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導刊》刊號:CN11-5478/R 國際:ISSN1674-0270

登陸 | 注冊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防控生態中社區工作效果與食品問題分析

2021-04-27 10:03:30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 趙有東 申笑顏(通信作者) 沈陽醫學院

摘 要:新冠疫情給中國乃至全球都帶來了嚴峻挑戰,我國以社區為主要防控區域的面源防控方式成為此次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方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社區在為居家隔離的居民提供食品的同時,食品安全問題也成為評價社區工作效果的關鍵點之一,本文就此問題從食品供求、食品營養、食品衛生和居民對食品安全的知曉度這幾個方面進行了探討與分析。

關鍵詞:疫情防控 社區工作 食品問題

“民以食為天”,食品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百姓日常的食品需求、飲食營養、食品衛生乃至食品安全等關乎民生的問題都非常重要。已經持續一年之久的新冠疫情牽動著國人的心,曾經或現在仍然處于封閉管理社區居民的食物來源大多由社區工作人員負責。疫情防控期間的食品問題成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問題,而社區作為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主陣地,承擔著保障民生、服務群眾的關鍵責任,其工作效果與居民相關的食品問題緊密相連。

1 社區工作效果與食品供求

新冠疫情爆發之初,以居家隔離為主的隔離方式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效果顯著。食品作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一日三餐不可或缺,故社區在做好防疫知識宣傳的同時也要滿足居民對日常食品的需求。我國社區工作人員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但在防控背景下,食品物資的儲備和采購等方面存在著無規律可循的忙亂現象——采購量大于需求量,容易造成食品浪費;采購量小于需求量,則會造成所轄社區居民食不果腹的狀況,故合理預判采購量和居民生活需求量成為對社區工作的一大考驗。通過對不同城市封閉社區居民的訪問了解發現,大部分社區能夠滿足居民在特殊時期居家隔離的食品需求,但供小于求的情況仍占據一定比重。實際上,出現供小于求狀況的根本原因在于居民對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供應保障出現了恐慌心態——過度憂慮特殊時期食品供應量不足,因此居民本著“寧多存不挨餓”的傳統觀念多報需求量。針對這種情況,社區工作者可以根據每戶居民食品需求量和垃圾投放量的記錄來預估該戶居民的食品需求量,并按預估需求提供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盡量減少食品浪費[1]。除此之外,出現供小于求的原因也包括社區自身的服務工作。由于疫情事發突然,現有工作人員在滿負荷工作量的條件下仍無法完全服務到每戶居民,且特殊時期的商場和農貿市場大多數處于停業狀態,導致社區購進食品的渠道單一造成數量不足。為此,建議吸取此次疫情對社區工作的新要求,今后社區在常態化工作中應納入突發事件的應對措施,做好居民食品供應的多方攜手預案,如與各級行政部門和商業部門聯合建立政府部門統一物資調配和物流分配的綠色通道,從而改善社區工作效果。

2 社區工作效果與食品營養

為了維持正常的生理需要和身體健康,人們必須每天從膳食中獲取各種營養物質,但人體對某種營養素的需求量會因年齡、性別和生理狀況而有所差異——如某種營養素長期供給不足或過多就會產生相應的營養不足或營養過剩的危害。因此,應根據不同生理狀況人群的營養需要和食物的營養價值科學地安排每日膳食,以此提供數量和質量適當的食品和各種營養素[3]。新冠疫情爆發后,社區工作者在為隔離居民配送糧食和蔬菜的同時,也需要為他們獲取合理的膳食營養進行適當的食品配送,為人們在特殊時期保持良好體魄、減少患病概率提供保障[4]。社區除了在平時多為居民舉辦營養膳食知識講座,以及廣泛科普合理搭配膳食的方式及其重要意義外[5],建議社區主管部門還應加強對社區工作人員營養膳食知識的培訓,使社區工作人員具備深厚的理論知識底蘊,在特殊時期增強對居民合理搭配膳食宣傳的同時更好地為其提供營養膳食原料,進而提升社區工作效果。

3 社區工作效果與食品衛生

“安生之本,必資于食”,食品是維持生命和健康的支柱。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社區在為居民滿足食品對人體生存需求的同時,還要關注所采購的食品衛生狀況。社區在糧食、蔬菜的儲備和發放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涉及到直接性污染與間接性污染問題。首先,食品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易存在腐敗變質的現象。實質上,食品的腐敗變質是以食品本身的性質和化學組分為基礎,在環境因素的影響下主要通過微生物作用而引起,這是食品、環境因素和微生物三者之間互為條件、相互影響的最終結果[3]。其次,糧食、蔬菜的病毒攜帶問題。糧食、蔬菜的生產地域、運輸方式、經傳方式等信息的核查校驗對食品生物性污染的防治十分重要。在此次疫情防控過程中,由于其具有突發性和嚴峻性,各社區缺乏設施完備的糧食和蔬菜儲存空間,難免會在儲存過程中造成食品腐敗變質或蔬菜枯黃的狀況,食品衛生也考驗著社區的工作效果。建議社區加強在特殊時期物資整理方面的能力培訓,制定疾病防控狀況下的食品供給規范化制度;社區應配備相關設備以滿足特殊時期食品的衛生檢測需求;社區應制定大型空間(例如停車場、露天運動場)的轉化機制方案,確保同一場所在日常和防控兩種狀況下都能夠得到充分利用,以此增強社區工作效果。

4 社區居民對疫情防控和特殊時期食品安全問題的知曉度

新冠疫情爆發迅速,疫情防控中的每一個人都無法成為“局外人”,熟悉防控基本知識和食品安全甄別本領顯得尤為重要。由于疫情發展之快、防控難度之大,社區工作者在工作中是否加強防控知識和食品安全理論的宣傳力度,將直接影響廣大居民防控知識的知曉度和參與度[6]。大多數居民知曉防控基本知識和特殊時期食品安全常識后,會自發遵守并自我踐行熟悉的知識和操作,從而為全民參與提供良好前提,這對整體疫情防控而言意義非凡。建議社區工作者加強宣傳力度,采取社區公眾號宣傳、播放廣播、發放紙質宣傳單等多樣化宣傳途徑,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開展座談會和宣講會等,切實提高廣大居民對食品安全的知曉度,改善社區工作效果。

5 結語

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社區遇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問題,居民也對社區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同社區工作發展的不均衡、不充分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特殊時期居家隔離的防控生態要求社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更要從為居民解決食品的供求問題、衛生問題、營養問題和安全知曉度等方面出發,強化防控知識和食品安全工作的指導思想與總體要求。社區應全面調整居民食品配送制度、完善設施和轉變意識,進一步健全社區監管體系和服務機制,為建設服務型社區打造良好的前提條件,以便社區工作者在特殊時期能夠在第一時間快速高效地投入“戰斗”。

參考文獻:

[1] 食品衛生安全監督與監測的關聯性分析[J].鄒璐.《食品安全導刊》.2015(09).

[2] 食品衛生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徐鳳英.中國質量技術監督. 2005(06).

[3] 均衡膳食營養結構的概述[J].李濱.現代食品.2019(12).

[4] 舌尖上的安全要從源頭抓[N].徐巖.中國化工報. 2013-03-11(001).

[5] 養生、膳食養生、營養概念辨析及膳食養生發展概略[J].譚興勇,黃傲,勾玲.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2).

[6] Swine flu infection among medical students: An issue of concern[J] . Viroj Wiwanitkit. AJIC: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 2009 (10).

項目基金:2020年沈陽醫學院大學生科研課題(20209042)。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食安中國 Copyright ? www.mytravellingguide.com 2012-2018

備案/許可證號:京ICP備09075303號 海淀分局網絡備案編號:1101085079,1101055372

主辦單位名稱: 北京中商富安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四環中路39號萬地名苑1號樓1004室(郵編100039)

聯系電話:010-88825653   010-88825683  010-64972251   010-88825687   業務咨詢:010-88825689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