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熱菜的烹調技法

2021-08-26 16:28:55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吳 強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浙江杭州 311231)
摘 要:烹制技法在傳統的烹飪技藝中具有獨特的風味,正確掌握和熟練運用烹制工藝技法,對于菜肴的質量保證、顯現特色、促進食欲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诖?,本文對熱菜的烹調技法展開分析。
關鍵詞:烹制技法;清料;清汁;油溫控制;熱菜
烹調工藝技法是指將經過初步加工或切配后的原料,再通過加熱、調味使之成熟,制成不同風味的菜肴。烹調技法是烹飪過程的核心,菜肴的色、香、味、形、質大部分是通過烹調技法的運用而體現的[1]。烹調工藝技法有多種分類方法。根據原料加工時的傳熱介質的不同,可分為液態介質傳熱法、氣態介質傳熱法、固態介質傳熱法、特殊混合烹調法4種;根據成菜的性質,可分為熱菜制作工藝、冷菜制作工藝兩種;根據烹調的工藝特點和風味特色,可分為炸、炒、爆、烹、燉、煨、燒、扒、煮、燴、煎、貼、蒸、烤等幾十種。
烹制工藝技法是利用油為傳熱介質,根據油的高溫特性,適度地調節和控制油溫,使食物最終達到外酥香、里鮮嫩、爽口不膩的菜肴要求。
1 烹制工藝技法的概念及分類
烹是將原料經炸或煎,在原料上淋入不加芡粉的味汁,使之入味的一種加工技法[2]。烹制工藝根據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為兩類:①以雞、鴨、魚、蝦、肉類等動物性原料為主的菜肴制作;②以蔬菜原料為主菜肴制作。以動物性原料為主的菜肴中烹制過程,一般是把原料經刀工處理后的片、絲、塊、段,經拍粉后(或不拍粉)直投入中高溫大油量中快速炸至外脆斷生,起鍋瀝盡油,原鍋蔥姜熗鍋,放回原料,淋入調味汁顛翻入味,出鍋裝盆。以蔬菜為主料的菜肴烹制過程比較簡單,一般以蔬菜類原料為主的菜肴在烹制則不需要油炸,先將原料煸炒到一定程度時,即烹入預先兌好的調味汁,原料入味后即可出鍋。在調味的配制上可適當多加點醋,使制品脆嫩,微有酸味。
2 烹制技法的制作關鍵
烹制技法屬于大油量旺火速成的操作方法。其原料以清料、清汁為主,將主料先經熱油把表皮炸脆,再烹調味汁,使制品在脆的基礎上增加酥的感覺。制品的特點是外表干香酥脆,內里鮮嫩清香,口味鮮醇。
2.1 原料要求清料
清料,即菜肴在配制中,原料大都是單一凈料,不配任何輔料,不上漿不掛糊,把原料加工成小塊或小段直接下油鍋炸制,具有口感清爽,外香脆、里鮮嫩的特點。由于烹制的原料沒有保護層直接與油溫接觸,原料遇熱收縮性強,所以原料的質地至關重要。若肉質太瘦,經油炸制后會有發干、發柴咬不動的感覺,達不到菜肴風味的要求。只有選用質肥潤,鮮嫩易熟的原料成品才適口。因此烹制品的原料選用一般以質地較嫩的魚蝦及雞類為宜。這些原料不用去骨去皮,刀工處理后即可進行操作。有部分烹制菜肴為了增加制品的酥脆感,在刀工處理成型的原料表面拍上淀粉進行炸制。要注意的是,拍粉時,一定要現炸現拍,若原料拍粉時間太久,則原料內部水分被淀粉吸收而使肉質發干,烹制后肉質發硬而影響質量。
2.2 菜肴調味汁為清汁
清汁,即烹制品的調味汁一般不用水淀粉勾芡而用清汁。烹制技法之所以選用清汁,主要是便于油炸后原料的吸收[3]。其調味的組成一般以料酒、醬油、白糖、醋、味精、鹽及蔥姜為基本調料。制品味感是甜咸適口。糖與醋的數量用得極少,加糖與醋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味,因而具有加糖不甜加醋不酸的特點。由于制品是旺火速成,宜先將各種調料預先在碗內加少許清湯兌好,待制品炸好后乘熱烹汁。烹汁后,菜肴在鍋內不能久留,否則影響菜肴質感。烹制技法菜肴調味汁不能太少,以盤中略帶鹵汁為宜。
為了適應廣大消費者的不同口味,烹制菜肴的味型除了傳統的輕糖醋味外,還增加了茄汁味、咸鮮味、魚香味、家常味、荔枝味等復合型味汁,豐富了烹制菜肴的味型。烹制技法菜肴有時也可以將淋汁的過程移到餐桌上,把調好味的湯汁澆淋到剛炸好的制品上,香味頓時彌漫開來,以增加進餐的氣氛,如鍋巴系列菜肴。
2.3 注重油溫的控制
大部分烹制技法制作的菜肴均要將原料高溫炸至酥脆,故有“逢烹必炸”之說,因此“烹”也稱為“炸烹”。為了減少原料中的水分和營養的流失,調節油溫顯得至關重要,一般可以通過火力與投料的數量來掌握控制油溫。若爐火旺,下料時,油溫應略低;若爐火低,下料時,油溫應略高;若原料數量少,油溫可略偏低;若原料數量多,油溫要略高。一般兩次炸法的油溫有兩種,一種是中溫(150~180 ℃)將原料加熱成熟;另一種是高溫(180~240 ℃)將原料加熱至脆。
炸制原料要形成外脆里嫩的口感,初次加熱的溫度不宜太高,否則外部脫水速度大于內部成熟的速度,會形成外焦里生的現象。油溫控制應符合飲食安全和營養的需要,盡量避免以240 ℃以上的油溫加熱。一般對于質地較嫩的原料,加熱時間稍短,使其外脆里嫩;對于質地較老的原料,加熱時間稍長,使其里外酥脆。
3 烹制過程中常用的炸制工藝
動物性原料在烹制過程中都需先下油鍋炸制,再調清汁烹入炸熟的制品中。因此炸制技法是烹的很重要的一環。根據原料質地(老嫩)和成菜要求的不同,烹制菜肴炸制方法分清炸和干炸兩種。
3.1 清炸
清炸是將原料加工處理后,用調味品碼味腌漬,不經掛糊上漿,直接用旺火熱油加熱使之成熟的一種加工技法[4]。原料用精鹽、黃酒、姜、蔥等調味腌漬,根據原料成型的大小確定油溫高低,一般控制在六成油溫(180 ℃左右),投入原料加熱至成熟后起鍋,待油溫升到七成以上(220 ℃左右),復入油鍋使原料表面驟然受熱浸炸很快現金黃色而變脆。由于肉類傳熱較慢,外表炸脆后里面正好剛熟即可撈出瀝凈油分。為了使制品入味增加酥感,隨將鍋中油倒出,把原料再倒入鍋中,將預先兌好的調味汁烹在炸脆的原料表面,使炸脆的原料吸收一部分清汁而增加制品發酥之感。采用先清炸再進行烹制的菜肴,原料在調味腌漬時宜選用黃酒、食鹽腌漬為主,慎用醬油,主要是防止原料經油炸醬油上色變黑,破壞菜肴的色澤。味精是一種常見的調味品,菜肴中加入味精可以增加鮮味。但清炸原料調味腌漬時不加味精,因為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加熱超過120 ℃變成焦谷氨酸鈉,產生對身體有害的物質。清炸的制品一定要具有色澤金黃、外香脆里鮮嫩的特點。
3.2 干炸
干炸是將原料加工處理后,用調味品碼味腌漬,再拍粉(或掛糊),投入熱油用旺火加熱使之成熟的一種加工技法[5]。原料經調味品腌漬后拍上粉,六成油鍋炸至制品結殼后待油溫升到七成復入油鍋使之香脆。拍粉后的原料,由于表面增加了一層保護層,在加熱過程中阻礙了原料內部營養物質和水分的流失,使原料中各種氨基酸損失減少,確保原料的鮮味和制品內部的鮮嫩。原料拍粉油炸便于保持原有的形狀,還能使制品比清炸質感更酥脆,形體更光潤飽滿。原料拍粉時,要注意現拍現炸,間隔時間太長會影響制品質量,拍粉時原料需均勻裹上粉,在投入油鍋之前抖去原料表面的多余干粉[5]。烹制品的炸制火候應掌握好,做到適時投料、恰到好處,切不可油溫過高,使制品外焦里生;也不可油溫太低使品在油鍋內長時間煎炸而變老發韌。干炸油鍋要勤過濾,去盡粉渣等物,防止粉渣焦煳,影響菜肴質量。炸制的原料剛一出鍋,利用原料的高溫立即烹調味汁,鍋中即有原料吸收清汁,炸脆的原料表面由于有水分的滲入,增加了酥的感覺。炸好的原料放置時長原料內部的熱氣向外擴散,炸脆的表皮受到內部向外擴散的水氣的侵蝕會變得發軟發皮,這時烹汁就達不到酥脆的要求,因此,切不可將炸好的原料擱置時間太久才烹汁。
4 結語
中餐傳統烹調技法按傳熱介質和工藝特點的不同可分為幾十種,烹制技法只是其中之一,只有了解烹制工藝原理和制作規律,掌握烹制菜肴的制作流程及制作關鍵,才能烹制出外酥脆里鮮嫩、口味鮮醇、形狀飽滿、符合菜品要求的菜肴。
參考文獻
[1]季鴻昆.烹飪學基本理論[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6.
[2]戴桂寶,金曉陽.烹飪工藝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3]周曉燕.烹調工藝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
[4]馮玉珠.烹調工藝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
[5]薛黨辰.烹飪基本功訓練教程[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20.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