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烹飪對中式菜系烹調的影響
韋磊廣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新豐鎮龍堤初級中學,江蘇鹽城 224173)
摘 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不斷提升,與各國之間的交流愈發密切,各國文化、物質、經濟交流愈發頻繁,彼此之間的影響愈發深刻。從飲食烹飪的角度來看,西餐流行的過程影響了中式菜品的烹調與制作。本文簡要分析了西餐烹飪與中式菜系烹調之間差別,深入探究西餐烹飪對中式菜系烹調的影響。關鍵詞:西餐烹飪;中式菜系;影響
目前,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中西方飲食之間的差異使二者互相促進,互相影響,西餐烹飪對中式菜系的烹調產生較為明顯的影響。我國餐飲行業秉承積極開放的態度,引入符合人們口味的部分西方烹飪方法,目的在于創新中式菜品,豐富中式菜品內涵,促進中式菜系的發展與繁榮。在實際過程中,可分別從烹飪方法、調味方法、調味材料等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西餐烹飪對中式菜系烹調的影響情況[1]。
1 西餐烹飪與中式菜系烹調之間差別
中西餐之間的差異本質上是中國與西方國家之間的飲食文化差異,歸根結底在于兩種文化的差異。從中式菜系角度分析,不同的飲食中能體現出我國的民俗習慣、人文風俗、審美觀念等。例如,西北地區地域特殊,少耕種地區與綠洲,人們以面食與牛羊肉為主,菜品制作方法粗狂簡單;江南蘇州地區菜品精致小巧,其中“白玉獅子頭”繼承了江南“風輕云淡”的韻味,菜品外觀精美雅致;山東地區的魯菜菜系是我國中式菜系之首,其中“詩禮銀杏”這道菜可體現出魯地文化傳承悠久、尊重傳統文化的特點。不同地區的中式菜系,其烹調制作的原料、調味料、方法與技巧,均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2]。中西方菜系的烹飪差異,還可歸結于不同國家人們的飲食習慣、口味偏好差異。西方菜系中,主要為西方國家常見的食材,使用的調味料是符合西方人口味的迷迭香、黑胡椒等香料,整體口味偏向保留食物的口感與原本滋味。而我國菜系的材料豐富,口味在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偏好,比如,四川人喜辣、西北人喜咸、廣東人喜鮮、東北人喜香及山西人喜酸等。除了上述的西方烹飪與中式菜系烹調之間的差別,還可以體現在以下4方面。
(1)食材方面的差別。中西方的菜品在烹飪方面有著截然不同的食材選擇方法,西方烹飪中,重視對食物原料的不同部位的劃分,比如在制作牛排時,牛肩、T骨、牛腩等不同的位置被賦予不同的名稱,給予不同的制作方法。中式菜系選擇食材主要是“新鮮”“符合制作菜品的需求”“對食材的二次加工”等[3]。
(2)飲食方式層面的差別。西方烹飪與中式菜系之間的不同制作方法,也受中西方不同就餐方式的影響。西方國家流行“分餐制”,采用一人一餐的形式,按照順序上菜;我國是將制作好的菜品,端上桌子,一起就餐,兩種不同的用餐方式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西方菜品的制作方法。
(3)調味方式的差別。中式烹調中,加入調味料的目的是去除肉的腥味和蔬菜的異味,比如在制作水晶肘子時,加入蔥、姜、蒜及一些大料,一些廚師還會加入草果、黃姜等,去除腥味保留香味,且使肉質更加鮮嫩多汁。西方烹飪中,加入調味料的目的是提升食物的味道,避免破壞食物的營養成分,如加入奶油、洋蔥、海鹽等[4]。
(4)烹飪技巧的差別。西方菜品的烹調方法主要為煎、烤、蒸等,而我國的菜品烹調方法更加豐富,在其基礎烹調方法上還有鹵、煨、熬、燉、炒等。
2 西餐烹飪對中式菜系烹調的影響
西餐烹飪與中式菜系烹調之間存在較大差異,這些差異是造成西餐烹飪影響中式菜系烹調的主要原因,從調味方式、調味料、烹調方式等多個方面,影響我國中式菜系的烹調,為中式菜系的發展與創新提供更多的空間與素材。
2.1 調味方式的影響
西餐與中餐的烹飪中,在調味方式方面具有明顯差異。中式菜系的發展過程中,遵循五味調和的理念,目的是借助調味料適當去除、中和菜品中食材的腥味與咸味,優化菜品質量,實現色香味俱全的制作目的。在菜品烹調的過程中,過度的加入調味料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食物本身的味道,還會由于過度調味而降低食物的營養價值。西方菜品烹飪調味方法為中式菜系的調味創新提供靈感,西方菜品會保留食物原本的味道與口感,在保證原汁原味的基礎上對食材進行加工,保存原料的天然成分與營養價值。因此,中式菜品的烹調調味方法也可以發生一定的改變,適當減少調味環節,使用蒸、煮等簡單的方法,加入食鹽、蔥等單一的調味料。例如,在“文思豆腐”這道菜中,最大限度上保留了豆腐原本的滋味,沒有復雜的調味流程[5]。
2.2 西餐調料的引入與影響
從近兩年在餐飲行業流行的西餐類型來看,受到人們喜愛的西方調味品主要為羅勒、咖喱、芥末、沙司。一些廚師將羅勒葉與蒜蓉相融合,制作出符合我國大眾口味的調味醬,受到人們的一致好評。中式菜品的烹調中,引入沙司,且將沙司分為熱沙司、冷沙司、冷調味汁、白沙司、番茄沙司等。如番茄沙司具有顏色鮮艷、味道酸甜的特點,將其運用于紅燒肉的制作中,形成創新版紅燒肉,制作出來的紅燒肉香嫩無異味,顏色鮮亮可口。酒水是西餐烹飪的主要調味料之一,其中威士忌、白蘭地等是制作牛排的關鍵材料。中式菜系烹調中,使用白蘭地腌制雞肉,使肉質更加鮮美。還有一些廚師將芝士這一西方食材運用于春餅的制作中,使春餅別具風味。
2.3 烹飪技巧的影響
中西方菜品之間的最大差異是烹調技巧之間的差異。西方菜品烹調技巧逐漸流入中式菜系制作中,影響了中式菜系的發展。傳統西方烹調方法較為簡單,主要為十幾種,其中以煎、煮、烤、扒為主,這些烹調方法簡單快捷,能最大限度保持菜品原本滋味。中式菜品的烹調不同,但是其受到了西方烹飪的影響,逐漸引入西餐烹調技巧,衍生出大量的中西方融合菜,如“田園雜燴”,這道菜品融合了中西方的烹調技巧,采用西方煎牛排的方法配合中式菜系中的腌制手法,在雞翅中加入少量蒜蓉、鹽、雞精、糖與生抽,腌制
2 h后,采用淀粉包裹將腌好的雞翅與牛排同步放入烤箱,配合烤箱烤制的土豆與蘆筍,形成了具有中西方餐飲特色的融合菜。西方菜品烹調技巧不僅影響傳統中式菜品的制作方法,也促進了融合菜品的創新與發展。
3 結語
根據西餐烹飪對中式菜系的影響分析發現,不同菜系之間的影響不是單一的、片面的,而是從不同的角度和維度一點點滲透的。西餐烹飪在影響中式菜系烹調的過程中,為中式菜系的烹調帶來了更多的空間與創新機會。人們對西餐調味料的接受程度逐漸提升,調味方法與調料材料的廣泛使用,均會影響中式菜系的烹調。
參考文獻
[1]樊會麗.西餐調味技術對中菜烹飪的影響與探討[J].現代食品,2020(3):68-70.
[2]王建.試論西餐飲食對中餐烹飪的若干影響[J].飲食科學,2019(14):79.
[3]張潔媛.論西餐烹飪技術和飲食方式對中餐烹飪的影響[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6):1.
[4]賈軍倉.新時期我國中式烹飪面臨的機遇及發展對策[J].食品界,2019(8):58.
[5]李緒彬.中式烹調的營養學合理性分析[J].食品界,2020,85(8):96-98.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