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面臨的問題及監督管理路徑
李延芳
(濟南市章丘區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大隊,山東濟南 250200)
摘 要:當前我國經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食品行業作為驅動國內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行業產品的生產質量、效率及食品安全問題更是國家及各地政府監管的重點對象。本文闡述了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意義,分析了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了優化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策略,從而為相關人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食品安全;問題;監督管理
隨著時代的發展,食品產品的品項及種類逐漸增多,因其存在長期需求的特性,投身于此行業的人較多。食品行業的發展和食品安全問題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龐大的管理基數往往導致國內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繁重且艱難,為使人們的飲食生活得到安全保障,國家相關人員應深挖食品安全問題,定期審查并強化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因此,本文對食品安全面臨的問題及監督管理路徑進行了分析。
1 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意義
①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能有效保障人們的健康。隨著科技、經濟的蓬勃發展,人們應將食品安全放在行業發展的第一位。生產效益于食品行業為“車輪”,但食品安全于食品行業為“車軸”。安全是效率實現的基石,作為人們日常生活必備的食品更要重視此點[1]。食品安全是此行業發展的根本,食品用料品質可分優、良、中、劣,但一旦跨過食品安全的警戒線,其便難以稱之為食品,更傾向于危害人體健康的“毒物”。另外,影響食品安全的因素并不只存在生產廠商,運輸、倉儲環境維護的不嚴謹,銷售時不妥當的操作,均可能產生食品安全問題。食安問題直接危及人們的生命健康,甚至下一代。因此,嚴格監管食品生產、運輸、銷售安全的重要性是不分大小的,監督管理工作亦應環環相扣,避免存在忽略的死角。②加強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能進一步促進我國食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F今人們的消費水平有所提升,對食品的“挑剔”程度也隨之上漲。相關生產廠家若不對自身的生產安全給予重視,積極革新管理制度,升級應用技術和設備,或被市場競爭所淘汰。在此境況下,其或選擇薄利多銷或壓縮成本等手段調控自身經濟效益,食品安全控制水平亦會隨之進一步下滑,形成惡性循環。部分廠商選擇在食用商品本身以外的部分節省成本,如降低包裝物質量、節省運輸用車、向鄰近地區供貨。此舉不僅不能改善產品本身的食安問題,還會導致滯銷情況愈發嚴重,不利于國內整體食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加強食品安全基礎問題的監督管理,對促使行業蓬勃發展具有長久維護的重要意義。因此,相關部門需要加強食品安全監督與管理[2]。
2 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面臨的問題
2.1 監管機制有待完善
縱觀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其對象分類眾多,數量龐大,且不同地域啟用的食安監管機制均有不同。從國家標準,到地方標準,在諸多監管機制的協同管理下,食品市場依舊存有安全監管相關的漏洞。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食品安全監督離不開食品成分、菌群量等食安化驗工序。食品安全是關乎人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基本民生問題[3]。部分地區經濟發展境況一般,難以啟用當前國內最先進的化驗技術和應用設備。與之對應的相關監管機制同樣缺乏,究其原因為當地食品監管部門對新興技術啟用的認知不夠,缺乏優化、簡化食安化驗步驟的考量。同時,部分化驗機構的現用設備已經難以應對品種多樣的當代食品市場需求,規格外的食品若進行安全檢測,甚至要前往市級、省級的食品安全檢測場所。此種境況下,不僅食品企業的產品開發和銷售均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相關檢驗作業的“拖沓”,同樣會使部分企業管理者降低對食安檢測的重視。部分黑心廠家或會直接忽視食安檢測這一至關重要的步驟,選擇最簡便可行的方法,加快產品投入市場的進度。一旦未經嚴謹食安檢測的產品流入市場,會直接侵害消費者的身體健康。②食品安全的驗證,一則需切實對產品本身的質量進行監督,二則需對產品的運輸途徑及實際銷售場所予以監督。鑒于過往監管的側重點,及結合實際情況,多數商品在生產和離廠前多會受到相對嚴格的監控,相關實操的落實與獎懲亦受企業管理者的掌控。但延展至運輸、倉儲和銷售,因其整體運作結構的特性,區域性監管已經無法對其實現完全掌控。由此可見,部分食品需要產業鏈式的監督管理。但當前國內部分地區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尚未做到這一點,機制的不健全會逐層影響食品后期的運輸和銷售。究其原因是相關監管機制從制定到落實,整體完善工作量較為龐大,內容延展度較高,且短期內難以做到事無巨細,收效不明顯所致。
2.2 監管方式較為單一
食品安全監管方式將直接決定整體監管工作的質量,隨著時代發展,技術更新,監管的實際操作逐漸趨向科技化與便捷化。但無論如何推進技術更新,監管方式未能有效拓展。當下國內食品安全監管多采用以點對面的形式,要求食品廠商主動遞送樣品安檢,定期對周邊生產廠地進行環境衛生檢測等。但整體方式較為單一,且缺乏精細度。后期新式技術及相關理念的啟用多流于表面,且多處于被動引導,在進行主動探尋工作時,難以深入到食品安全管控的中心,對各地廠商的監管力度也不甚明顯。當下為保證基礎的監管力度,此類食安監管方式單一的境況,依舊廣泛存在于國內各個地區[4]。
2.3 監管人員的水平有待提升
監管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對當下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各項問題的促成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部分監督管理人員的工作責任意識有待強化。在產品檢測方面,部分專業能力不足、缺乏實操經驗的化驗人員給出的檢測報告或并不存在參考價值。在進行運輸及銷售場地檢查時,部分工作人員未能對重要問題予以徹查,后期的文書工作缺乏嚴謹性。在進行新式監管條例規劃時,難以給出具有創新性質的建設性意見。在充分考慮監管機制、監管方式后,相關部門應加強對監管人員的優選、優訓等問題的重視。
3 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優化策略
3.1 把握重點,完善監管機制
為確保國內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制度實現進一步完善,國家及政府相關人員應從科學角度出發,以提升監管工作實效為目的,有效把握過往忽略的重點,進行監管內容的增添。食品安全監管組織可與當地高校聯合,邀請相關行業學者進行技術指導,優先做到“了解科技,了解形式”,進而再與社會學相關學者聯合研討制定適合當下食品生產及銷售市場的合理監管機制。在確保整體機制合乎嚴謹、科學等要求后,還應適當考量監管機制在各省各地的適用性,為后期產業鏈式食安監管奠定基礎。貿易相對頻繁的省市應定期交流,保證更新制定的監管機制相互契合。當地政府應結合食安監管機制督促當地食品行業進行內部發展,最終引導貿易聯合省實現多種類食品產品監管機制的統一。
完善監管機制的整體工作量較大,因此在前期需由相關負責人做好倡導企業協作的相關工作。由當地政府、市場銷售部門要求食品企業提供自身在產的產品品項和種類,以一季度為周期進行更新,相關指定的新式食安監管機制亦要第一時間發布至一線。為提升企業的配合度,政府可適當調動資金,升級相關監管各場所的應用設備,給予企業食品安檢補貼。
3.2 講求融合,豐富監管方式
過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方式單一,皆因革新理念和革新技術未能與市場發展需求及實際操作需求相互融合。同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應適當考量換“被動”為“主動”,向受監管的企業展現食安監管組織的嚴謹與魄力。運用信息技術對監管信息進行匯總,提升數據處理效率,但在進行革新融合時,應注意收集和取用信息的實用度。在充分參考系統建設人員及過往經驗的同時,要對當下市場所需求的食品發展走向進行考量。由下至上收集監管信息可省略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相關人員亦要保持靈活,適當采用視頻錄制檢測流程和結果的方式提升監管的嚴謹度,強化監管權責的精細度。在階段性獲取融合成果后,相關人員應簡化監管方式,使食品安全許可的發放與收回變得更易操作。
3.3 調整獎懲,提升監管水平
針對部分地區監管人員自身水平良莠不齊的問題,相關機構應在招聘時加強對應聘人員學歷、經驗和實操效果的進一步考察,并協同強化監督管理工作的獎懲制度。獎懲制度除卻針對日常工作執行績效的考核,還應借助定期培訓的相關內容,對在業工作者的責任意識、專業能力進行全方位的測評,由此使其意識到食品安全問題的嚴重性,有利于從根源解決食安問題[5]。同時,安排專攻部分監督、檢測周期較長食品的專項人員,以保障此類監管工作的整體質量和效率,將組織現有的食品安全監管水平推上一個新的高度。
4 結語
綜上所述,從過往的行業發展來看,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國政府、社會企業及消費者個人都應對相關問題給予長期、密切的關注,監管工作的相關工作人員應優先了解并剖析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的現存問題,深度探尋問題的引發原因,通過把握重點,完善監管機制;講求融合,豐富監管方式;調整獎懲,提升監管水平等策略,結合當代食品行業的發展特點,逐步完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系統,為人們的健康與行業的高效可持續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祝旭,郎堃,國陽.我國食品檢驗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分析[J].中國食品,2021(13):137.
[2]任芳,陶偉慶.關于食品安全面臨的問題及監督管理分析[J].中國食品,2021(9):126.
[3]朱云,陳彬.食品安全抽樣工作法律問題研究[J].中國食品藥品監管,2021(4):52-57.
[4]黃晶,蔡德玲,陸江成,等.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抽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探究[J].中國食品,2021(9)132-133.
[5]張茹.關于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初探[J].中國食品,2021(7):102-103.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