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無巨細 安全為先 ——南通市通州區市場監管局“毒豆芽”系列案

2019-04-23 14:06:47 來源: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食無巨細  安全為先
——南通市通州區市場監管局“毒豆芽”系列案件查處的啟示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市場監管局 嚴峰
 
  2018年9月14日,原江蘇省南通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過例行抽檢和樣品檢測,查出南通市通州區某農貿市場銷售的豆芽含有不符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農業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公告2015年第11號》標準規定要求的禁用物質——氯苯氧乙酸(4-氯苯氧乙酸鈉)。
  
  豆芽雖小,但作為老百姓餐桌上的普通常用食材,涉及面廣,且極有可能在豆芽制售行業已形成非法添加禁用物質的“潛規則”。原南通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南通市通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兩級監管部門對此案高度重視,迅速組織開展“毒豆芽”核查處置工作。經過調查摸排,聯合公安部門順藤摸瓜查處了在生產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質——氯苯氧乙酸(4-氯苯氧乙酸鈉)(俗稱“無根水”)、連二亞硫酸鈉(俗稱“保險粉”)的“毒豆芽”系列案,查獲使用“保險粉”加工毒豆芽的窩點4個。加工過程中使用“無根水”等含有不符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農業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公告2015年第11號》標準規定要求的禁用物質-氯苯氧乙酸(4-氯苯氧乙酸鈉)的行為,因管轄權限,移交農業相關部門予以處理;加工過程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質——連二亞硫酸鈉的行為,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移送公安機關處理;銷售不合格豆芽,未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建立食用農產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且不能說明其來源的,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由市場監管部門予以處理。最終,此系列案件移送公安機關立案查處4起,抓獲犯罪嫌疑人7名,移送區農業委員會立案查處2起,由市場監管部門立案查處銷售不合格豆芽3起。
  
  核查處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豆芽的屬性定義有爭議,帶來管轄權限存在爭議。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2018年《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抽檢目錄中將豆芽定義為莖類蔬菜,而國家農業部辦公廳曾于2014年8月發函(農辦農函(2014)13號)將豆芽定性為豆制品。如定義為莖類蔬菜,即食用農產品,則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各部門依法履行各自的法定職責,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履行流通領域食用農產品的管理職能;如定義為豆制品,則從加工到銷售環節,均屬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監管。
  
  取證難。加工“毒豆芽”使用的“保險粉”系工業用原料“連二亞硫酸鈉”。在加工現場檢查中發現,其包裝大多簡陋,且無品名、無廠名、廠址,呈白色粉末狀,且都被違法當事人隱藏,不易發現。和水后其溶于水(會產生二氧化硫)呈透明狀更難識別,而最終檢測的項目是二氧化硫殘留(起漂白作用)是否超標。所以如何固定非法使用禁用物質的加工行為并與檢測結果二氧化硫超標兩者之間是否形成關聯,直接影響案件的定性。光靠行政手段很難取到關鍵證據。此次成功破獲“毒豆芽”系列案,公安部門的現場介入和后期的詢問偵查、深挖上線供貨人起到關鍵作用。
  
  召回難。豆芽作為老百姓餐桌上的普通常用食材,生鮮、易變質腐敗,消費者購買后往往當日就食用完畢。查處過程中,對涉案的不合格豆芽,雖在第一時間責令經營戶發出召回通知,但已銷售完畢且已食用均無召回。截至目前,未收到食用涉案的不合格豆芽相關食品安全事故的反饋。
  
  溯源難。在本系列案查處過程中,加工、銷售等各環節的經營者大多不能提供規范、整齊的從原材料購進、加工過程、批發、銷售過程的書式票證資料,溯源取證多是依靠當事人電話、微信、口供等記錄材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食用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的規范管理難的普遍現狀。
  
  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任重道遠,以最嚴厲的手段加強對毒豆芽等“有毒有害”“農藥殘留超標”的食用農產品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時刻不能松懈。此案查處的典型意義在于,如何讓老百姓真正感受到飲食安全,必須從餐桌上的“小菜”開始管起。在加大對食用農產品監管力度的同時,要構建更為嚴密高效的食品安全基礎治理體系,推動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理念深入人心,不斷完善各項長效機制,基本形成社會良性互動、理性制衡、有效參與、全程監督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
  
  健全食品監管體系,落實主體責任。完善以隨機抽查為重點的日常監督檢查制度,督促經營者嚴格執行法律和行業標準,規范生產經營活動,加大生產、加工、儲存、流通各環節監督抽檢力度。定期、不定期組織專項抽檢、突擊檢查,加大對經營者的威懾力。推廣食用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一票通”的溯源機制,督促引導種植、加工、批發、銷售等各環節經營者切實履行法定的食用農產品索證索票、進貨查驗記錄制度。
  
  履行部門監管職能,夯實基礎工作基礎。突出全程全環節監控,食品監管部門、生產企業、經營單位嚴把質量關,手續、流程關,形成高效、可追溯的全程監管鏈條。強化部門聯動、安全風險嚴控、違法行為嚴打、突發事件預警機制、應急處置體系等全員監管鏈條。各監管部門要加強協作,職能前移,形成各監管環節的無縫對接。推進監管信息公開,引導輿論監督。依托政務服務網,加快建設統一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平臺。食品監管部門依法規范公布食品安全標準、行政許可、監督抽檢、行政處罰、事故處置、典型案例、黑名單、企業信用等信息,設立網上咨詢平臺,方便公眾查詢獲取。健全新聞發布制度,強化新媒體運用,建立常態化的信息發布渠道,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
  
  拓展參與監督途徑,開展創新試點工作。探索組建食品安全行風監督員、社會監督員、志愿者等公益性服務隊伍,制定相關管理辦法,引導相關人員積極參與食品安全監督。推廣平臺客戶端、公眾號,廣泛發動群眾報送食品安全信息,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加大引入舉報(尤其是業內從業人員打破行業“潛規則”的舉報)獎勵和保護機制,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食品安全大環境建設。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