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信息交流新概念的正名之路

2019-04-25 11:12:07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王翠竹 本刊記者

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是應對全球食品問題,提升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與每個食品產業鏈都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無論是監管部門、食品生產企業,還是媒體和消費者都是風險交流的參與者。然而,“風險”一詞帶有天然的負面屬性,在食品安全事故頻發的當下,消費者在提到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時,不免會增加緊張情緒,降低消費信心。事實上,采用內容更為廣泛的“食品信息交流”這一說法將成為更科學嚴謹的替換詞。

近日,業界期待已久的中國國際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展覽會——FIC 2019于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面積超過13萬平方米的會場內匯聚了全球1400多家展商,可以說是歷來FIC展會規模最大的一屆。FIC素有“食品添加劑和配料行業風向標”之稱,也是業界企業新產品、新技術的發布平臺之一。在本次展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數萬名專業觀眾共同見證了食品添加劑和配料產業發展的最新動向。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CCFA)主席、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在同期舉行的食品行業創新發展院士論壇上為與會者詳細解讀了“食品信息交流的新概念”這一議題,他提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是誤導性信息遠大于食品本身的不安全因素,并分享了北京食品信息交流新概念研討會的情況及其達成的共識和建議。

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已成為全球性話題

如今,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狀況無論是政府層面,還是行業、企業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狀況的擔心仍舊沒有太大變化。“我認為當前我國食品行業的頭號問題仍然是頻發的食品安全事故,特別是食源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這會直接造成消費者的生命財產損失;排在其次的便是食品信息交流的問題,”陳君石院士如是說,“風險交流是一個全球性話題,每個國家都會發生污染事件和食品摻假問題,這為部分媒體發表聳人聽聞的報道提供了充分的素材。這種信息不對稱給廣大消費者心靈上造成的損傷遠遠大于食品安全事故對消費者健康造成的危害。這個說法得到了一些社會科學家的認同。”

據了解,眾多食品安全機構,如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美國農業部(USDA)等向來只發布壞消息,如食品召回和食品安全事故的報道等。通常來講,消費者可以接受乘坐飛機的風險,卻無法接受食品出現一丁點兒的安全問題,他們要求的是食品零風險。但是,“風險交流”一詞本身就具有負面屬性,盡管該風險已經通過了專業機構的科學評估,但消費者仍難以心安,因此,強調“風險”不是一個科學的方法。2015年發布的《食品安全法》中至少有7條專門針對風險交流的條款,但法律層面還未給出明確的概念。

食品信息交流的新概念

公眾很少能了解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通常人們得到的食品安全信息是食品安全事故發生時媒體發布的新聞,而這會影響到人們對食品是否安全的認知。“將‘風險交流’改為‘食品信息交流’,旨在重塑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心,也會讓政府認為與公眾交流不再是那么可怕的事情,很多國家和地區正在嘗試這種做法。”陳君石強調。

食品信息交流的新概念不僅要告知消費者不安全食品造成的危害,還要引入正面的信息——科普食品的健康、美味與營養,更要宣傳政府監管部門、企業質控部門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做出的努力,從而讓消費者樹立“食物不分好壞優劣,關鍵在于如何搭配健康的膳食獲取所需的營養”的態度,進而達到重塑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心,形成食品安全文化的最終目的。

食品信息交流新概念研討會達成的共識

食品信息交流新概念普及過程中的挑戰在于如何讓消費者對這一概念變得感興趣,這需要采取一些創新的方式來呈現相關信息,從而吸引大眾。2016年11月10日,在中國食品科技學會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現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三司的大力支持下,陳君石研究員與都柏林大學Patrick Wall教授發起的食品信息交流新概念研討會在北京舉辦,來自政府監管部門、高校與科研機構、食品企業及媒體等多個利益相關方紛紛建言獻策,最終達成了以下幾點共識。

①“風險”一詞具有天然的負面屬性,容易使風險交流成為負面信息的載體,從而激化消費者對食品的緊張和擔憂情緒,因此值得嘗試將“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改變為內容更為廣泛的“食品信息交流”。

②建立以政府為主導,多方共同參與的食品信息交流體系。食品信息交流應以政府為主導拓寬交流內容,包括:政府為改善食品監管體系做出的努力及監管措施;食品行業在提升食品質量和安全方面的努力;食品帶來哪些健康益處;如何健康飲食,避免不合理膳食帶來的健康危害和疾病;如何在家正確處理和烹調食物以避免食源性疾病;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與風險,以及危機中及時傳遞信息等。同時,加強政府部門間及政府和企業間的溝通協調,避免信息不對稱與各自為戰的情況出現。食品信息交流的核心目標是建立各利益相關方的信任感,重塑消費者信心,緩解政府承受的輿論壓力。政府和企業應當堅持以科學為基礎開展信息交流活動,用開放透明的姿態贏得信任。應當在平時積極主動的與消費者開展對話交流,重視工作全過程的信息交流,而不是只在危機事件中被迫發聲。

③重視第三方機構發揮的“潤滑油”作用,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對話交流。誠然,信息傳播的全球化以及新媒體的出現給食品信息交流帶來了巨大挑戰,且中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地區差異性大,需要采取更有針對性的信息交流策略。應當努力創新傳播方式,提高食品信息對公眾的吸引力。加強與社會的科學結合,及時、準確把握公眾觀點、訴求和行為特征,提升傳播渠道和內容的準確性、有效性。此外,還應當加強對媒體記者的培訓,讓其具備有關食品的科學知識以及科學傳播食品信息的能力。

④加大資源投入和保障,包括機構、人員、經費等,盡量加快能力建設的步伐。重視對一線監管人員的教育培訓,每次監督檢查都是一次雙方交流的機會。其對新監管措施、新科學進展的了解事關執法能力,進而影響消費者對整個監管體系的信任度。同時,還應當對官員、專家進行溝通技巧的培訓,使他們可以向消費者解答熱點問題、生動地傳播科學進展。

⑤特別強調要著力加強兒童和青少年教育,因為兒童的認知也會影響家長。應當抓住兒童在形成固有認知前的關鍵期,為未來的食品信息交流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結

2015年《食品安全法》及實施條例加強了對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的重視和要求,而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是謠言和誤導性信息給社會帶來的危害已經超過食品本身不安全因素的健康危害。解決之道就是建立以政府為主導,多方共同參與的食品信息交流體系,尤其是發揮媒體在糾正和縮小信息不對稱方面的作用。

食品信息交流是一個新的理念,目前尚無成熟的工作模式可供參考。因此,這既是挑戰,也有利于做出創新性的嘗試。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