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區水產品中硝基呋喃代謝物、孔雀石綠及氯霉素殘留情況監測
大連市區水產品中硝基呋喃代謝物、孔雀石綠及氯霉素殘留情況監測與評價
趙 丹
(大連市西崗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遼寧大連 116014)
摘 要:目的:了解大連市轄區市售水產品中禁用獸藥殘留情況,為進一步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提供可靠依據。方法:采用《2017年國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風險監測工作手冊》對應項目監測方法結合國家標準方法,運用固相萃?。⊿PE)結合液-質聯用(LC-MS)技術檢測海參中呋喃唑酮(AOZ)、呋喃它酮(AMOZ)、呋喃西林(SEM)和呋喃妥因(AHD)4種硝基呋喃代謝物(2-NP-AOZ、2-NP-AMOZ、2-NP-SEM、2-NP-AHD)殘留量,以及大菱鲆、烏鱧和鱖魚3種主要養殖魚中4種硝基呋喃代謝物、氯霉素(CAP)、孔雀石綠(MG)及其代謝產物隱色孔雀石綠(LMG)共7項殘留量。結果顯示,15份海參中有1份呋喃唑酮(AOZ)代謝物(2-NP-AOZ)有檢出,檢出率為6.7%,40份養殖魚中1份大菱鲆及1份烏鱧隱色孔雀石綠(LMG)有檢出,檢出率為5%,其他成分無檢出。結論:目前大連市售水產品仍存在禁用獸藥殘留污染風險,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需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監管力度,必要時可加大抽樣量定期監測。關鍵詞:水產品;硝基呋喃代謝物;孔雀石綠;氯霉素;液-質聯用
硝基呋喃類藥物作為一種廣譜抗生素,廣泛應用于畜禽及水產養殖業,以治療由大腸桿菌或沙門氏菌引起的腸炎、疥瘡、潰瘍病等。硝基呋喃類藥物及其代謝物對人體有致癌、致畸胎的副作用,長期痕量攝入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衛生部已于2010年3月22日將其列入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的黑名單中。但因其價格低廉、療效好,仍被部分水產養殖戶違規使用[1]。
孔雀石綠具有高毒性、高殘留、致畸、致突變等副作用,被列入《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化合物清單》[2],是全國重點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之一。由于其對魚體水霉病和魚卵的水霉病有特效,現市面上暫無短時間解決該病的特效藥,這使其在水產業多年禁而不止,也是養殖戶鋌而走險繼續違規使用孔雀石綠的根本原因,農業農村部已將其列為水產養殖禁藥。
氯霉素存在嚴重的毒副作用,能抑制人體骨髓造血功能,引起人類的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狀白細胞缺乏癥、新生兒早產兒灰色綜合癥等疾病。低濃度藥物殘留還會誘發致病菌的耐藥性,對人類健康和環境構成嚴重危害[3-4]。
農業部開展“三魚兩藥”專項整治行動(三魚即大菱鲆、烏鱧、鱖魚,兩藥即孔雀石綠和硝基呋喃)[5],目的是重點打擊養殖過程中違法使用禁用藥行為。違禁獸藥是食品安全隱患排查的主要風險物質,也是國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風險監測工作重點關注項目。為了解大連市轄區范圍市售環節水產品禁用藥殘留情況,進一步有效預防和控制禁用獸藥殘留帶來的潛在危害,本中心承接了大連市疾控中心畜禽水產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獸藥殘留專項監測任務,針對55份具有代表性的水產品進行檢測,結果及分析
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樣本來源
于2017年承接大連市疾控中心對畜禽水產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獸藥殘留專項監測任務,樣品采集時間為1至9月,其中水產品含15份海參(鮮海參及半干海參)和40份養殖魚(大菱鲆、烏鱧和鱖魚),樣本采集點覆蓋市內四區(中山區、西崗區、沙河口區、甘井子區)23家商超、零售、集市和農貿四類市場38個攤位(商戶),掌握到樣本來源地主要集中在大連市內四區及北三市。
1.2 監測項目與方法
1.2.1 監測項目
海參中呋喃唑酮(AOZ)、呋喃它酮(AMOZ)、呋喃西林(SEM)和呋喃妥因(AHD),4種硝基呋喃代謝物(2-NP-AOZ、2-NP-AMOZ、2-NP-SEM、2-NP-AHD)殘留;養殖魚大菱鲆(俗稱多寶魚)、烏鱧(俗稱黑魚)和鱖魚(又名桂魚)中呋喃唑酮(AOZ)、呋喃它酮(AMOZ)、呋喃西林(SEM)和呋喃妥因(AHD)4種硝基呋喃代謝物、孔雀石綠(MG)、隱色孔雀石綠(LMG)及氯霉素(CAP)3大類7種禁藥殘留。
1.2.2 監測方法
依據《2017年國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風險監測工作手冊》對應各項方法,結合國標推薦方法進行條件優化并檢測。
1.3 數據分析
使用AB SCIEX API 3200液-質聯用儀專用數據處理軟件analyst software1.6處理檢測原始數據,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錄入并整理,以WPS Office制作表格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017年采集大連市區水產品55份,分別檢測硝基呋喃代謝物、孔雀石綠及氯霉素殘留情況共3大類7項指標,得到數據340份。結果顯示氯霉素無檢出,15份海參中有1份呋喃唑酮(AOZ)有檢出,檢出率為6.7%(1/15),40份養殖魚中有1份大菱鲆及1份烏鱧隱色孔雀石綠檢出,檢出率為5%(2/40)。不同水產品各項禁用成分檢出情況見表1,樣本采集地及數量分布情況見表2。

3 結論
從結果可見,除鱖魚外,其他3種水產品均有禁用成分檢出,不合格樣本均為1—5月間采集,且各類型采集點均有涉及,說明目前市售水產品中存在硝基呋喃代謝物和孔雀石綠污染現象。在抽樣量并不太大的情況下仍有5%~6.7%的檢出率,反映出目前尚存在某些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非法添加或超范圍超量使用違禁獸藥的情況,或存在盲目追求低成本、重藥效輕視污染后果等無知及僥幸心理。冬春兩季水溫低,養殖魚易患病,這可能成為超量使用違禁藥的誘因之一。
由于大菱鲆和烏鱧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是很受消費者青睞的養殖魚品種,市面售賣攤位非常多、其消費量較大、范圍也廣。已檢出的兩類獸藥殘留帶來的潛在危害風險還可能繼續存在,需各引起有關部門重視,共同協作,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加強對違禁藥的巡查監查力度,同時普及禁用藥危害的宣貫,必要時可加大抽樣量定期監測,實現對水產品禁用藥污染風險及時動態評估。
分析鱖魚尚無污染成分檢出,其可能原因有:可能并無違禁藥使用情況;可能由于市售鱖魚攤位太少,不容易采集,較之于另外兩種養殖魚(大菱鲆20份、烏鱧15份),鱖魚樣本只有5份,分別為大菱鲆、烏鱧樣本量的1/4和1/3,今后若加大鱖魚檢測樣本量或可得到更準確的污染風險情況評估結論。
參考文獻
[1]王群,馬兵,呂海燕,等.食品中硝基呋喃類及其代謝物對人體健康的安全性[J].中國漁業質量與標準,2020,3(2):4-10.
[2]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最高殘留限量[Z].2002-12-24.
[3]高林.氯霉素的不良反應及其殘留檢測方法研究進展[J].動物醫學進展,2010,31(4):90-95.
[4]曹巧玲,楊凱,武澤新.氯霉素的毒性作用和檢測方法研究進展[J].職業與健康,2013,29(16):2095-2097.
[5]張旭晟,宇盛好,李亦奇,等.上海市市售3種魚類中孔雀石綠和硝基呋喃化合物監測結果及膳食暴露評估[J].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20,32(1):88-92.
基金項目:大連市畜禽水產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獸藥殘留專項監測。
作者簡介:趙丹(1983—),女,漢族,遼寧大連人,碩士,主管技師。研究方向:理化檢驗技術。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