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新舉措 助推經濟大發展
抗擊疫情齊心為 市場監管看河北
市場監管新舉措 助推經濟大發展
一一河北市場監督管理局出臺十大新舉措 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鐘衛平 本刊記者柴占陽
為貫徹落實河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決策部署,最大限度減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的不利影響,確保 “十四五”開局之年起好步、開好局,結合市場監管工作實際,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制定以下十條措施。
一、深化政務服務
全省市場監督管理系統全面推行政務服務“網上辦、即時辦、聯合辦、一日辦”的“四辦”模式,實施“零見面” 和“不打烊”便民措施,對重大項目、重要事項提供預約式和定制式服務。
二丶減免相關費用
為涉及疫情的醫用防護產品生產企業免費提供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查詢。省內企業生產洗手液、皂類、濕巾、紙巾等防疫用品和原料以及藥械注冊需要檢驗檢測的,醫用體溫計(儀)需要檢測校準的,檢驗檢測費和檢測校準費予以減免。
三、放寬和延展相關許可事項期限
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間,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許可等許可事項到期的,自到期之日起寬展3個月。特種設備生產、特種設備檢驗檢測無法履行許可程序的,經省局同意后,可延長受理或原有許可期限。因特種設備無損檢測人員考試暫停導致補考時限超過要求的,其補考時限順延至考試正常舉行。未能在寬展期內辦理商標注冊續展申請手續的,自疫情結束之日起再給予2個月的寬展期。因疫情原因導致未能在規定期限內辦理商標注冊續展申請手續或導致專利、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喪失的,當事人按照相關規定提出書面申請后,再給予2個月的寬展期。
四、實施審批事項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
申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化肥產品)、計量標準器具核準和涉及防控需要的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等許可的,經審查申請材料符合受理條件且申請人對材料的真實性作出正式承諾的,自受理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準予許可并郵寄相應證書或頒發電子證書。對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廣告審查,以及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刑事技術機構申請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申請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復檢、對食品安全抽檢提出異議申請、計量師初始注冊延期注冊變更注冊、工業產品生產許可住所或生產地址名稱變更等涉及的14項證明事項實施告知承諾制,企業免于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五、支持企業融資和質量提升
充分發揮股權、商標權和專利權質押平臺作用,加大融資力度,助力資金短缺的企業盡早投工投產。對在抗擊新冠疫情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列入質量提升重點幫扶對象和品牌培育名單,實施一企一策,專人幫扶。
六、深化開展廣告“三助工程”
緊緊結合企業實際需求,組織開展“助產助銷助轉型”廣告幫扶工程。進一步整合省內優質廣告媒介資源,以“促進合作、擴大銷售、轉型升級”為目標,加強互聯網大數據新業態、數字化營銷培訓,轉變經營思維,提升營銷能力。對工業制造、農產品加工、日用消費品企業實施分類指導和精準幫扶,為企業轉型升級,提高核心競爭力賦能。創新“廣告+銷售”新模式,產品營銷手段,提高我省地標產品和區域特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搭建資源整合、產銷對接、媒企合作平臺,推動廣告業“產學研媒”融合發展,打造“媒企聯盟、攜手共贏”新格局。
七、支持餐飲單位開展無接觸配送
支持餐飲服務單位規范開展網絡餐飲服務,指導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加強對入網餐飲服務單位的管理和服務。指導各地加強對送餐員的健康管理,在小區、醫院等地推廣使用無接觸餐柜。督促餐飲服務單位加強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做好經營環境清潔、通風、消殺,嚴格食品采購、貯存、加工制作、供餐、配送等環節的食品安全操作,嚴格做好顧客限流、限距、測溫和登記等工作,開展好公勺公筷和分餐制服務。
八、提供計量和電梯維保幫扶
建立綠色通道,通過采取“7x24小時”全天候檢定校準受理或者上門服務等措施,優先保障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企業急需計量器具的檢定校準等計量技術服務。對企業到期需要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經申請并已自行核查的,可適當延長強制檢定周期。因疫情防控要求完全封閉管理的單元樓棟,在保障電梯安全運行的基礎上,電梯維保單位可與使用單位協商一致后通過視頻等信息化手段進行遠程檢查維護。
九、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依托12315等平臺,認真排查案件線索,堅決查處價格違法違規行為,監督落實國家和省降價降費政策。加大對防疫物資和醫藥等領域不正當競爭行為查處力度,嚴厲打擊市場混淆、虛假宣傳、商業賄賂等不正當競爭違法行為。對涉及市場主體經濟活動的政策措施,按照誰制定、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落實公平審查制度,嚴禁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行為;對群眾舉報或檢查發現的壟斷行為線索,依法嚴格進行查處。
十、深化包聯幫扶
發揮小微企業名錄庫作用,落實各項復工復產政策。推進電子證照和電子印章應用,對已歸集的電子證照100%應用覆蓋,方便企業“不帶證”辦事。探索推進柔性執法,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對新設立“三新經濟”市場主體設置1-2年包容期,助推新經濟發展。繼續組織開展百名干部“走基層、走農村、走企業,送政策、送法律、送服務”活動,宣講政策、傾聽呼聲、解決難題,實現“一人包聯、全局服務”“一張清單、全面解決”!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