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農產品快檢體系的建立及在基層應用中的探討
□ 姜文君 長沙縣食品藥品安全檢測中心
摘 要:近年來,食用農產品中農獸藥殘留所導致的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受到了各級政府的重視,并將農產品快速檢測實驗室建設作為重點民生實事工程。此舉雖然使快檢技術迅速推廣并拓展了快檢隊伍,但食用農產品快檢體系仍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問題,百姓依舊認為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現狀與檢測數據不符。為此,本文基于基層食用農產品快檢體系建設的現狀來分析其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需求,并提出體系建設的意見和思路以供參考。
關鍵詞:食用農產品 快速檢測 快檢體系 基層應用
作為農業大國,近年來我國農業生產的快速化、銷售渠道的多元化等使食用農產品愈發依賴于農獸藥的使用,而農獸藥的不合理濫用導致了一系列突出的食品安全問題。因此,食用農產品的檢測工作成為保障食品安全從“農田到餐桌”的關鍵一步,各地紛紛在定量檢測的基礎上建立起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體系。
1 快速檢測技術在基層應用的優勢
目前,傳統檢測機構所應用的往往是定量檢測方法,其精度高、效果好,但是對操作人員的技術要求較高,且成本高、耗時長,故基層所擁有的人力、財力很難滿足日益增長的檢測需求。同時,定量檢測對于抽樣環節也有著相對較高的要求,抽樣單位的資質及農產品的抽樣量往往難以企及。此外,由于食用農產品流通速度快、渠道復雜,常因源頭難以追溯而造成執法面臨困難,故食用農產品的市場監管不能僅依賴檢測機構的常規定量檢測。
快速檢測技術不僅是定量檢測技術的補充,其還擁有獨特的優勢,如操作簡便快捷、無需大型儀器設備、可現場進行檢測、易于人員培訓等。針對食用農產品的生鮮特性、生產經營的分散特性、快速消費的特性等,快速檢測不僅機動性強——可以實現現檢現處理,還可配合執法聯動,更有利于食用農產品的風險監測,因此對擴大市場監管覆蓋面起著重要作用。
2 基層快速檢測技術推廣應用的幾種基本形式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基層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技術的推廣應用主要分為4種形式。
2.1 縣級檢測機構使用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車進行抽樣快檢
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車實現了檢測模式從固定向流動的突破,又被稱為“流動的檢測室”——機動性好,靈活快捷,不僅能滿足現場巡檢的需要,還可以協助大型農博會等開展現場檢測工作??焖贆z測車是速測工作的一種補充,但僅依賴快速檢測車容易造成監管的真空。
2.2 鎮街農獸藥殘留速測室
鎮街農獸藥殘留速測室主要是由監管部門在農產品質量監管站或市場監管所內設置的檢測室,其配備快檢所需的儀器設備與技術人員,定期對管轄范圍內的基地、農貿市場、學校食堂等進行抽樣檢測,保障了快檢工作的持續開展,拓展了檢測的覆蓋面,對食用農產品市場起到了有效的震懾作用。雖然技術人員多為事業編制人員,穩定性好,但由于鎮街的其他相關工作較多,檢測工作只能兼職,致使時間、精力投入不夠,而聘用人員流動性較大[1]。因此,部分鎮街速測室只能任務性地完成工作,無法起到對市場的針對性作用。
2.3 市場自建的快速檢測室
市場開辦者為履行自查職責在市場內部建設快速檢測室,其能夠及時對市場上流通的食用農產品進行檢測,并及時下架不合格產品,從而有效保障了人們餐桌上的食品安全。目前,我國市場檢測室覆蓋率仍然偏低,且存在檢測項目單一、部分市場檢測室不符合快檢室建設的條件、設備設施不足、檢測從業人員不足、人員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2]。由于技術人員多為市場管理人員兼職檢測或因待遇等問題導致流動性較大,加之部分技術人員年齡過大學習檢測技術有困難,致使市場的檢測人員技術水平難以提升,諸多問題給人員培訓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此外,檢測操作不到位容易造成“假陽性”問題,也對市場農產品的管控造成了不利影響。
2.4 監管部門外包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抽樣快檢
相較而言,第三方檢測機構技術人員的檢測素養較高,因為他們經過了專業的培訓,技術水平達標,能彌補快速檢測人員數量不足和專業性不強的短板,使檢測結果相對有所保證,故外包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快檢豐富了市場監管的手段。但由于第三方檢測機構技術人員不能駐扎快檢室并及時跟蹤市場動態進行配合抽檢,導致第三方快速檢測多流于形式。
上述多種快速檢測形式豐富了市場監管的手段,提供了檢測數據支撐,但也各有優勢和短板。為了實現快速檢測的全面覆蓋、避免重復抽檢浪費檢測資源的情況出現,以及不合格產品能得到及時上報并處理,亟需建立標準統一、信息共享、科學合理的全面快檢體系,進而發揮不同快檢手段在智慧監管中的作用,彌補風險監測中存在的漏洞和短板,提升市場監管部門的工作效率。
3 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體系建設的意見和思路
為促進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體系的建立與完善,使其規范化、標準化及有序穩定運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開展工作。
3.1 厘清管理框架,落實責任
制定《快檢體系管理手冊》,明確檢測體系的組織管理及監督考核單位框架,以及各單位、各部門的職責和關系。指定直接管理部門,并將各項工作責任明確落實到個人,即由專人負責對人員、設備設施、試劑耗材、檢測結果、相關記錄等進行管理,同時接受其他管理/考核單位的監督,形成層級抓落實的工作局面,保證各檢測點在統一管理下穩定運行。
3.2 規范建設,統一標準
各檢測點由各農產品質量監管站、銷售企業、農貿市場、超市、學校等落實檢測室用房,配備實驗工作臺、辦公設備、檢測工作經費和人員等,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由快檢直接管理單位申請落實經費,為各檢測點提供檢測儀器、輔助設備、儀器維修、技術培訓、分析試劑、數據管理、網絡服務等。
3.3 明確管理辦法,統一工作流程
制定工作計劃和質量管理辦法,根據食用農產品分布情況下達各檢測點的全年檢測任務,對抽檢范圍、品種、數量、檢測項目等進行詳細規定,并細化到天。由專人負責儀器設備、試劑耗材的采購、驗收、發放,對儀器設備的維護維修、樣品管理、數據報送、結果處置、記錄保存等進行統一管理。制定統一標準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抽樣工作細則、檢測操作規范、數據上報及公示制度、陽性樣品下架處置流程等,各檢測點根據工作流程開展抽樣檢測工作,并實時上傳至信息監管平臺。
3.4 建設配套的信息監管平臺
建設“互聯網+”信息監管平臺,將各個檢測點的快速檢測設備與監管網絡平臺進行對接,檢測人員實現數據實時上傳,為監管人員提供數據收集、隨時檢索、結果分析、風險預警、信息發布等功能。此舉不僅對建立大數據庫,實現有效的食用農產品風險防控,提高抽樣檢測的針對性、有效性、科學性具有重要作用,也為市場監管和現場執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技術支撐[3]。
3.5 規范人員管理
檢測人員的業務水平會直接影響檢測工作的開展和數據的穩定性,因此,需固定快檢人員,規范工作時間,并統一進行培訓??荚嚭细窈?,需頒發檢測員結業證書并持證上崗,如有人員更換須及時上報。培訓可分為法律法規和檢測技術兩大模塊,采取廠家技術人員上門指導、專家授課、集中培訓、委外培訓等方式,并對新進人員和技術力量薄弱的單位有針對性的開展上門一對一操作培訓。檢測人員培訓工作應由快檢直接管理部門進行組織和管理,將培訓頻次和效果要求寫進年度快檢計劃,并對快檢培訓進行有效性評價、跟進。
3.6 強化考核,提升活力
由快檢管理、考核單位定期或隨機對檢測點工作進行監督抽查,并按照半年度、年度考核等形式開展考核工作,實行規范化考核評分方法。落實快檢補助經費,制訂檢測補助費用標準及獎勵辦法,提升快檢隊伍的工作積極性。此外,還要保證日常檢測監管工作正常、有序、嚴謹、高效地開展,各檢測點應致力于達到全年無食品安全事故發生,杜絕任務式檢測及數據造假行為。
3.7 與檢測機構、執法部門建立聯動機制
由于技術本身的缺陷及人員操作水平的不同,快速檢測結果假陽性的情況時有發生。通過對農藥殘留快檢陽性樣品與定量檢測結果符合性分析,發現檢出符合率較高,不合格符合率并不高,說明經快檢方式得出產品不合格的結論具有一定風險[4]。此外,對市場上大量涌現的快檢產品的監管亦有待加強,且快檢結果難以直接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因此,需要利用快檢進行初篩,再用定量方法進行陽性結果確證,從而建立與檢測機構法檢、執法部門聯動的常態化機制。將快檢列入預檢或風險監測范疇,不僅能實現定量定性檢測的優勢互補——為市場監管提供更加科學高效的執法依據,還能對生產經營者給予極大的震懾。
4結束語
總之,建立一套完整的標準化、有設備、有人員、有數據、有處置的監管體系,將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作為體系建設的導向,才能有效避免快速檢測工作流于形式,切實保障老百姓餐桌上的農產品質量安全。
參考文獻:
[1] 湯逸飛,宓靜潔,黃芳,陳欣慰,張愛萍,張國平.嘉興市蔬果生產中農藥殘留基層快速檢測體系運行情況分析與對策[J].農業農村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02):41-43.
[2] 招俊良.聯動檢測模式下食用農產品市場流通監管機制運行效果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8.
[3] 趙茜茜,陳艷,何濤,崔旸,蔣雙勤,吳永寧.北京“十三五”時期食品安全智慧監管科技保障體系[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7,8(02):679-682.
[4] 張秀花,苑婷婷,李季,鄒維,李丹.蔬菜中農藥殘留快速檢測與定量檢測結果符合性分析[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20,11(04):1281-1287.
作者簡介:姜文君(1987-),女,湖南長沙人,本科,助理工程師,從事食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