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蚊燈的使用和管理
□ 謝洪波 湖南珠江啤酒有限公司
摘 要:本文通過試驗對比,研究了滅蚊燈在啤酒生產車間安裝、使用和維護等方面的一些規律,獲得了較好的使用效果,以期供其他食品生產企業在滅蚊燈使用過程中進行參考。
關鍵詞:食品安全 滅蚊燈 滅蠅 防蟲
新《食品安全法》第四章第一節第三十三條第二款要求:食品生產經營應當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具有生產經營所需的防蠅、防蟲設備或設施。啤酒企業生產車間使用滅蚊燈以達到防滅蠅蟲的目的,但滅蚊燈的選型、安裝、日常維護不當等都可能影響其使用效果。
1 滅蚊燈的選擇
近年來,雖然各種利用物理方法或其它非化學藥物方法進行驅蚊、滅蚊的研究和設備發展較快[1,2],但只有選擇適合生產環境的滅蚊燈才能獲得更好的使用效果。目前,市售的滅蚊燈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1 電擊型
電擊型滅蚊燈是利用蚊蟲強烈的趨光趨熱習性,以紫外熒光燈發出的光源引誘蚊蟲飛入滅蚊燈被高壓電網觸電致死的原理而制成。其高壓電網上的直流高壓通常達800~1500V,短路電流小于1mA,對正常人無危險性,具有省電、無毒、無味、無需滅蚊藥劑等優點。
1.2 粘捕型
不同于傳統電擊滅蟲燈高壓電流逆變器的結構,粘捕型滅蚊燈采用獨特的紫外光及無毒的粘膠劑來引誘和捕捉飛蟲,符合HACCP、SSOP、GMP等安全管理體系中關鍵蟲害控制要求。
1.3 氣流型
氣流型滅蚊燈內置風扇加紫外光源引誘蚊蟲,可配合電熱絲或高壓電網殺滅蚊蟲,不使用任何化學物質。
1.4 光催化型
光催化型滅蚊燈——使用光、味、風綜合技術的蚊蟲捕殺器具,是目前最先進且環保的產品之一。光催化蚊蟲捕殺器采用紫外光誘蚊燈,以微溫效應吸引蚊蠅;另通過紫外光誘蚊燈與光觸媒產生的光催化反應,釋放出二氧化碳和氣流,模擬人體發出的二氧化碳氣息引誘蚊蟲;風機高速攪動周圍空氣形成渦流,使習慣隨氣流而飛的蚊蟲聞風而來。一旦蚊蟲被吸進捕捉窗,便難以逃脫風扇形成的強勁渦流,從而被風扇吸入捕捉器的底部,風干而死。
目前,廣泛用于食品生產和經營場所的滅蚊燈主要是前3種。
2 不同類型滅蚊燈使用效果的對比實驗
2.1 實驗器材
氣流電擊型滅蚊燈,易龍MT-868,中山市小欖鎮宜家照明廠,LED紫外光珠加風扇,額定功率6W;普通電擊型滅蚊器,三川MW3-20X2,中山市古鎮宏谷電器廠,鹵素紫外燈管,額定功率40W。
2.2 實驗方法
在生產車間選取兩處區域作為實驗地點,以24h為一個統計周期,每天上午08:00統計滅蚊器殺滅蚊蟲的種類和數量,統計完畢后清理干凈滅蚊器上的蚊蟲,連續統計3天,結果如表1、圖1、圖2。
圖1 硅藻土倉庫捕蚊實驗
圖2 操作走廊捕蚊實驗
2.3 實驗結果
由表1、圖1、圖2可知,兩個實驗地點殺滅蚊蟲的種類有明顯區別,這是由場所的封閉情況、工作用途不同所造成——硅藻土倉庫較封閉、干燥,而操作走廊人員活動頻繁,空氣流通。
試驗中,兩種滅蚊燈在不同環境中的使用效果差別較大,氣流電擊型滅蚊燈在硅藻土倉庫的使用效果明顯優于普通電擊型滅蚊燈,但在操作走廊中普通電擊型滅蚊燈卻稍勝一籌。分析原因為,硅藻土倉庫相對封閉,人員活動少,空氣流動平緩。在這樣的條件下,帶有風扇的氣流電擊型滅蚊燈更具優勢,風扇產生的氣流能起到很好的引誘蚊蟲效果。但操作走廊區域中人員走動頻繁且多窗,因此空氣流動強烈,風扇產生氣流的誘蚊效果并不明顯;相反,尺寸、功率更大的普通電擊型滅蚊燈更有優勢,效果更好。如果此處選用功率、尺寸更大的氣流電擊型滅蚊燈應該也能取得好的效果,而且LED紫外燈珠相對普通的鹵素燈管在節能方面更有優勢。
以上兩種滅蚊燈都是通過蚊蟲接觸電網的方式殺滅蚊蟲,在蚊蟲觸電的瞬間會產生電火花,如果在具有粉塵危險源的區域(如原料粉碎間)使用將會存在安全隱患,此區域應選擇粘捕型滅蚊燈才符合安全要求。
3 滅蚊器的安裝
實驗對比了相同型號的滅蚊燈,并安裝在糖化車間的3個不同位置使用,按上文所述的試驗方法,統計了3天的蚊蟲殺滅情況,結果如表2。
從表2、圖3可知,安裝在糖化控制室的滅蚊燈使用效果最差,因為控制室的照明燈光干擾了紫外燈對蚊蟲的引誘且控制室的空調開放,相對較低的室溫也對蚊蟲的活動造成影響。而下水道的盛水彎處是蚊蟲易滋生點,在此處設置滅蚊燈獲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設置于通風窗附近的的滅蚊燈殺滅蚊蟲的數量最多,其中包含一定數量的蛾子和蝴蝶,因為通風窗未安裝紗窗,滅蚊燈的紫外光吸引了窗外的蚊蟲飛入。
圖3 不同安裝位置捕蚊實驗
在滅蚊燈安裝方面,還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①應按照蚊蟲必經的路線(如入口、門口等處)設置滅蚊燈,第一盞滅蚊燈應與門口保持一定距離(不少于3.6m),且不應正對出入口,以免燈光招引室外蚊蟲。
②為保證滅蚊效果,可根據生產車間的面積大小設置足夠數量的滅蚊燈,按20m2/臺的標準,兩臺滅蚊燈之間的距離不應超過10米。
③滅蚊燈應平均分布在車間內,且應優先設置在下水道盛水彎等容易滋生蚊蟲的地方,但應避免設置于門窗周邊,以免燈光招引室外蚊蟲。
④不應將滅蚊燈設置于陽光直射處或鈉蒸汽燈/水銀燈附近,這些光源會釋放大量紫外線,影響滅蚊燈的使用效果。
⑤滅蚊燈應設置于較溫暖處,利于吸引蚊蟲。
⑥滅蚊燈的底部離地面1.8~2.0米、頂部離天花0.6~1.2米處效果最好,因為該位置是蚊蟲習慣活動的高度。
⑦滅蚊燈應遠離輔料稱量、添加的場所,避免蚊蟲進入到輔料中對產品造成污染。
4 滅蚊燈的日常管理和維護
通過實驗來確定清理蚊蟲的最佳時間。試驗方法:在喧雜的周圍環境和其他情況基本相同的位置安裝兩臺相同的滅蚊燈,其中一臺每天統計滅蚊燈上殺死的蚊蟲數,并計算每天新殺死的蚊蟲數;另一臺作為對照組,每天統計完滅蚊燈上殺死的蚊蟲數后,將滅蚊燈清理干凈,試驗結果見表3。
從表3、圖4可知,如每天清理滅蚊燈,其每天殺滅的蚊蟲數基本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但會隨當天的具體天氣條件有所波動。未被清理的滅蚊燈,每天殺滅的蚊蟲數則出現先升后降的趨勢。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殘留在滅蚊燈上的蚊蟲釋放出特殊的化學物質引誘了同類前來。第5天后,每天殺滅的蚊蟲數開始減少,是因為滅蚊燈上殘留蚊蟲數量過多,增加了風扇工作負載,風扇產生的氣流減弱。此外,隨著時間的延長,過多的蚊蟲粘在電網上會造成正負極短路,導致電壓下降,致使后面的蚊蟲觸碰不到電網,或因電壓不夠而逃脫。
圖4 滅蚊燈清理對滅蚊效果的影響
根據以上實驗結果,可確定每5天清理滅蚊燈為宜。為保證使用效果,滅蚊燈一般應24小時開啟;滅蚊燈管理員應每天巡檢滅蚊燈的運行情況,發現問題應及時維修解決;定期統計殺滅蚊蟲的數量與種類,并評價滅蚊燈使用效果,掌握生產環境變化情況。圖5是本公司車間滅蚊燈管理員巡檢時需填寫的《巡檢和捕蟲記錄登記表》。
圖5 滅蚊燈檢查與捕蟲記錄
5 總結
食品生產、經營場所配備使用滅蚊燈是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的明確要求,本文通過實驗研究了不同類型滅蚊燈在不同使用場所中的實際使用差別,應根據使用現場的環境和要求選擇合適的滅蚊燈類型。滅蚊燈的布局、安裝環節也需要考慮和遵循一定原則,同時滅蚊燈的日常維護和管理工作也很重要。選好、裝好、用好、管好滅蚊燈,才能將滅蚊燈的使用效果發揮到最佳。而重視和維護生產現場衛生才是保障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的根本。
參考文獻:
[1] 周明浩,張愛軍,劉大鵬,等.便攜式驅蚊器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華衛生殺蟲藥械,2004,l0(4):214-215.
[2] 張洪祥,王德明,管恩鋒,等.DW-1型誘蚊器的研制[J].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2002,13(6):442-444.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