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新冠活病毒
本刊訊(記者 王崇民)10月17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發布消息稱,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山東省青島市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出活病毒。這是首次于實驗室外證實在冷鏈運輸的特殊條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裝上存活較長時間,提示以冷鏈物品為載體的新冠病毒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性。這一發現提示,在防范境外感染者輸入的同時,需注意在境外被病毒污染的冷鏈物品輸入病毒的風險。
現有研究和防控實踐顯示,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且未發現通過攝入食物導致感染的情況。迄今為止,也尚未發現消費者因接觸污染的冷鏈產品而感染的病例。同時,我國相關部門已經加大對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監測、消毒等措施,普通公眾可以正常購買和食用進口生鮮,但在烹飪時需注意保持清潔、生熟分開。
近期,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要求各地落實冷鏈食品相關從業人員的日常防護、健康監測和核酸主動篩查工作,以改進生產、加工和交易環境的衛生條件,降低從業人員的感染風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議,經常與具有較高新冠病毒污染可能性的冷鏈產品密切接觸的行業從業人員,如從事冷鏈產品裝卸、加工、銷售等,需增強防護意識,做好日常防護,避免皮膚直接接觸可能被污染的冷鏈產品;工作完成后需立即洗手消毒,并定期進行核酸篩查。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