最佳工藝配方為金鯧魚魚糜質為基準,添加海帶漿45%、玉米淀粉35%、白砂糖1%和黃油2%。此時加工而成的即食海帶金鯧魚脆片塊形平整,厚薄均勻,無缺角、裂痕;表面呈金黃色,色澤均勻且光亮;咸甜適口;魚肉香氣與海帶風味相協調,熱量低、易消化、易保存、方便攜帶。該產品風味獨特,是適合于大眾消費的新型產品,具有廣泛的開發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戴梓茹,鐘秋平,林美芳,等.金鯧魚營養成分分析與評價[J].食品工業科技,2013(1):347-350.
[2]王利群,董英.海帶的營養保健功能及其開發前景[J].包裝與食品機械,1999(1):28-31.
[3]宋武林.海帶的主要功能及加工利用研究現狀[J].漁業研究,2016,38(1):81-86.
[4]陳申如,劉陽,李燕杰.擂潰條件對魚糜制品彈性的影響[J].大連輕工業學院學報,2004(3):194-197.
[5]米紅波,王聰,儀淑敏,等.淀粉在魚糜制品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食品與發酵工業,2018,44(1):291-295.
[6]秦玉華,陳芳芬,秦玉春.即食魚香脆片配方工藝研究[J].農產品加工,2019(23):37-39.
基金項目:北海職業學院2021年科研類課題(2021YKY16)。
作者簡介:容英霖(1968—),女,漢族,廣東吳川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食品加工與食品檢驗。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