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系統技術機構的發展現狀及建議
□ 列玉秀 廣州市增城質量技術監督檢測所
摘 要:食品檢驗是食品質量管理和質量控制的重要工具,而改善食品質量控制體系、建立新型食品質量管理機制、提高食品質量管理水平,對于促進食品工業發展及提高食品企業的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食品檢驗 市場監管系統技術機構 食品企業
1 前言
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大量食品質量和安全問題,既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還損害了國家糧食安全,導致無法為處于緊急狀態和糧食安全狀態的居民提供有效保障。所以,無論是政府、企業、社會,還是個人,都應更加關注食品安全問題,這不僅需要克服社會發展限制,還應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和解決食品質量與安全問題,盡可能保證日?;顒拥挠行?、合理、健康開展,增加人們的生活幸福指數,為社會全面發展做出貢獻。政府部門應加強對食品工業的管理,如完善食品質量控制體系、檢測食品的質量和安全性等,確保食品安全能夠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推進食品行業的發展。其中,健康科學的市場監管系統技術機構是食品工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本文致力于分析該機構的發展現狀,希望為其發展提供建議。
2 市場監管系統技術機構的發展現狀
2.1 運作模式
由于現有技術機構的技術、資金、設備、規模、結構和其他因素常表現出不同的缺陷,致使獨立的檢測機構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目前,很多地區已經開始收集資源并探索集約化發展道路。例如,浙江省三門縣原有的5個食品安全部門中不包括食品質量檢測機構,因此建立了食品檢驗檢測中心——原本分配給各個食品監督檢查機構的財政資源現專用于該中心購買大型設備,以此增強其檢測能力。另外,由該中心進行統一檢查并發布報告,避免其他食品檢測部門之間的隨機競爭,此舉能有效避免不同機構執行檢測任務時根據不同的系統標準出具不同的檢測結果。
2.2 發展中的困難
2.2.1 周轉資金方面
有些行政管理部門支付樣品購買費用后,由于經費有限而無法支付驗證費,通常只能委托正式或半正式的技術機構參與檢測,這就需要技術機構臨時支付費用,而此舉會影響檢驗技術機構行業的發展。對于私人資本機構或國外資助的機構來說,食品檢測所需設備通常較為昂貴,且設備的折舊及維護成本較高,加之專業人員的工資,使食品安全檢測的成本較高。該情況讓食品生產經營者傾向于自行檢測或假裝聲稱已接受機構檢驗,更使低收入消費群體在懷疑食品存在問題時難以下定檢測決心。所以,私人資本和由國外資助的技術機構由于缺乏穩定的項目來源,往往難以維持業務,最后以破產告終。
2.2.2 競爭環境方面
許多技術機構涉及的檢測范圍大致相同,為了維持生存能力,一些資質較差的檢測機構為吸引用戶會根據其要求發布虛假的檢測報告,這在增加食品安全風險的同時更涉嫌欺詐消費者。其不僅破壞了食品檢測行業的聲譽,更影響了守法機構的常規業務發展。除此之外,行政管理部門也較傾向于選擇公立的檢測機構,對私人資本或國外資助的檢測機構并不認可,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檢測機構之間的公平競爭。
3 建議
3.1 更新思想觀念,創新工作機制
首先,適應全國市場的要求及現代化工作機制。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及食品工業的迅猛發展,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統一的國民市場模式,并對可銷售食品進行了重大改造。在當前的基礎上,著眼于長期的大膽研究,對資源進行整合,產生協同效應,實施省級統一檢測,不斷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新要求,進而控制食品質量并加快統一領導力的形成。此外,在交流與溝通的同時運營新的省級集中食品檢測機制,共同進行質量控制,也有助于完善食品質量的監督和管理體系。
其次,提高監管工作的有效性,轉移工作重點。近年來,在各個地區、部門、企業的不懈努力下,食品質量不斷提高。同時,各方也必須意識到,目前的食品質量狀況仍不容樂觀——企業管理水平較低,工作條件較差,食品質量標準較為繁雜;某些企業為貪圖經濟利益,不具誠信并存在嚴重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公民的識別技能和防范能力較差;食品安全監控工作并未做好……故推廣先進的監管理念十分重要,即堅持“關注重點、管理資源、提高效率”的經營理念,加快轉變食品質量控制重點,將重點放在關鍵領域、主要市場和關鍵產品上。因此,當前最緊迫、最關心、最實際的問題就是加強監督管理。
第三,高效、誠實、正義、科學、依法地開展工作,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公正、科學的形象是食品安全和質量控制工作的基石,其與所有食品質量控制工作的持續健康發展息息相關。許多情況下,食品質量控制工作的神圣性、嚴肅性、信譽度取決于是否能夠維護有效性、誠實、正義、科學,以及是否合法合規。如將以上要求放寬,檢測人員的職業發展及行業形象都將受到損壞。因此,要有意識地加強對法律法規和專業技術知識的學習,按照有效性、誠實、正義、科學、依法性等要求積極表現,堅持職業道德,繼續提高專業分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增強責任感,全面履行工作責任。
3.2 健全食品質量檢驗機構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使食品工業產生了重大變化?,F代食品工業要求食品生產和管理企業具有完整的食品質量控制體系,建立獨立于不同利益相關者的管理體系,具有檢查所要求的開放有效的食品,并進行質量控制。該系統不僅可以為行政監管提供技術支持,還可以為各種活動提供檢測技術服務,以方便食品處理和解決食品質量糾紛。因此,建立以產品質量控制為重點的自測系統是保證食品質量的重要手段。
首先,省、地、縣級行政部門要建立相對獨立的機構,對食品質量進行監督管理,依法履行食品質量監督管理職能,解決行業糾紛,向社會提供公正、準確、科學的檢測數據,從而體現監督檢查的權威、科學、公正。當前,各省應集中精力建立本地專屬的食品檢測機構并增加投資,用于控制食品質量。同時,全省各地(市、區)食品管理部門應當建立食品質量控制標準實驗室,配備必要的檢驗設備,豐富檢驗業務領域。工作人員除要逐步培訓及不斷完善省級食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外,還要保證食品檢驗工作的正常進行——以省級食品質量監督站為領導,市級食品質量監督站和區域食品質量控制站為網絡的規則,對部門工作進行全面監督和檢查,讓食品質量得到良好保障。
其次,食品生產和加工企業需建立標準檢查室,以此加強食品質量的自我控制,在獲得有關高質量食品準確信息的同時還能防止偽劣食品進入貿易市場。
第三,為確保檢驗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必須提升食品企業檢驗室的檢驗能力,安排檢驗和批準;建立食品控制室認可制度,規范檢驗室控制,對檢驗人員進行高質量專業技術培訓;建立和完善檢驗室的各種規章制度,配備符合國家標準的設備與儀器,并改進檢測方法。
第四,有條件的檢驗實驗室還可以申請國際證書,努力成為國際認可的檢驗實驗室,增強自身在國際競爭中的信譽度和知名度,并逐步與國際標準接軌,在國際食品貿易和食品質量爭議中獲得發言權。
4 結束語
隨著改革的深入和經濟的開放,我國的食品工業不僅要面向國內市場,更應面向國際市場。因此,必須積極研究與分析國際標準化和國際貿易領域的技術法規,安排相關人員參加質量保證和質量體系認證培訓。此外,還應幫助企業提升自身產品質量,參加國際競賽。簡而言之,我國食品工業面臨的挑戰頗為艱巨,需要眾多服務領域協同發展,這就需要各級領導及技術人員共同探索,以創造一條改革之路對參與內部質量檢查的外國檢查機構做出回應。當前,市場競爭和挑戰已使質量控制機構真正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技術基礎。
參考文獻:
[1] 周軼.新形勢下市級計量技術機構發展思考初探[J].江蘇現代計量,2014,000(003):P.24-26.
[2] 阮兢青,戴添添.“三合一”機構改革后基層市場監管系統文化建設的思考[J].經濟師,2017,000(010):294-295.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