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牢中國飯碗
端牢中國飯碗
10月16日是第40個世界糧食日,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活動同期啟動,今年宣傳周的主題是“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旨在進一步喚醒全民的糧食安全意識,用實際行動端牢中國飯碗。
糧食,不僅是餐桌上的食物,更是定國安邦之重器。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散蔓延的大背景下,我國始終保持社會有序穩定發展,這其中,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的穩定供給功不可沒。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確立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糧食安全戰略,提出了“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國家采取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政策舉措,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糧食產能穩定、庫存充實、儲備充足、供給充裕。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壓艙石”作用。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課題,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松。雖然我國糧食安全形勢持續向好,但從中長期看我國糧食產需仍將長期處于緊平衡態勢,糧食供給結構性矛盾突出,糧食各環節浪費不容忽視。要著力解決農業發展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著重從農產品結構調整、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農業現代化水平上發力,加強科技創新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加快補齊“三農”領域發展短板,牢牢將國家糧食安全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
同時,要傳承勤儉節約優良傳統,從糧食收獲、倉儲、運輸、加工、消費等各環節做好節糧減損,讓節糧愛糧成為一種新風尚。近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專門發出《關于創新舉措加大力度進一步做好節糧減損工作的通知》,要求推廣適用于農戶的多型規模儲糧新裝具,推廣應用節糧減損提質增效、現代糧倉建設和物流配套,以及儲糧“四合一”升級新技術,加強“智慧糧庫”建設,促進節糧減損。餐飲行業也積極開展了“光盤行動”,營造“適量用餐、杜絕浪費”的文化氛圍。相關部門也毫不放松,打好監督“組合拳”,堅決向舌尖上的浪費“亮劍”。
端牢中國飯碗,還需要進一步推動完善全球糧食安全治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會堅定地承擔起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責任,既立足自身,全面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從糧食生產大國向糧食產業強國邁進,將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又放眼世界,積極與世界各國攜手應對全球饑餓問題,共同推進全球糧食事業健康發展。
本刊編輯部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