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真招實招 久久為功卓有成效
抗擊疫情豁得出 市場監管看江蘇
市場監管真招實招 久久為功卓有成效
一一江蘇省連云港、淮安、鹽城市等三地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談市場監管新舉措
滕志銘 本刊記者柴占陽
編者按 7月21日,江蘇省市場監管工作座談會在南京召開。會上,各設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圍繞今年以來的疫情防控、優化營商環境、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等特色工作、專項工作進行發言,交流工作中的新舉措、新做法。
為貫徹落實座談會精神,借鑒各地的工作亮點和經驗做法,今天,推出的是連云港、淮安、鹽城市等三地市的市場監管相關做法。
連云港市場監督管理局
強化質量提升 助推高質發展
▲連云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 華宏銘
今年以來,連云港市場監督管理局以“質量第一”為導向、“質量變革” 為手段、培育“質量優勢”為途徑、建設“質量強市”為目標,取得明顯成效,被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督查激勵通報。
構建大質量格局 形成齊抓共管態勢
率先出臺由連云港市委常委會、市人民政府常務會研究通過的《連云港市質量提升行動實施方案》。調整完善市長及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組成的質量發展委員會。推動連云港市人民政府設立質量提升專項資金,質量工作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納入全市高質量考核盤子。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質量獎評定工作。在全市上下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合、企業主責、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
開展“質量標桿企業行”、“質量文化進校園” 等主題活動,營造人人重視高質量、人人創造高質量、人人享受高質量的良好氛圍。
實施精準化服務 質量基礎不斷夯實
率先開展質量發展培訓進黨校,質量提升和質量發展列入連云港市市委黨校市管干部及青年后備干部培訓內容。聯合大專院校和知名質量專家開辦質量大講堂。舉辦質量提升、缺陷產品召回系列培訓班8期。
在全市所有標桿企業建立首席質量官制度。發揮智庫作用,參與全市質量提升和品牌激勵項目的立項、評估、審查和考核。
引導企業完善質量治理體系,培育追求卓越質量企業群體。開展中小企業“對標提升”活動,組織質量管理體系診斷審核活動。探索自貿試驗區質量基礎協同服務先行先試,出臺22項措施,為企業發展增添動力。
突出全方位監管,質量水平穩步提升
圍繞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支柱產業,冶金、技術裝備等重點產品、中哈物流基地等服務業,確定6個重點產業、16個重點產品、144個重點企業和“一區一品”。4家企業獲省長質量獎,2家企業獲省質量管理優秀獎。獲批國家“新藥創制”重大專項27項,30個藥品獲國際市場“入場券”,居全國地級市首位。
開展“標準化+”行動,指導幫扶企業制定高標準的企業標準。4家單位獲批省標準化試點項目,發展8家市級標準化試點項目。指導中哈國際現代物流服務產業開展標準化試點建設。
鼓勵引導綠色認證,推動區域有機產業發展。獲批有機產品認證證書14張、綠色食品認證證書214張、良好農業規范(GAP)認證證書5張。市質檢中心被工信部評為“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
下半年,連云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將全面落實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省局“守住底線、營造環境、規范競爭、提升質量、促進發展”的要求,聚焦“六穩” “六保”,積極作為、勇于擔當。
一是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壓緊壓實安全監管責任;
二是深化質量提升行動,力爭受國辦督查激勵;
三是保持高舉高打態勢,規范市場競爭秩序;
四是按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原則,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
五是強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不斷提升黨的建設質量。
淮安市場監督管理局
打造“嵌入式”平臺 助力食品安全監管
▲淮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 徐亞平
今年以來,淮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認真貫徹落實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部署,堅持改革創新、攻堅克難,各項工作有效推進。
一是“六穩” “六保”嚴格落實。疫情期間,在全省系統率先制定實施穩企業助發展十二條措施,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全力保市場主體。上半年新增市場主體87610戶,同比增長108.96%。
二是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壓縮企業登記注冊業務在0.5個工作日辦結,全力開展“101%服務”活動,一季度榮獲淮安市優質服務競賽流動紅旗。
三是安全狀況平穩向好。查辦各類案件790件,處理消費者咨詢、投訴、舉報11500余件,未發生重大安全事故。
四是推進高質量穩步發展。江蘇省內首家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源數據服務工作室(江蘇)落戶淮安。累計注冊地理標志集體商標、證明商標127件,位居全國設區市前列、全省第一。
在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自2019年起,在 “透明食安”共治系統基礎上,全省首創食品安全“嵌入式監管”模式,構建食品安全監管大數據中心,設置行政許可、日常監管、檢驗檢測、執法公開、信用信息等“五大模塊”,打通事前、事中、事后監管 “三個環節”,實現全過程監管、全方位監督。
全面對接監管平臺
通過向上對接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平臺、橫向對接市內單位平臺,對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和監管人員履職情況進行全方位跟蹤,對可能出現的失職瀆職行為進行事前警示、事中督辦、事后追責。
目前,已對接“透明食安”平臺、許可證平臺、抽檢平臺數據,通過對企業主體、企業證照、企業人員、抽檢、監督檢查等數據的對比分析,產生相關預警,提醒履職盡責、迅速落實整改。后續將對接衛生健康、水電氣、稅務、社保等數據,進行更多維度預警分析。
分類分級精準監管
明確食品安全監管各環節風險點。市場農貿批發市場以企業證照、檢測數值、后處理、供貨單位、計劃執行為主;大型商超以企業證照、無證經營、抽檢信息、計劃執行、企業信用為主;餐飲單位以學校食堂、大型以上餐飲持證經營、健康管理、日常監管為主;食品生產企業以肉制品、乳制品、食品添加劑等高風險類別日常監管、檢驗檢測、案件辦理為主。
主動匯報爭取支持
3月份,主動向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匯報食品安全“嵌入式監管” 平臺建設工作,省局給予高度肯定,并積極推進省相關數據系統與平臺對接。目前平臺已完成一期建設。下一步,將進一步積極探索、抓好試點、形成經驗,為全省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提供淮安模式。
下半年,將堅決落實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各項重點工作部署,結合疫情防控常態化實際,提強項、補弱項、增優勢。
一是嚴守“四大安全”。即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和產品質量安全;
二是優化“三大環境”。即優化市場環境、營商環境、消費環境。
三是推進“三大建設”。即推進干部能力建設、監管體制建設、信息化建設。
鹽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集成職能優勢 力保市場主體
▲鹽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 劉永前
今年以來,鹽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向上爭取資源、向下深入服務、左右協作聯動、系統集成作為,全力促進“保市場主體”任務落地落實。
優化營商環境 讓市場主體“活起來”
指導全市登記機關充分運用“全鏈通”平臺,全面推行“網上辦”、“掌上辦"、“郵寄辦”、“預約辦”、“承諾辦”、“跟蹤辦" 等服務,切實為“保市場主體”盡職盡力。截至目前,鹽城市市場主體總量突破71萬戶,注冊資本近2萬億元。
深入開展“知識產權保護鹽城行”活動,健全完善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加強市、縣兩級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和分中心建設,成立鹽城知識產權仲裁院、鹽城市知識產權人民調解委員會及11個縣(市、區)調解工作室。
制定落實11項3398戶“雙隨機、一公開”抽查任務,企業年報率達90%。據央廣電臺發布,鹽城市營商環境在全國100個經濟活躍城市綜合排名中,位列第14位。
突出質量供給 讓市場主體“強起來”
推進質量強市戰略,深化列入全省重點的15個行業、26個產品、190家重點企業的質量提升行動,開展高端品質認證推進活動,遴選25家企業申報“江蘇精品” 品牌。疫情期間,全市市場監管部門為企業減免1.61萬批次檢測費用289萬元。
推進標準化戰略,持續推動相關行業參與國際、國內標準化活動。編制2套口罩標準模板,指導79家紡織服裝企業轉產民用防護口罩,制定發布公勺公筷等8項地方標準,響水青花菜種植獲批國家級標準化示范項目。
推進知識產權戰略,全市有效發明專利量7083件,新成立8家專利代理機構,完成知識產權質押融資5220萬元。地理標志商標和產品增至54件,居江蘇全省第2位。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鹽城市公共服務質量位列全國160個監測城市第8位。
規范市場秩序 讓市場主體“穩起來”
加強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配合抓好走私販私、掃黃打非和反恐禁毒等工作。
扎實推進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深入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執法,集中整治醫療、教育、水電氣暖等民生領域價格違法行為。
大力實施網絡市場專項監測,開展“硬核力量2020”新媒體廣告專項執法行動。
深入實施農貿市場 “三規范、兩提升”工程,全市298個農貿市場全部停止活禽交易,無野生動物交易。
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12315”中心受理投訴舉報咨詢17883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66.93萬元。立案查處各類經濟違法案件638件,罰沒款2075.24萬元。據中消協發布,鹽城市首次進入全國100個城市消費者滿意度測評行列,位列46名。
下半年,將堅定“兩海兩綠”路徑,有效加強市場監管、質量監管、安全監管,為建設“四新鹽城”、奮力開辟鹽城高質量發展新境界擔當作為。
一是進一步抓好安全監管工作;
二是進一步優化提升營商環境;
三是進一步構建新型市場監管機制;
四是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